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阿根廷帝国崛起 > 第384章 布雷顿体系和新军部叛乱

第384章 布雷顿体系和新军部叛乱(2/2)

目录

城市更能容纳国外人口并提供就业,农村则成为泄压阀。

很多地理位置不错,靠近大型工程的村庄发展壮大,可以从中获得工作,有的甚至发展为小型城镇。

科恩内阁的工业投资越来越激进,大量的工业化投资于主要工业城市和沿海城市,很多省份大多只能同时发展1-2个城市,其他普通城市仍然依靠农业发展。

普通乡村随着人口的增加,进入短暂的繁荣阶段,但真正发展起来的还是地理位置好的地区和城市。

在科恩内阁看来,乡村的衰落不可避免,通过限制农村人口流动维持稳定,城市化作为最好的避孕药,科恩内阁仍然打算牺牲两到三代农村人口。

有些地方,乡下人种地加上打散工的工资甚至能超过城里的普通工人,唯一的缺点是没有其他的社会保障。

阿根廷地域广阔,大多数地方居住条件不错,因此可以塞得下更多的人,加上整个拉美大环境很差,而且军政府腐朽黑暗,比起美利坚的狂热和各种歧视,更多年轻人选择前往相对温和,且说同样话的阿根廷。

阿根廷虽然有歧视,但最多和后世的新沪一样,只是嘲笑你是乡下人,生活中倒是没有其他歧视,而且禁枪令,打击黑社会让这里治安远超美利坚,但如果是黑肤色,歧视可能更加严重一些。

阿根廷周边三国正在阿根廷化,特别是边境的经济特别区。

不过阿根廷的压制差异政策,强制同化也引发一部分人的反抗,加剧了民族冲突。

连圣保罗市的年轻人都有选择前往阿根廷工作的,奥格兰仍然面临转型阵痛期,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

圣保罗的战争已经远去,奥格兰经济恢复到了战争开始前,但缺乏资金,与阿根廷的资本家相比,奥格兰资本已经不显露什么优势。

国营农业种植公司的开垦更加科学,尽管失去了建设兵团那样的奉献精神,但遗留的军队文化仍然保护了这片土地。

曾经的农业兵团变成了一个个大型农场,城镇,繁荣了阿根廷的东北地区和南方地区。

东北地区大规模清淤修建水利工程,改造农田,建设各种水坝,有效解决了泥沙淤积问题,新运河为北方农业提供稳定水源。

农业工人把这些沼泽改造成了良田,种下水稻和各种农作物。

伐木工人把一棵棵树木砍下,不适宜种植果树的地区又种下了树苗,农业部要求必须补足同样多的小树苗,否则伐木的收入会被罚没一半以上。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减轻未来沙尘暴的风险。

圣赫塞极为重视垦荒,也重视树林和草场保护,在巴塔哥尼亚荒漠,一些湿润地区开始出现更多的草场,而不是农田,阿根廷像新华夏一样开始荒漠保护,在拉潘帕平原建立防护林。

伐木严重的地区甚至开始了封山育林,保证林木可以生长。

一些破坏力强的山羊绵羊被禁止在草场脆弱的南方大量养殖,而是改为室内或者从澳洲进口,这是国际贸易的一部分。

很多村庄因为新修的公路变得更好了。

阿根廷的城市很少美利坚那样的独户独栋,从布兰卡市流传开的筒子楼,到各种各样的新社区,钢筋混凝土显然更加结实,也更加耐用,树木一般制作成家具,或者出口,这让阿根廷的城市社区居住区与美利坚城市完全不同。

阿根廷住宅区不仅简洁大方,而且更容易修复,没有高额税收更加适合居住,还有各种廉价租房提供,城市可以容纳更多人口,加上水电齐全,所以没有出现贫民窟。

最近3年重点发展的石油化工、纺织、钢铁、造船、汽车、冶金等工业产业为阿根廷新增了近300万工作岗位,形成了一个个产业集群,很多大型工业区往往聚集数百家工厂。

如奥托市很快成为全国第三大纺织工业基地。

这个不生产棉花的城市,和布兰卡市一样,迅速发展了出口纺织工业,拥有超过2000家纺织服装工厂,纺织、制鞋等轻工业占出口规模突破2亿美金。

3年时间全国新增工厂超过12万家,全国工厂数量达到23万家,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

