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重生阿斗,复国系统来早了 > 第210章 废立!

第210章 废立!(1/2)

目录

消息如同插上翅膀,飞遍大江南北。

襄阳,世子府。

刘禅接到曹丕迁都的密报时,正在与庞统推演沙盘。

“迁都邺城?”刘禅先是一怔,随即抚掌大笑,“好!曹子桓倒是果决!然此乃饮鸩止渴之举!

他虽暂避锋芒,却将中原腹地、天子象征拱手让出,天下人如何看待他这‘魏王’?

人心向背,自此分明矣!”

庞统羽扇轻摇,眼中精光闪烁:

“世子所言极是。曹丕此迁,实为示弱。然亦需警惕,其收缩兵力,巩固河北,将来必更难啃。

当下,正是我军趁其立足未稳,人心惶惶之际,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

刘禅点头,目光投向东方:“曹丕迁都,中原震动,徐州必受影响。

此时,该让薛礼动一动了。”

他即刻下令:“传令扬州都督陆逊、庐江太守包拯,命其全力保障薛仁贵将军之后勤!

传令薛仁贵将军,时机已至,可率本部兵马,并协调广陵秦良玉部、戚继光部,全力攻打徐州!

告诉他,不必急于求成,但要打得狠,打得曹魏徐州刺史魂飞魄散,使其无法抽调一兵一卒西援!”

“再传令父王与关将军,曹丕迁都,宛城、中原曹军军心必溃,加大攻势,迫其弃城或决战!”

“传令岳飞将军,曹魏北迁,沿途必有破绽,伺机扰其迁都队伍,断其粮草,夺其辎重!”

一道道命令自襄阳发出,整个刘备集团的战争机器,因曹丕的迁都而再次加速运转,露出了更加锋利的獠牙。

扬州,广陵

“白虎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薛仁贵身披白色战袍,手持方天画戟,立于点将台上,英姿勃发。

他接到了世子的命令,也得知了曹丕迁都的消息。

台下,是他精心训练已久的本部精锐,以及来自秦良玉部的部分白杆兵、戚继光整编的江东军一部。

数万大军,士气高昂。

“将士们!”薛仁贵声如洪钟,传遍校场,

“曹丕鼠辈,畏我兵锋,已弃洛阳,仓皇北窜!其徐州之敌,已成孤军!

世子殿下有令:北伐建功,正在今日!随我踏平徐州,饮马黄河!”

“吼!吼!吼!”三军振奋,战意冲天。

薛仁贵与赶来协同的秦良玉、戚继光略作商议,定下策略:

秦良玉率部沿淮水西进,牵制下邳以南敌军;

戚继光率水军并部分陆军沿海路北上,袭扰东海郡,切断徐州北部海路并威胁青州;

薛仁贵则亲率主力,自广陵北上,直扑徐州核心——彭城!

三路大军,如同三支利箭,射向曹魏的东方重镇。

薛仁贵主力进军神速,连克盱眙、淮阴等城,徐州南部守军一触即溃,根本无法抵挡这位大唐名将的兵锋。

薛仁贵不仅勇猛绝伦,更善指挥,行军布阵,法度严谨,往往能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

消息传至彭城,徐州刺史惊恐万状。

他本已因迁都之事人心惶惶,如今薛仁贵大军压境,更是手足无措。他连连向邺城和青州方面求救,但邺城初定,百废待兴,曹丕自顾不暇;

青州兵力亦不敢轻动,唯恐戚继光虚晃一枪,真的登陆青州。

数日后,薛仁贵兵临彭城城下!

他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先扫清外围据点,将彭城围困起来。随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翌日清晨,薛仁贵单骑出阵,来到彭城护城河边,运足内力,声震四野:

“城内守军听着!我乃大汉扬州军马都卫薛礼!今日让尔等见识天威,若再不早降,城破之日,悔之晚矣!”

言罢,在两军万众瞩目之下,只见薛仁贵取下宝雕弓,搭上三根白羽箭,瞄准城头!

嗖!嗖!嗖!

三箭连珠,并非射向守军,而是精准无比地射中了城楼最高处那面巨大的“魏”字大旗的旗绳!

咔嚓!旗绳应声而断!

那面象征着曹魏统治的大旗,在守军和百姓惊恐的目光中,晃晃悠悠地从城头栽落下来!

“将军神射!将军神射!”汉军阵营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声,士气暴涨至极点!

反之,彭城守军则面如土色,士气彻底崩溃。一箭断绳已是神技,何况三箭连珠断其旗?

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天神下凡!

徐州刺史面如死灰,瘫坐在椅子上,喃喃道:“天亡我也…天亡我也…”

当日下午,彭城四门大开,徐州刺史率众出降。

薛仁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辅以神乎其技的武勇威慑,竟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徐州治所彭城!

消息传出,整个中原再次震动!

刘备集团不仅在西线、中路势如破竹,如今在东线,也一举攻克了徐州重镇!

曹魏政权丧师失地,迁都避难的负面影响被无限放大。

薛仁贵攻克彭城后,并未停留,迅速分兵平定徐州各郡,与秦良玉、戚继光胜利会师。

徐州大片土地,自此易主!

捷报传至襄阳和刘备军中,上下欢腾。

刘禅闻讯,欣喜不已:

“薛礼真乃世之虎将!三箭定彭城,不下当年三箭定天山之功!

曹丕闻此,恐又要夜不能寐了!”

至此,刘备集团北伐的战略优势已变得无比巨大。

曹丕迁都邺城,看似暂避,实则标志着曹魏政权进入了全面战略防御阶段,而刘备的复兴大业,则如日中天,光芒万丈。

建安二十五年冬,邺城

北方的寒风呼啸着掠过新都的宫墙殿宇,却吹不散弥漫在曹魏统治核心层那令人窒息的压力与绝望。

迁都邺城的仓皇尚未完全平息,前线败报却如同冰冷的雪片,接连不断地砸向曹丕的御案。

薛仁贵三箭定彭城,徐州易主!

岳飞、韩世忠的奇兵仍在颍川、陈留一带肆虐,如入无人之境,甚至一度威胁到黄河渡口,惊扰了迁都的队伍!

刘备主力已彻底消化上庸,与关羽对宛城形成了夹击之势,司马懿苦苦支撑,求援文书一日三至!

汉中秦琼、尉迟恭出陇右,骚扰凉州,牵制曹真!

陆逊、秦良玉在江淮虎视眈眈,随时可能继续北上!

偌大的曹魏版图,仿佛处处漏风,烽烟四起。

朝堂之上,昔日曹操时代的骄兵悍将们,此刻也多面露惶然,窃窃私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悲观。

来自中原的坏消息和刘备集团发布的那些“讨逆檄文”,如同毒液般侵蚀着邺城的人心。

甚至开始有流言暗讽曹丕怯懦,不及先帝曹操万一,才导致如今窘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