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143章 功能口香糖(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43章 功能口香糖(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1/2)

目录

散会的时候,陈秉文单独叫住方文山。

“方总监,留一下。”

等其他人都离开会议室,门被带上后,陈秉文沉默了片刻,这才缓缓开口。

“这次市场部出现这种集体性的麻木和延误,性质很恶劣。

李明与凌总监在日本开拓市场,万盈盈作为副经理理应管理好市场部,但现在市场部出了这样的系统性问题。

万盈盈作为临时的负责人,难辞其咎。”

会议室里只剩他和方文山两个人,有些话自然不用藏着掖着。

他直接把对万盈盈的看法说了出来。

“李明在的时候,市场部是什么状态?

敏锐、主动、非常有战斗力!港岛市场从来没出过这种被山寨品摸到家门口还浑然不觉的荒唐事!

现在李明去日本不到一个月,就出现这么大的纰漏!

这不是能力问题,这是态度问题,是责任心的问题!

是根本扛不起大梁!”

陈秉文把拿在手上的销售报表晃了晃,“她作为市场部副经理,代理主持工作,就是第一责任人。

发现异常,不及时深究;

看到山寨,不立刻上报;

出了问题,还想轻描淡写蒙混过去!

这种对危机的迟钝、对责任的逃避,是市场部的大忌!

今天她敢瞒报山寨品,明天就敢瞒报更大的危机!

这种风气,绝不能开!”

他顿了顿,对方文山说道:“原本我想把她培养成市场部负责人,但现在这个人,不能留了。

至少,不能再留在市场部负责人的位置上。”

方文山神情凝重,缓缓点头:“陈生,我明白你的意思。

万经理这次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市场的负责人,确实需要更强的魄力和担当。”

“你亲自去和她谈,调离现有岗位,或者让她自己选择离开公司。”

方文山的年纪和资历,出面开人最适合。

“明白,陈生。”方文山立刻领会,“我会处理妥当,确保平稳过渡,不会影响接下来市场部的工作。

那市场部这边”

“暂时由你直接兼管几天。”陈秉文果断说道,“重点是把市场部的风气改变过来,否则换谁来都一样。”

“行,我知道怎么做!”方文山应道。

对方文山的执行力陈秉文还是非常信任的,“具体怎么做,你把握分寸。但原则就一个:快刀斩乱麻,不留后患,同时稳住局面。”

在不能把市场部人员全都开了的情况下,只能最大限度利用现有人员,进行铁腕整肃和风气重塑。

方文山神色凝重,微微点了一下头,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他知道,陈秉文这是要杀一儆百,彻底整肃内部风气。

万盈盈,成了这场内部整肃中,第一个被祭旗的人。

这也向所有人再次明确了陈秉文的底线:能力可以培养,但缺乏责任心和担当,绝无容忍的余地。

回到办公室,陈秉文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陈记观塘厂的烟囱,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这次事件,虽然及时发现,并且给出了妥善的处理措施.”

“但它暴露出的问题,远比几个山寨作坊要致命得多。”

陈记目前的产品线,还是太单薄了。

核心盈利的,说到底只有“脉动”功能饮料和“陈记”瓶装糖水这两大系列。

糖水依托餐饮文化和特定消费场景,虽稳固但增长天花板肉眼可见。

“脉动”凭借功能性和创新配方,虽势头猛进,但终究是一个细分品类。

虽然暂时有先发优势,但功能饮料这个赛道,一旦巨头反应过来,全力挤压进来,竞争将残酷到难以想象。

他的思绪飘到了日本市场,力保健那迅猛的反击如同就在眼前。

而且,无论是糖水还是“脉动”,都极度依赖渠道。

渠道强,则销量强;渠道一旦出现波动,或是像这次一样被山寨品从毛细血管般的杂货店渠道渗透,销量立刻就会受到影响。

就像一个人,体量变大了,但命门却捏在别人手里,太过被动。

无论是港岛、新加坡,还是如今的日本、韩国,陈记的销售渠道几乎都是依赖别人的渠道!

三得利、可口可乐、国泰机构.他们强大,但也强势。

陈记的命脉,某种程度上,是攥在别人手里的。

他们今天可以为陈记大开方便之门,明天也可能因为利益转向而收紧甚至关闭通道。

就像港岛本地的渠道,一旦出现山寨,陈记的控制力就显得如此薄弱。”

这种受制于人的感觉,让习惯了掌控局面的陈秉文感到极度不适。

山寨事件只是一个引子,真正让他警醒的是陈记整体战略上的潜在风险——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和外部渠道。

“必须改变!

陈记不能永远只是一家‘糖水铺’和‘功能饮料商’。

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更宽、更深的护城河!”

他快步走回办公桌,拿起钢笔,在一张空白纸上重重写下了两个词:

1.产品多元化

2.渠道自主化

盯着这两个词,他的思维飞速运转。

“产品多元化,不是盲目扩张。

要基于陈记目前

的核心优势——食品研发和品牌营销。”

他想到周志远和伊莎贝拉的研发团队,“糖水可以升级,可以扩展品类。

‘脉动’的成功证明了我们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和研发能力。

那么,下一步呢?”

他的思绪开始发散:

既饮茶?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陈秉文自己迅速否决了。

此时做既饮茶,市场培育成本太大,还不是最佳时机。

他自言自语,笔尖毫不犹豫地在“既饮茶”三个字上划了一个大大的叉。

“果汁?

“真正的鲜榨概念?对冷链要求太高,仓储、运输、终端冰柜,成本巨大无比。

而且橙汁、苹果汁市场早已被国际品牌和本地厂商瓜分殆尽,是血海中的血海。

混合果汁?

概念虽好,但消费者认知和教育成本太高,短期内难以起量。”

又是一个叉。

方便食品?零食?

“跨度太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