很多老牌工厂产能和规模增加3倍以上,沿海城市的工业区已经接近德国鲁尔区1955年的水平。

在阿根廷,创办一家普通工厂的审批只需要一周,而且还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

化工厂这样的污染危害严重的,如果在特定地区,最多2周就能搞定,普通公司审批一般只需要去管理局两次。

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体的创业氛围,也吸引了很多周边国家的人到阿根廷来创业,税收各方面也都降低。

如乌拉圭的一批有想法的年轻人,直接被吸引到雷里奥斯省创业,巴拉那市和沿海的维多利亚市,康斯坦萨港市成为沿海经济特别区,不仅建立了保税区,还大量成立工业区,带动了工业发展。

经济特别区使用创新模式,建立服务型文官体系,一切都是为经济服务,雷里奥斯省建立了针对拉美地区的工厂,还开拓了澳洲市场,不仅从澳洲进口羊毛和各种矿产,还建立了新的国际航线。

澳大利亚作为阿根廷重要贸易伙伴,不仅进口阿根廷工业品,也大量出口原材料给阿根廷,建立了紧密的贸易联系。

雷里奥斯大学和悉尼大学建立学术合作,雷里奥斯工业大学则与堪培拉大学建立交流,巴拉那大学更是巴拉那煤钢共同体的学术机构。

巴拉那煤钢共同体在巴拉那市设立了一批常规机构,内阁在这里运营着一批重要的国营公司,并与蒙德维的亚关系密切,这里靠近乌拉圭铁矿区,所以雷吉奥斯联合钢铁厂也设置在这里。

布兰卡市技术引进合同数增长15倍,重点在机械、电子、汽车等新兴领域,稳住阿根廷第一大工业城市地位。

布兰卡港口集团管理着阿根廷第一天然深水港,而且还控制了丘布特省的马德林港,马德林港作为仅次于布兰卡港的超级港口,也在发展起来。

超级运河,潘帕斯运河已经挖成功,可以供给这个工业城市的工农业用水。

布兰卡湾号称阿根廷的鲁尔区,这里拥有四个大型钢铁厂,高炉转炉数量超过100座,钢铁总产能达到1700万吨,布兰卡市也成为阿根廷首个钢铁产能超过1500万吨的城市。

布兰卡市的新工业发展也很快,其中就有号称布兰卡第三大学的布兰卡理工大学,布兰卡理工大学是阿根廷面积最大的大学之一,面积已经从1900英亩增长到8900英亩,其中6000英亩来自于梅达诺斯的一个新校区,从此布兰卡理工大学拥有三大校区,超过了布兰卡大学的6000英亩。

梅达诺斯区作为布兰卡市最大的郊区之一,工业已经极为发达,人口超过60万,但没有一所本科大学,所以花重金引进布兰卡理工大学,有了布兰卡理工,梅达诺斯区迅速获得了一批高智力资源。

布兰卡理工大学获得大校区后,也开始了崛起之路,今年招生数量数量达到了4000人,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阿根廷规模第一,而且大量与中小公司和工厂合作,做技术转化,还将校区开放1500英亩低价租给工商业界或用于学生创业。

这些公司与学校合作,提供各种研究项目和学生实习机会。

布兰卡理工大学成为内阁科技工业发展委员会一员,有希望成为阿根廷最强大学之一。

圣赫塞甚至从布兰卡理工看到了阿根廷的斯坦福一样,转而大力支持这所大学的发展。

拉普拉塔市城市规模增长了2倍,其中新增工业用地增加了3倍,实现彻底转型,超过了科尔多瓦市和罗萨里奥等老牌城市,成为阿根廷第三大工业城市。

国家收入的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新生儿,更多的阿根廷粮食通过联盟流入邻国,让他们也可以享受到低价粮食的福利,解放一部分劳动力。

阿根廷成为拉美第一工业大国,工农业总产值直追加拿大,而且工业体系正在迅速扩张,巴拉那联盟促进阿根廷工业快速成熟,让阿根廷成为一个完整体。

内阁像是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全速运转。

......

