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140

分节阅读 140(1/2)

目录

d方,还怕没地方落脚吗

就连张正书都要开始谋划退路了,他弄的这个工厂模式,简直就是小农经济的掘墓人,要是顽固派醒悟过来,他这个“罪魁祸首”怕是第一时间就要被清算的。顽固派的力量有多厉害,张正书深有体会。历史上的每次变革,都有这个阻力。

要想让中国跳出历史更迭的怪圈,工业革命势在必行。

只是这一次会闹得很大,阻力堪比商鞅变法。连商鞅都被车裂了,张正书可不认为自己比商鞅还流弊。

未料胜,先料败,才能永远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既然要建立一条稳定的退路,那么用王庆一家大小来做实验好像也说得过去,就是有点不厚道罢了。

“反正你到了那时候也没选择了,你不相信我相信谁”张正书倒也诚实,把实情给说了出来。“按照我的理解呢,你这个皇城司的头目,是留也死,不留也死。退下来,或许还能博得一线生机。但是呢,留下来的,你的儿子或许还能蒙荫一番”

“蒙荫也不过做一个武官,这有何用”

王庆淡淡地说道,“还不如改名换姓,让儿孙去考取功名,这才是康庄大道。”

张正书叹了口气,连身在军中的人都念想着文官的好处,这个大宋看起来是真的没救了。一群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货,军队再多,武器再锋利,也无法打赢一场战争的。这是制度的错,不是人的错。

摇了摇头,张正书换了个话题说道:“这算是条件达成了吧”

“算是吧,咱家这么做,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罢了”王庆意兴阑珊地说道,“官家的身子骨若,大抵和先帝仿佛。若是有朝一日,多些准备也好”这已经有些大逆不道了,这不是在咒赵煦早死吗不过张正书却知道,王庆的猜测没错,如果这个时空的历史还是一样的话,那么赵煦确实已经寿命无多了。

“你会为今天的决定而感到庆幸的”

张正书嘿嘿一笑道,“我们现在是合伙人了,那么你该为我做点事了吧”

王庆先是一愣,然后有些好笑:“小官人做买卖的手段,似乎有些不地道啊”

“那是,打蛇随棍上是我的本色”张正书也毫不隐瞒,“放心,不是什么为难的事。你是皇城司的头目,那对于汴京城中的武人,我是说没有功名,也不曾参军,而且身家清白,甚至有些穷困潦倒的武人”

“小官人,你你该不会是要”王庆大吃一惊,连声音都提高了不少。

“嘘嘘嘘,这么大声干嘛的,你不知道什么叫闷声发大财吗”张正书白了他一眼,“你以为我要造反啊我哪有这个胆子你不要命了,我还要命的”这是实话,张正书很爱惜自己这一条小命,他可不想无缘无故的又挂了。

“那小官人你为何要纠集武人”

王庆摸不着头脑了,“就算暗中进行,怕皇城司也是有人发觉的,若是事情败露”

接下去的话,他不说张正书也知道了。事情败露的话,那抄家流放那是最轻的。毕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这一件事,张根富早就跟张正书说过了。不过,张正书也有自己的打算。

“没事,我就招个十几个武人罢了。”张正书奇怪地说道,“难道招几个护院都不行吗”

这年头武人的工作机会不多,给大户人家看家护院是一条不错的出路。虽然看起来有点低贱,但其实工作清闲,待遇还优厚。甚至还有商贾专门雇佣武人一路跟随,怕半路被人剪径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催生出了朝廷管辖之外的一个武人世界无所事事,而且社会地位低下。很多武人因为受不住了,不得已投靠了官府,成了光荣的一名狗腿子哦不,是衙役,或者是巡捕。这已经算是很好的出路了,要不然这些武人只能落草,成为山大王了

第三百零七章:穷文富武

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正书招十几个看家护院的武人,算是给了一份好工作给这些“社会危险份子”了。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稳定了宋朝的社会,缓和了社会矛盾。皇城司还要感谢张正书呢

只可惜,宋朝的统治者不这么看。

连喝酒都不许超过五个人,超过五个人喝酒,是要被举报的。被捉住之后,还要进牢子蹲几天。宋朝怕聚集闹事怕到了这个程度,更别说要纠集武人了,那绝对是能引起朝野重视的大事

“真个如此”

王庆有点不敢相信。

“废话,你看看我那些产业,哪一个不是价值万贯的找几个武人来看门,这都不行吗”张正书很无奈地说道。

“这倒是无关紧要”王庆连忙说道,“不过你要看着点来,不能把他们纠集在一起啊”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我又不是傻子,这给人留把柄的事,我是不会做的。”

王庆心道:“你还不傻,你的声名都传遍汴京城了”当然,这打脸的话王庆不敢说出来,怕一说出来两人就闹掰了。“武人的事,咱家倒是有些眉目。今年恰值武举之年,有不少武人因无钱返乡,而滞留汴京城。”

其实,官府也头疼这些武人,包括街市上的乞丐,还有“鬼樊楼”里的汪洋大盗,亡命之徒。甚至早就在通缉榜上的了,然后人家还是在“鬼樊楼”里活得好好的,虽然有点像老鼠不见天日,但官府就是拿他们没办法。

这也正常,不管是什么社会,这种游离在灰色地带的人绝对不会少了。有光明的地方就一定有黑暗,后世已经看过太过人性扭曲的事情,张正书甚至觉得宋朝这时候的亡命之徒有点可爱了。起码他们心中还有一定良知,不是那种彻底报复社会的人。或许这也是儒家社会的作用吧,起码丧心病狂的人在宋朝还真的不算多见。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这也是造孽,这些人估计你们很头疼吧”

王庆淡淡地说道:“也不会怎么头疼,毕竟能习武的,非富即贵。就是有小部分武人,完全是来撞大运的”

“额”

张正书觉得自己想岔了,他还以为武人地位低下,就肯定是穷困潦倒的。不曾想有句话叫做“穷文富武”,家中没有一定钱银,怎么可能习武恐怕连骑术都练不了吧,因为大宋极度缺马,能练骑术的都是有钱人。

“那些撞大运的,又是些什么人”

张正书连忙问道,“是不是没钱的那种”

“不错,这些来报名的,都是一些真正的落魄之徒,手上有两斤蛮力,却不懂骑术,不懂射术的。”王庆叹了口气说道,“也不知晓他们来汴京作甚,除了在码头上扛麻包袋之外,汴京城实在找不到甚么能养活他们的行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