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144章 灯!等灯等灯(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44章 灯!等灯等灯(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2/2)

目录

“嗯,地点就定在镛记吧,显得郑重些。你让阿丽帮我留个安静的包间。”

陈秉文补充道,“你也一起来,把伊莎贝拉和几个项目骨干都叫上,既是交流,也让研发团队的同事们放松一下。”

“明白!那我先去忙了!”周志远领命,风风火火地离开了办公室。

临近下午下班,方文山敲门走了进来。

“陈生,”方文山走到办公桌前,神色平静的说道:“和万盈盈谈过了。”

陈秉文放下文件,身体微微后靠,看着方文山等待下文。

他对方文山的效率和执行力从不怀疑。

“我按你的意思,给了她两个选择:调离市场部,去行政部门担任一个闲职,或者.”

方文山顿了顿,继续说道,“她选择了自动离职,手续已经办妥。”

陈秉文沉默了片刻,轻轻点了点头,“这样也好,干净利落,对大家都好。”

万盈盈的选择也在他意料之中,一个曾经被当作负责人培养的人,很难接受被调去边缘岗位,自动离开是保全颜面也是唯一体面的选择。

随后几天,陈记公司上上下下彻底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

伟业大厦顶层弥漫着一种紧张气息。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走廊里脚步声匆匆,会议室更是灯火通明。

整个陈记仿佛一架突然切换到战斗模式的精密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高速运转,为即将到来的市场风暴做最后的冲刺。

作为这场风暴的主导,陈秉文的办公室,此时却相对安静。

他刚结束一个与凌佩仪的越洋电话,敲定了山口百惠广告片的最终修改细节。

与此同时,港岛这边同样完成广告制作拍摄,只待最终上线。

3月10日,晚上八点黄金时段。

屯门一间普通的公寓内,年轻的贸易公司文员林嘉明正和家人一起收看丽的电视台的电视剧。

剧集间隙,广告时间到来。

通常,这是大家起身倒水、上厕所的时间。

但今天,一段前所未有的广告片,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牢牢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电视屏幕先是突然暗下,接着响起一阵沉闷、压抑的钟摆声,画面缓缓亮起,呈现出一个色调昏黄、气氛凝滞的办公室场景。

逼仄的办公室,昏暗的灯光,墙上时钟的特写指向深夜十一点。

一个面容憔悴、眼带血丝的年轻职员正对着一堆文件疯狂打哈欠,手边的咖啡杯早已见底却毫无作用。

这画面瞬间击中了林嘉明,他昨天加班到十点的疲惫感仿佛被唤醒,忍不住也跟着打了个哈欠。

“要不要这么真实啊.”他嘀咕道。

就在这时,画面猛地一切!

色调变得明亮、锐利,背景音乐换成激昂充满能量的节奏!

一瓶冰蓝色的“脉动”功能饮料被“砰”地打开,水珠飞溅的特写极具视觉冲击力!

随后,镜头回到那个职员,只见他喝了一口“脉动”后,眼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涣散变得专注有神,原本疲惫佝偻的腰背也挺直了。

处理文件的动作变得流畅有力,最后甚至给了一个充满信心的微笑。

广告语随之响起,语气铿锵有力,直击人心:

“疲惫困倦效率低下你的身体正在发出警报!”

“脉动功能饮料!”

“科学配比,富含牛磺酸、咖啡因与维生素b群,快速补充能量,提神醒脑!”

“告别加班困局,赢得职场先机!”

“脉动,为你注入超能量!”

最后,一段极其具有辨识度的音乐节奏响起:

灯~等灯等灯~

画面定格在“陈记食品”的logo上。

整个广告不过30秒,却像一部微型电影,叙事流畅,视觉冲击力极强,尤其是前后状态的对比,让林嘉明印象深刻。

“这广告拍得有点意思啊,‘脉动’以前好像听过,但没太注意。”

第二天,3月11日,清晨。

林嘉明像往常一样,一边洗漱一边打开收音机调频到香港电台。

熟悉的新闻和音乐间隙,他再次听到了那个极富有辨识度的音乐节奏:灯~等灯等灯~!

电台主播用充满活力的声音播报:“加班乏力,精神不济

请饮陈记‘脉动’功能饮料!

天然滋养,首选陈记传统水!

全新上市,港岛各大便利店、超市有售!”

声音极具煽动力,与他听惯了的平直广告腔截然不同。

出门上班,走到巴士站,他再次被震撼了。

一辆全身喷涂着蓝色“脉动”饮料和陈记水诱人图片的双层巴士缓缓进站!

那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他和周围等车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巴士驶入市区,沿途的广告牌、报刊亭的张贴画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蓝色的“脉动”和精美的水图片彻底“占领”了。

这种无处不在的饱和式轰炸,营造出一种强大的声势,让人下意识地觉得:这东西现在很火,大家都在谈论!

到了办公室,他刚坐下,同事就递过来一份《东方日报》,指着上面的全版广告说:“嘉明,快看!

陈记这广告铺天盖地啊,昨晚电视也是它!”

林嘉明接过报纸,看到版面设计同样醒目,突出功能性和滋养概念,还印着“即日起,惠康、百佳及各大便利店均有售”。

整整一上午,办公室里的话题都绕不开陈记的广告和新产品。

“你昨晚看到那个广告没拍得跟我昨天加班一模一样!”

“看到了啊,今天满大街都是!这陈记水铺看来是下血本了!”

这种从视觉到听觉,从家庭到街头,再从街头到职场的多维度、高强度、立体化的信息冲击,彻底打破了林嘉明以及无数港岛市民原有的消费壁垒。

好奇心和对“提振精神”的潜在需求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他原本对功能饮料并无迫切需求,但在这种强大的营销氛围裹挟下,好奇心和被暗示的需求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下午路过公司楼下的便利店时,他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径直来到冰柜前。

在一排排饮料中,他一眼就看到了那抹熟悉的冰蓝色“脉动”。

几乎没有太多犹豫,他拿了一瓶。

结账时,他拧开瓶盖,喝了一口。

冰凉的液体带着一种独特的、并非单纯甜腻的口感滑过喉咙,似乎真的带来了一丝短暂的振奋。

“嗯,味道还行,好像是有点用”他自言自语道,拿着饮料走出了便利店。

林嘉明不知道的是,他这一刻的消费行为,正是陈秉文借鉴超越时代的整合营销传播理念,通过精准计算和多渠道饱和攻击后,所期望看到的必然结果。

“脉动”产品和品牌,正通过这种前所未有的广告攻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千千万万个像林嘉明一样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心智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