1967年1月1日,叫嚣着复仇的防务军鹰派在被称为“南方新军部”兵变中彻底下台,得利斯等人以叛乱罪被开除出军籍,上军事法庭,鸽派重新控制了国防部的大权。

叛乱部队控制南方多个军事基地,但未能有效调动军队,叛乱者无法通过国防部获取充足武器弹药,圣赫塞通过军事委员会切断叛乱部队后勤补给,叛乱部队迅速瓦解。

防务军南方鹰派高估自身实力,低估圣赫塞的民意基础,且没有财权,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

所谓普通军官谈战略,内行谈后勤,没有后勤保障的军队是打不赢战争的。

部分南方部队与政府军发生小规模交火,未形成大规模军事对抗。

通过清洗叛乱军官,如曾经的布兰卡第2师军官,优化晋升机制,圣赫塞巩固了军队核心鸽派势力,免与英国直接冲突。

圣赫塞不提倡剧烈的军事运动和战争,喜欢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看着将星云集的人群,很多人眼神中闪烁了许多猜测。

这次会议既是总结会,也是思想学习会议。

圣赫塞说话之间,有强大的自信,感染着参会的高级军官,重点强调:

“我们伟大的军队混进了一群投机分子,是时候把他们清理出去。”

“阿根廷人不怕打仗,但是,要弄明白为什么打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阿根廷人民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必须慎重对待、深入研究。”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必须服从于政治目标,现在拿下马岛能让阿根廷强大吗,不能,只会让阿根廷更加衰退。”

“对英国出战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很大可能会让整个阿根廷彻底崩溃。”

“当军事行动脱离政治理性,必然陷入胜利悖论。”

“战争一旦发起,结果就不一定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了。”

“如果能够通过谈判解决,就不要想着发动战争,这群家伙是吃牛肉吃多了,忘记了几年前那种艰苦的时间。”

“国防实力需依托国家经济大体系,通过军民协同创新和研发,发展军事装备生产能力,降低保障成本并提升效率。”

“打仗是打后勤保障,打仗的本质是经济,这6万人真去打马岛,不出半个月就会失败,因为我们的后勤保障还不够强大,我们的军事装备和英国人还有很大差距。”

“什么是愚蠢,就是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我从不低估他人,我也不会觉得英国的国力低于阿根廷,就算真的要打,也是全国军事委员会来打,直到彻底胜利。”

“要记住,实力不行就是有罪的,弱者,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阿根廷未来转向长期国力竞争而非军事冒险,这是赌博,赌博就是赌100次都会输99次。”

圣赫塞倒是看不上这些阿根廷的鹰派,他的目标更加远大,马岛小小地方,完全发挥不出阿根廷军队的实力,兼并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恢复大拉普拉塔联盟,建立真正的阿根廷帝国,那时候想揍谁就揍谁,整合南美资源后再干英国,大英就是一个真正的破房子。

作为阿根廷的最大的保守派,他觉得这些激进派不够激进,而且在没有实力的时候激进是无能的表现,以前不想收拾这些人是看这些人还算是有点功劳,现在这些人不知道什么叫实力差距,一次性收拾了正好可以拉一波年轻人。

况且打了英国,万一美国背后下黑手呢,巴西人重新统一奥格兰也不是不可能,阿根廷军队最大的威胁不是英军,而是美军。

避免过早与英美正面冲突,要真正统一巴拉那联盟,也要等到越南战争对美利坚放了更多血再说。

也许8年后才是阿根廷正式统一巴拉那联盟的窗口期,现在拿下玻利维亚也是一块烂地,国内都没发展好,不如多进口矿产来的实在。

在实力不足时,战略克制与内部稳固比军事冒险更能维护国家利益。

当一个国家试图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内部矛盾时,若是战事不利反而会激化原有社会分裂。

防务军时期的阿根廷也算得上是武德充沛,但圣赫塞并不想轻易发动战争,欺负一下没啥战斗力的智利倒是没多大问题。

火地岛并不是智利基本盘,而且阿根廷并没有真正出动军队。

目前最乱的其实是玻利维亚,阿根廷的很多犯罪集团在阿根廷待不下去,就跑到这里搞事情,两国联合军队规模也因此越搞越大。

但要对抗大英,美利坚也许有花了一点小钱支持一下,但真正打起来,最终吃亏的还是阿根廷。

美利坚试图破坏阿根廷工业化进程,借阿根廷与英国的潜在冲突转移国际视线,掩盖美利坚在东南亚的军事行动,但他们真正的目标并非扶持阿根廷对抗英国,而是维持阿根廷的依附地位。

不过这次政变暴露了中情局对阿根廷军事系统的深度渗透,让圣赫塞勃然大怒,开始整合军事情报系统,进行军官团体的全面清洗。

当美利坚的狗腿子,不会有好下场,而且美利坚不可能像对日本和韩国一样对阿根廷,让阿根廷变成烂泥才是白宫的真实目标。

阿根廷完全没有必要和实力强两三倍的英军硬刚,既打不赢,结果也不会太体面,搞不好大好局势就直接崩盘。

毕竟收复马岛,花费太大的代价完全不值得,阿根廷军队也不应该去发动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

