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陕北土窑,西夏王妃墓的隐秘(1/2)
西安的古玩市场藏在一条老巷里,青石板路被踩得发亮。艾时把猫眼石帽顶和玉带交给相熟的李老板时,王勇正蹲在巷口的小吃摊前,捧着碗羊肉泡馍吃得满头大汗。
“这玉带銙是和田青白玉,雕的是‘海东青捕天鹅’,典型的西夏风格。”李老板用放大镜盯着玉扣,手指在纹路里摩挲,“猫眼石更是稀罕物,看这眼线,直、亮、活,至少是宫廷造办处的东西。”他抬起头,眼神发亮,“时哥,你们这是摸到西夏的脉了?”
艾时呷了口茶,没直接回答:“李哥,给个实在价。这俩东西,你出多少?”
“玉带二十万,猫眼石三十万,一口价。”李老板比了个手势,“再多我就压不住了,毕竟是偏门货,得找专门玩西夏收藏的主儿。”
王勇刚好吃完过来,闻言差点把筷子掉地上:“五十万?就这俩玩意儿?”
“你懂个屁。”艾时瞪了他一眼,又对李老板点头,“成交。但我有个条件,帮我打听陕北的‘黑风口’,听说那儿有座土窑,以前是西夏的行营。”
李老板眼睛转了转:“黑风口?那地方邪乎得很,民国时有人去挖,没一个出来的。不过我倒是听说,那土窑的地基是西夏时候的,
拿到钱,四人直奔陕北。黑风口在横山山脉深处,车子开不进去,只能靠步行。王勇背着折叠铲,嘴里骂骂咧咧:“这破地方,连条正经路都没有,西夏人咋选在这儿建窑?”
“你看这山势。”艾时指着两侧的山峁,“左有‘笔架山’,右有‘砚台峁’,中间这条沟叫‘墨水河’——按西夏人的风水,这是‘文运聚气’的地儿,适合藏重要东西。”他蹲下身,抓起把土搓碎,里面混着些细碎的陶片,“这是西夏的‘剔刻花’瓷片,胎土是陕北的黄土,釉色发灰,错不了。”
找墓的过程比想象中难。黑风口的土是“鸡粪土”,松散得像沙子,洛阳铲刚插进去就塌,根本带不上土样。王勇急得直踹地面:“这破土,挖个坑都费劲,还想找墓?”
“用‘插杆法’。”艾时从包里掏出十几根竹杆,每根都标着刻度,“这土虽然松,但,咱们就找反弹异常的地方。”
三人排开,每隔五步插一根竹杆。太阳偏西时,阿冰突然喊:“时哥,这儿不对劲!”她手里的竹杆插下去三尺,突然一沉,像是掉进了空洞。
艾时赶紧过去,把耳朵贴在地上听,隐约有“呼呼”的风声。“是地窨子的通气孔。”他用脚踩了踩周围,土面微微下沉,“
挖掘的困难才刚开始。鸡粪土站不住脚,挖下去的坑随时会塌。艾时让王勇砍来红柳条,编成筐子,一层土一层筐子地加固:“这是陕北老乡挖窑洞的法子,柳条有韧性,能抗住土压力。”
挖到丈许深时,竹杆突然带出块青砖,砖上有个模糊的西夏文“卍”字。“着了!”张老二兴奋地喊,“这是西夏的‘镇墓砖’,
刚撬开砖,一股寒气混着霉味涌上来,王勇举着矿灯往里照,只见一条通道斜着向下,墙壁上抹着白灰,上面画着些红色的符号。“这是啥?符咒?”
“是西夏文的‘往生咒’。”艾时辨认着符号,“意思是‘愿王妃安息,生人勿扰’——看来真是座王妃墓。”
通道窄得只能容一人爬行,两侧的白灰一碰就掉,露出里面的夯土。爬了约莫十丈,前方豁然开朗,是个方形的前室,地上铺着青石板,石板缝里长着些白色的霉斑。
“小心脚下。”艾时用矿灯照向地面,石板上有淡淡的划痕,“这是‘翻板’的机关,你看这划痕,是以前的人触发过又复位的。”他从包里摸出根铁链,一端系在旁边的石柱上,另一端缠在腰上,“跟着我的脚印走,踩石板的四角。”
王勇学得慢,刚踩错一步,脚下的石板“咔哒”一声翘起,露出底下的黑洞,吓得他赶紧抓住铁链。“娘的,这要是掉下去,连骨头都剩不下!”
穿过前室,是道拱形石门,门楣上刻着西夏文和缠枝莲纹,门环是青铜的,锈得跟石头似的。艾时试着推了推,门纹丝不动。“是‘石锁’,从里面锁的。”他摸出门缝里的细铁钩,勾住锁芯转了三圈,只听“哐当”一声,锁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