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东阳水霸(2/2)
“那不是水三儿吗怎么被抓了”
排队的街坊好奇的看著低头查拉肩的张三被铁链锁著,后面还有捕快推著他的独轮车。
“你认识那人”
旁边痢痢头的街坊问道。
“哪能不认识,前几天的时候,非要拿苦水当甜水卖给俺,俺气不过,还被他们这群三围在巷子里嚇唬。
胚,官府早就该抓这群青皮!”
街坊脸上带著大仇得报的表情。
一说水霸,不少街坊们纷纷一片同仇敌的表情。
“客官,您要几尺布”
这时候,已经轮到了痢痢头。
“我要一匹二尺。”
痢痢头连忙说道。
难得青天布便宜,他要给全家人都做一件新衣服,来的时候就已经算好了所需的尺寸。
“好嘞。”
伙计熟练的用尺子丈量,一剪子“”的裁了下去。
“诚惠二钱五十二文。青云布行,童叟无欺,一匹二尺足尺足寸,拿家去可自量度。”
伙计麻利的將二尺布头叠好,与一匹布一同递给痢痢头。
如今,经过一年时间的不断扩產,青天布已经不再限购。而一尺布从伍仁县时候的五文钱,涨到现在的六文钱,利润也翻了一番。
如今的青天布,已经成为了青云布行薄利多销,走量的產品,虽然青天布的总体利润依然不高,但打响了青云布行的名气,也顺带著卖出去一些利润高的丝绸,让青云布行的扩张速度极快。
现在不只是府城两县,在东阳府其余五县,以及云台府的伍仁、铜山也开了店面,同样生意火爆。
但也受制於產量、运输成本,店面只开在两府沿河的县。
不过,青天布也出现了一些“黄牛”,会在买走大量青天布以后,去更远的地方提价销售,这个安昕也不会去管。
市场自有调节的手段,青天布的质量不算差但也算不上很好,即便带到別的地方去,如果卖的价格太贵了,同样卖不出去。
痢痢头抱著布匹,高高兴兴的回家去,走过金鳞大街路口的时候,见到县衙那边灯火辉煌,人头攒动。
他抱著布匹没有去那凑热闹,而是顺著文昌街朝西走去,路过府衙的时候,看到一个丰神俊朗、清肃自生的青年正龙行虎步的自衙门里出来,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碰触了一下,对方竟然还衝著他頜首了一下,痢痢头一愜,连忙抱紧布匹,低头躬身,草草行了一礼。
虽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但对方从府衙正门出来,身边还带著护卫,肯定是府里的官老爷。
一想到高高在上的大老爷竟然跟他頜首招呼,他的心里就不禁热乎乎的,匆匆加快了脚步,想要回家和娘子分享这一幕。
而安昕並没有多想,而是快步走过了文昌街的十字路,朝著斜对面的龙山县而去。
本来,吃饱饭正在后衙准备监督葛绣抄书,却听到张良提起龙山县外出了人命案子,龙山县衙敲“堂鼓”三通,要连夜审案,安昕便带著葛绣等人出来凑凑热闹消消食,也正好看一看这位龙山知县梁东明的水平如何。
在他的旁边,葛绣儿换上了一身男装,但她那一对大熊实在掩藏不住。
但她毫无自觉,手里摺扇啪的打开,迈著四方步,著实把自己当成了浊世佳公子。
到了县衙,她埋头就激动的往里面挤。
大门口的值班衙役正在做登记,梁申上前隨口报了几个名字,然后眾人走进大门,朝著县衙大堂走去。
大堂门口的月台上早已挤满了人。
梁申以及身边护卫仗著膀大腰圆立即挤了进去,硬生生在百姓敢怒不敢言的目光中,挤出了一个位置。
安昕和张良、万泽文,带著兴奋的葛绣一起挤了进去,在月台柵栏外,看向县衙大堂。
大堂里掛著高高的灯笼,將大堂里面照的亮堂。
此时,迦锁加身的人犯已经跪在大堂西侧,东侧则是几个跪著的百姓和一个站著的六旬老头。
安昕的眼力好,在灯光底下,能隱隱看到这些百姓身上被打过的淤青痕跡。在大堂中间,则摆著一扇门板,门板上则用一卷草蓆盖住了只露出一双脚的户体。
“这些人什么情况”
安昕低声问道。
“那些打人的是城里送水的水夫,被打的都是城外桥坊的百姓,水夫在殴打的过程中不小心杀了人。
但,这些在运河挑水的百姓,也违反了朝廷禁止非灌溉期在运河汲水的禁令。”
张良压低声音在安昕耳边解释说道。
这时,身穿青绿色补子官服,头戴乌纱,腰缠素银带的龙山县令梁东明迈著四方步走了出来,往桌案后面一坐,惊堂木一拍。
“升堂!”
堂下皂班衙役水火棍在地上一点,口呼“威一武一”唱腔,大堂內外顿时安静了下来。
这时,师爷高喊道:“龙山县正堂梁东明审理李三元案。”
这是唱报身份。
“堂下何人,有何冤屈,诉状何在”
梁东明按照程序问道。
立即有龙山县刑房司吏送上了讼状。
“稟县尊大人!”
堂下唯一站著的杜老头,朝著梁东明作揖之后,开始阐述今日发生的事情。
“停!你是说,你们去大运河汲水”
正在看著讼词的梁知县忽然打断了杜老头的话。
杜老头一滯,伸手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梁知县面色严厉的看著杜老头,声色俱厉的说道:“你知不知道,光凭这个,本官就能寻教瑜,革掉你的生员功名!”
杜老头被这一训斥,立即訥訥难言,进退维谷,体如筛糠,冷汗直下,愣愣站立,不知所措。
这秀才的功名,就是他的命根子,哪里愿意丟在这里啊!
安昕在柵栏外面,望著大堂里的灯火下,一下子变得僂的杜老头,眉头微微皱起。
他在伍仁时,曾熟背《大燕律》。
在大运河汲水,固然犯了朝廷禁令,属於“违禁取利”,但通常不过仗责或罚银,一开口就是革除功名,这梁东明不是不懂法的糊涂官,就是在这个案子里有著一定的倾向性。
但不论是哪个原因,站在安昕的角度来看,这梁东明都不是一个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