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144章 灯!等灯等灯(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44章 灯!等灯等灯(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1/2)

目录

第144章灯!等灯等灯~(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周志远在得到陈秉文确定,新产品是“功能口香”的第一时间,脑子里想的不是这个产品该怎么做,而是觉得这个产品实在太小众了。

毕竟口香这种休闲食品对华裔来说,日常生活中除非有必要,否则连想都不会想到。

他顿了顿,非常肯定说道:“将功能饮料的成分融合到胶基中,制成口香,技术难度不大,不是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

给我一点时间,我相信很快就能找到解决方案!

但.”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陈生,口香是非常小众的一类产品,这个市场有那么大吗

尤其是在我们华人的消费习惯里,除了年轻人偶尔嚼嚼清新口气,日常根本想不起来买。

这么大精力去做一个‘小零食’,投入产出比会不会”

他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白:这玩意儿太小众,不值当。

陈秉文笑着连连摇头。

周教授的顾虑很实际,基于华人的日常经验,口香确实是个小众产品。

但他却忽略了全球市场的巨大差异和文化惯性。

他眼中的‘小零食’,在欧美,可是深入骨髓的国民习惯!

是刚需型快消品!

西欧国家人均年消费量在120粒以上。

而美国甚至达到年人均消费300粒!

这绝不是‘小众’,而是高频、高复购的日常消费!

对欧美国家的消费者,买口香就像国人买酱油一样自然!

陈秉文清楚的记得,有研究数据表明,三亿人口不到的美国,每年消耗的口香比拥有十三四亿人口的华夏都多,这你敢信

“周教授,我们判断一个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不应该用我们的日常经验去衡量。

我们觉得小众,是因为我们站在港岛(亚洲)市场,真正的蓝海市场是在太平洋对面!”

陈秉文笑着解释道:“欧美这个年消耗近40万吨的口香市场,是一个高度成熟、渠道极度发达、用户习惯根深蒂固的巨无霸市场!

但同时也是个创新停滞、产品高度同质化的红海!

而我们的‘功能口香’,就是要在这片红海里,炸出一片属于我们的、前所未有的蓝色海域!”

他们所有的产品都在比拼谁的味道更薄荷,谁的水果味更持久。

而我们,根本不跟他们玩味道的游戏!

我们直接升维打击!我们卖的不是味道,是功能!是能量!是提神醒脑!是运动表现提升!”

“想想看,当欧美消费者习惯性地走到便利店收银台,顺手拿起一条口香时,他们面前将出现两个选择:一个是几十年不变的‘绿箭’,另一个是我们全新的‘脉动口香’。

你猜,会有多少人会选择尝试这个能让他们下午开会不犯困、健身更有劲的新玩意儿

这投入产出比,根本不是做一个‘小零食’的问题,一旦成功,我们将不再是单纯的饮料商,而是成为全球功能性食品领域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颠覆者!”

陈秉文停顿了一下,等周志远短暂思考两秒后,接着说道:“而且,这个‘功能口香’,它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新品,它还可以为‘脉动’正在开拓的北美市场,提供辅助!”

“消费者可能对一瓶陌生的功能饮料犹豫不决,但几美分买一条同样能提神醒脑的口香尝尝鲜呢

门槛就低太多了!

一旦他们通过口香体验到‘脉动’的核心功能价值,那他们对‘脉动’的认知和信任度就会直线上升!

这就叫功能认知的迁移和强化!”

“更进一步,”陈秉文笑着说道,“我们可以在渠道上玩组合拳!‘买一瓶脉动,送一条功能口香’;

或者在陈列架上将两者捆绑陈列;

甚至在广告里直接说:‘嚼一片,瞬间清醒;喝一口,活力持久!’让口香成为‘脉动’打入北美消费者心智的开路先锋和最佳拍档!

它不仅能自成一派创造利润,更能极大地降低‘脉动’的市场教育成本,加速其在北美的渠道渗透和品牌认可!”

“所以,”陈秉文总结道,“功能口香绝不仅仅是产品线的补充,它是我们撬动北美乃至全球功能饮料市场的一把关键钥匙!

它的价值,远不止于它自身的销售额,更在于它能为‘脉动’这个核心品牌创造的巨大协同效应和战略杠杆!”

周志远听了陈秉文高屋建瓴、数据详实的分析,心中的疑虑彻底烟消云散。

他完全明白了,“功能口香”绝非一个小打小闹的玩意儿,而是陈记从一家地区性饮料商迈向全球功能性食品巨头的关键一步。

“陈生,我明白了!”周志远眼点点头,有些愧疚的说道,“是我眼界窄了,只盯着实验室和本地市场。

你这么一说,这确实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技术上的事你放心,包在我身上!牛磺酸、咖啡因这些成分的稳定性和释放速率,我会立刻组织团队进行攻关!”

陈秉文满意地点点头,对周志远的悟性和执行力一向放心。

他知道,一旦这位技术大拿理解了战略意图,就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谈完了最紧迫的新项目,气氛轻松了下来。

两人聊起了纸杯奶茶项目进度。

说到纸杯奶茶,周志远忽然想起什么,汇报道:“陈生,你去日本这段时间,研发中心这边也有新进展。

按照你之前的规划,纸杯速溶奶茶项目的基础研究已经启动了。”

“哦进展如何”陈秉文很感兴趣,这是他规划的下一代拳头产品之一。

“港岛理工学院那边很支持,派了两名食品工程系的教授和五名成绩优异的研究生过来,以合作课题的形式参与前期的基础研究,主要是帮忙进行原料配比的初步筛选和基础理化指标测试。”

周志远介绍道,“这样既利用了学校的学术资源,也给了学生实践机会,我们还能提前物色好苗子,成本也不高。”

“嗯,这个模式很好,产学研结合,以后可以多用。”

陈秉文表示赞同,“关键的技术环节呢”

“核心关键的节点还是我亲自在抓,带着伊莎贝拉和两个助手在做。”

周志远回答道,“目前还在实验阶段,有了初步的粉末样品,但离你说的‘冷水热水都能冲、口感顺滑、茶奶香均衡’的标准还有距离。

等‘功能口香’的研发告一段落,我就把主要精力投回这边。”

陈秉文非常理解地点点头。

他深知研发,尤其是这种从零到一的开创性产品,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耐心,急不得。

偶尔停下来,让思路沉淀一下,或者从其他项目汲取灵感,未尝不是一种策略。

他叮嘱道:“纸杯奶茶是我们未来突破渠道和季节限制的另一个大招,不急于一时的。

当前首要任务是集中优势兵力,把‘功能口香’这颗炸弹尽快造出来,扔到市场上去!

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方总监提,我让他全力配合你。”

“明白!那我这就回实验室,先把口香的项目组搭起来!”

周志远雷厉风行,起身就准备离开。

他此刻浑身充满了干劲,恨不得立刻回去研发中心开始研究。

“好。”陈秉文也站起身,说道,“记住,速度和质量都要抓,特别是专利布局,要同步启动,让顾永贤那边提前介入。

另外,你回去的时候跟理工学院来的教授和同学说一声,晚上我请他们吃顿饭。”

之前在日本,不知道就算了。

现在回到港岛,知道理工学院的教授和学生来研发中心开展研究,于情于理陈秉文都要出面接待一下。

毕竟陈记是既得利益者。

周志远愣了一下,随即了然地点点头:“好的陈生,我一定把话带到。他们知道你亲自请客,肯定非常高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