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暗刃如锋 > 第396章 游击支队(十三)

第396章 游击支队(十三)(1/2)

目录

吴新这个人与其他受过培训的军官不同,性格比较圆滑,与人沟通是他的强项。

而且吴新因为从小就与宋志相伴,所以在身体、能力和灵活性上,在这批人员里,属于比较另类的人才。

因此很受到宋志的偏爱,毕业回国以后,前期被安排去桂省海防港生产基地,作为基地安保人员负责人。

吴新发挥了自己的特点,不仅安排好了基地内部的各项工作,而且利用自己的嘴甜心活的特点,与桂省政府与军队各级官员,结交广泛,深受桂省各界人士欢迎。

直到将海防港生产基地各方面关系理顺,宋志有考虑唐星学习的就是海军,更有利于组建的潜艇舰队的发挥,才将他派往掸邦边界,组建游击支队。

在组建游击支队,与当地滇省地方政府处理关系上,表现的十分优秀。

考虑到大嫂家只有这么一个弟弟,宋志相继派遣了邢杰、张长兴等人协助他处理,特别是军事上执行力。

但吴新因其长处而也存在短处,就是遇事有些优柔寡断,考虑各方面问题太多,所以有时候耽误时机。

宋志新的指示,带来了游击支队新的政策变化。

再次执行袭击时候,游击支队的行动更加果敢,效果也非常显着,陆续取得了一些成绩。

事物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有长必有短。

游击支队获得的战果显着,有些边界拓展顺利,财物也收获很多,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游击支队的发展收到了限制。

游击支队不敢轻易发展队伍,怕引入内乱,但是宋志强烈要求尽力扩大游击支队的规模,以应对即将发生的太平洋战争。

无奈的吴新只能将游击支队发展方向,面向境内的各民族民众。

但是在掸邦境内也需要熟悉当地情况,团结当地民众,以应对未来残酷的对倭寇的战争。

这个时期掸邦境内,华夏汉族的情况有些复杂。

详细看掸邦历史记录,1911年掸邦内华侨人数约为42万,至1931年增至98万?。

1941年处于二战期间,掸邦作为王国属天竺的一部分,华人移民活动受殖民政策与战争影响显着。

当时华人主要聚居在掸北果敢地区及中南部城镇,从事农商、务工等活动?。

掸邦长期未将华人视为独立民族,掸北汉人多被归类为“果敢族”,而中南部闽粤汉人则被划入缅族?。

这种身份模糊性反映了殖民时期缅甸族群政策的复杂性?。

华人移民掸邦的历史可追溯至元明清时期,民国前期因经济需求(如铁路建设)和战乱持续迁移?。

1941年倭寇尚未全面入侵缅甸,但王国属天竺与掸邦的自治矛盾已隐含移民问题交涉?。

这时候的果敢地区,处于王国殖民统治下,果敢汉族的宗教信仰以汉传佛教与民间信仰的融合。

作为是王国殖民地。果敢历史上汉族人口占多数,明朝末年南明王朝败退后,部分汉人后裔在此定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