阿根廷无法干赢大英,而且打赢了也没太多好处,还会被欧洲封锁,断掉阿根廷最后的工业化技术来源。

尽管如今阿根廷军队的纸面实力也能排进拉美第一,常规军队数量超过30万,而且各种武器装备连年翻新,战斗力和士气都是不错的。

但打一次毫无胜算的战争,还不如有空花钱多造两颗原子弹。

只有扎实根基,真正在国力上压服英国佬,在军事上威慑英国佬,才有可能收回马岛。

这个就跟法国和巴西的龙虾战争一样,法国国力和英国差不多,也不敢轻易和巴西开战,阿根廷如今实力还要高于巴西,让唐宁街去头疼这件事吧。

国防部作为阿根廷军方第二大势力,权力已经阉割,仍然控制了全阿根廷的军事训练和招募权力,虽然没有调兵权,但国防部部长仍然算得上全国最高军事委员会排名前五的人物。

圣赫塞在军事会议上多次强调,阿根廷军队实力还不够,还需要大力发展军队。

这次兵变以老壮派军官为主,别德马市的第7师,布兰卡市的第2师,科尔多瓦的第3师,内乌肯市的第27师,德尔加多市的第29师,圣克鲁斯港市的海军第3师,圣里奥格斯市的海军陆战队第2团和陆军第26师。

全国有十分之一的军官参与中间,这也是相当恐怖的数字,他们被中情局鼓动,以布兰卡市,奥托市,科尔多瓦市的防务军为首,试图清洗防务军系统,搞以下克上,对马岛英军宣战。

叛乱军官得利斯等人主张对马岛英军开战的激进立场,中情局也希望彻底压制英国的势力,如果真的开战,那就是打破阿根廷工业化进程。

中情局的阴谋不断渗透阿根廷,试图推翻对美利坚不太友好的科恩内阁。

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内阁才能压制住地方势力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内耗,保障阿根廷的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而要维持一个强大的内阁,则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这些南方派军队人数多,涉及的军队人数达到了6万多人,还有海军部门的参与,势力十分巨大,甚至还有很多圣赫塞的亲信参与其中。

好在底层士兵并没有参与太多,军政分离使叛乱者无法调动大量的士兵,所以政变很快就失败了。

南方师团大多数只是二线部队,战斗力不强,除了布兰卡市的第二师,其他都远远不如北方,而且第二师也已经算不上精锐,大多数军官都是后来抽调组成的,对于圣赫塞的忠诚有明显的不足。

因为真正的精锐已经北上了,留下来的这批人,还有不少是红派遗留加入的势力,加上一些蓝派。

这些人后来又组成了部分鹰派,与北方的鸽派也有所不同。

支持圣赫塞的人大多是鸽派,他们是自由派,更加倾向社会改革与政治包容,是圣赫塞的核心团队。

鹰派是军方的保守势力,强调秩序维护和传统权力结构,以海军为主要支持力量,同时试图用南方的二线部队搞军事政变,圣赫塞对马岛冲突的回避被鹰派视为软弱,再玩一次北上。

中情局还想切断阿根廷从欧洲技术进口的途径,反而促使圣赫塞加速情报系统整合,形成了对美利坚的反制措施。

而且阿根廷国防部和军事委员会分开,后勤装备也是分开的,如果士兵作战,需要通过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才能获取足够的武器弹药。

阿根廷没有以下克上的传统,所以失败是必然的,以阿根廷的文化,底层不存在这种强大的力量,更多的还是自上而下。

阿根廷军人在士兵政治委员会的宣传下和带动下,天然反感各种叛变的行为,政治素质过硬。

而且年轻的阿根廷战士渴望建立功勋,防务军内部的蛀虫以及收纳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中高层军官需要再一次清洗。

如今属于和平时期,普通阿根廷士兵晋升难度大,叛乱者的下马也给了很多士兵立功的机会。

目前阿根廷的士兵待遇算得上和美利坚持平,工资水准超过7000比索,包吃包住,每个月餐饮标准超过2500比索,恩格尔系数排得上阿根廷官方水准第一。

穿衣住房保障也做得很好,所以很多士兵反对政变,有一些还联络到统一民族党和军事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成员,参与镇压政变。

优秀的年轻人加入防务军,也有利于稳定科恩内阁的统治地位。

普通阿根廷人也反对政变,好不容易稳定一下,肯定不能被破坏,而且经济刚刚发展,大部分人仍然对科恩内阁充满好感,只有中上层和被迫下台的人想反对圣赫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