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重生阿斗,复国系统来早了 > 第211章 继承大统

第211章 继承大统(1/2)

目录

建安二十六年春,襄阳

凛冬已过,春意渐苏,然而襄阳城却笼罩在一片肃穆而悲壮的氛围中。

汉水呜咽,仿佛也在为远在邺城被废黜的天子哀泣,为四百载汉室江山所遭受的践踏而悲鸣。

汉中王刘备的大军自前线班师,直抵荆州治所襄阳。

旌旗蔽空,甲胄森然,却无往日的凯旋欢欣,每一面旗帜上都系着白色的哀带,每一位将士臂膀上都缠着黑纱。

全军缟素,为被曹丕废弃的汉帝刘协发丧,更为那名义上已然倾覆的大汉王朝志哀。

襄阳城内,万人空巷。

百姓们自发披麻戴孝,跪伏于道路两侧,哭声震天。

这哭声,既有对汉室衰微的悲恸,亦有对曹丕篡逆的愤怒,更多的,则是对即将承载起他们全部希望的那位仁德之主的无限期待。

刘备一身素缟,于车驾之上,面容悲戚而坚毅,目光扫过沿途跪拜的军民,眼中含泪,却强忍着未曾落下。

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赵云等文武重臣紧随其后,皆面色凝重。

抵达襄阳行宫,刘备并未休息,即刻于大殿召集文武百官及荆州耆老。

殿内,白幡低垂,气氛庄严肃穆。刘备立于殿前,声音沉痛而有力,传遍每一个角落:

“诸公!曹丕篡逆,废黜天子,窃居神器,覆我汉室宗庙!

其罪滔天,人神共愤!

备乃汉室苗裔,孝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

今汉统坠地,社稷无主,备每念及此,痛彻心扉,夜不能寐!”

他顿了一顿,目光如电,扫视群臣:

“曹丕逆贼可僭号于邺,吾岂能坐视汉祚断绝于地?

当此存亡续绝之秋,备虽德行浅薄,然不敢惜身,唯有勉承天命,从人望,继高祖、光武之业,续炎汉之祀,讨国贼,复旧都,正位续基,以安天下!”

话音刚落,殿下文武百官、耆老乡绅齐齐跪伏于地,声泪俱下:

“汉室倾危,非大王无可当此任者!”

“臣等叩请大王顺天应人,早登帝位,匡复汉室!”

“请大王即皇帝位!”

劝进之声,如山呼海啸,响彻殿宇,直冲云霄。这不是虚伪的仪式,而是乱世中人心向背的最真实呐喊。

诸葛亮手持羽扇,出列朗声道:

“大王仁德布于四海,信义著于天下,乃帝室之胄,众望所归。

今曹丕篡逆,天下无主,大王正宜绍高祖、光武之统,继承大位,则汉室复兴有望,天下苍生有幸!”

三次辞让,三次劝进之后,刘备终于“迫于天命民心”,同意即位。

登基大典并未过于追求奢华,而是在庄严、悲壮与激昂的氛围中举行。

择吉日,筑坛于襄阳城外,汉水之滨。

坛高三层,遍列旌旗仪仗,庄严肃穆。

刘备沐浴斋戒,身着玄衣纁裳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一步步登上高坛。

诸葛亮、法正为侍中,捧玉玺印绶;关羽、张飞为虎贲,执戟护卫于两侧;

赵云、黄忠等宿将按剑肃立;

秦琼、尉迟恭、薛仁贵、岳飞、韩世忠等新生代猛将雄姿英发;

庞统、于谦、长孙无忌、贾似道等谋臣能吏目光深邃。

燔柴告天,祭祀山川鬼神。

祝文朗朗,痛陈曹丕之罪,表明续汉之志,祈求上天庇佑。

礼毕,刘备——此刻已是汉室新的皇帝,接过象征最高权力的玉玺,面向坛下万千军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