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寻龙校尉 > 第430章 吕梁古道,初探元宝沟

第430章 吕梁古道,初探元宝沟(2/2)

目录

门后是条窄道,仅容一人通过,脚下的石板松动得厉害。艾时走在最前,每一步都踩在石板边缘:“这石板是‘翻板’,中间是空的,踩错一步就掉下去。记着,跟着我的脚印走。”

王勇学得有模有样,却还是不小心踩偏了,石板“吱呀”一声翘起,吓得他赶紧缩回脚,底下黑黢黢的,深不见底。“我的娘,这要是掉下去,连骨头渣都剩不下。”

穿过窄道,眼前豁然开朗,是个宽敞的墓室,正中央摆着口朱漆棺材,虽然漆皮剥落,却还能看出当年的精致。棺材两侧摆着十几个木箱,大多已经烂了,露出里面的银元宝,在火把光下闪着冷光。

“发财了!”王勇扑过去就要掀箱子,被艾时一把拉住。“别急着动,看棺材前的香炉。”

香炉是青铜的,三足鼎立,炉底刻着“光绪年制”。“这香炉是‘镇棺炉’,动了箱子,炉底的机关就会启动,喷毒烟。”艾时从包里摸出块布,蘸了点水,小心翼翼地盖住香炉,“这样就没事了。”

张老二打开一个没烂的箱子,里面不是银元宝,而是码得整整齐齐的账簿,纸页发黄发脆。“这是大德通的账册,比银元宝值钱!”他眼睛发亮,“里面记着当年的商号分布和资金流向,对研究晋商的人来说,是活宝贝。”

王勇撇撇嘴:“账册能当饭吃?我还是喜欢这银元宝。”他抱起一块,掂量着分量,“这得有十两重,够我娶个媳妇了。”

艾时没理他,围着棺材转了圈,指着棺盖说:“这棺盖是‘子母盖’,上面有暗扣,直接掀会卡住。”他找到棺角的凹槽,用匕首一撬,“咔哒”一声,暗扣开了。

棺里躺着具干尸,穿着绸缎马褂,头顶瓜皮帽,手里攥着个紫檀木的算盘。“是票号掌柜没错。”艾时拿起算盘,珠子是象牙的,刻着细小的刻度,“这算盘值老钱了,比银元宝稀罕。”

阿冰在角落里发现个上锁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叠银票,虽然大多霉烂了,但有几张还能看清面额——“壹万两”。“我的天,这是真的假的?”她声音发颤。

“真的。”艾时拿起一张对着光看,“水印还在,是平遥票号的‘见票即付’。可惜年代太久,兑不了现,但收藏价值高得很。”

王勇已经装了半背包银元宝,还在往包里塞:“时哥,差不多了吧?再不走天该亮了。”

“急啥?”艾时指着棺材底部,“这掌柜的身份,不可能就这点东西。你看棺底的纹路,是‘卍’字不到头,按晋商的规矩,这种纹路底下必有暗格。”他让王勇和张老二抬棺身,自己用撬棍往棺底一撬,果然露出个暗格,里面放着个金镶玉的盒子。

打开盒子,里面是枚印章,刻着“乔记”二字,玉质通透,镶的金子足有一寸厚。“这是乔家的私印,能调动半个山西的商号。”艾时把印章放进盒子,“这才是真正的硬货。”

出洞时天刚蒙蒙亮,山雾弥漫,把元宝沟罩得像仙境。王勇背着沉甸甸的包,脚步却轻快得很:“时哥,这趟比赵家洞还值!回去我就给我娘盖座大瓦房。”

艾时把金镶玉盒子揣进怀里,罗盘指针在晨光里稳稳指向东方。“别高兴太早,这沟里的气脉虽被破过,但余气还在,说不定附近还有漏网的。”他望着远处的山梁,“等处理完这些东西,咱再回来探探——寻龙的本事,不光是找明穴,还得会挖余脉。”

张老二数着银票,笑得合不拢嘴:“时哥,下次咱去哪?我听说陕西韩城有座元代的古墓,传说是个万户侯的,随葬品里有整窖的瓷器。”

“先把眼前的东西出手再说。”艾时拍了拍身上的土,“临汾有个姓黄的老板,专收晋商的东西,靠谱。去临汾,让他给个好价钱。”

山雾里,四人的身影渐渐远去,只有岩壁上的铁钎还在晨风中微微颤动。对艾时他们来说,元宝沟的收获不是终点,就像这罗盘指针永远指向新的方位——只要还有龙气藏在山形里,只要还有未被发现的暗格,他们的脚步就停不下来。而那些深埋在黄土下的秘密,那些被时光封存的珍宝,正等着他们用寻龙的本事,一点点唤醒,再换作实实在在的银钱,揣进兜里,暖着这颠沛流离的日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