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要当大官 > 第131章 东阳水霸

第131章 东阳水霸(1/2)

目录

第131章东阳水霸

奇珍阁下的外城金鳞大街上,张三推著独轮车,车上半满的大水桶中的井水来回晃荡著。

“三哥!”

走过一个路口,正要去老主顾家送水的时候,一个留著两撇小鬍子的青年朝著他喊。

“七斤,你的都送完了”

张三在巷子口放下独轮车,拿起脖子上掛著的毛巾擦著脸上的汗水。

“还有水铺那边没送呢。”

七斤坐在巷子口的一条青石上,拿起水囊喝水。

张三则从腰间的搭里,拿出一根短短烟枪,把切碎的菸丝塞进烟锅里,用火摺子点燃,“吧嗒吧嗒”的抽了几口。

“三哥,你听说了么,梦龙湖那边的钢铁厂在招学徒呢。”

“招学徒”

张三的眼睛猛的一亮:“这是真的”

“不能有假,我三叔告诉我的,他是水师营的,经常操船帮那边运送东西。他说那边可大了,

占地好几百亩,工匠、学徒、苦力、护卫加起来上千人呢!”

七斤说著,眼里冒著光。

对他来说,如果能进了钢铁厂,以后学成了当上师傅,那就一辈子都安稳无忧,在这府城里也能安家娶媳妇了。

张三磕了磕烟锅里的灰,摇了摇头:“我年龄大了,人家不一定要我,倒是七斤你还年轻,如果能去学个手艺,以后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他说著,站起身来朝著独轮车走去。

东阳府內城外城加起来,总共五十四个坊市,大运河自南向北,自城西侧水门穿城而过,

不过,东阳府虽然水系发达,水网密布,但水质却是一般。

一些甜水井颇受居民追捧。

因此,也滋生了水夫这个行当,与粪霸、柴霸、脚霸合称为东阳四霸。

倒不是说这些行当有多强势,而是这些行当的人常年都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脱离不了。

也因为这些行业的人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往往因为共同的利益,而相互聚集在一起,特別能团结,特別能战斗,往往抱团在一起,一致对外,所有的利益都是靠著一拳一脚打出来的,也因此而成为城里一霸。

而这些人一旦欺行霸市,对於城里百姓的伤害也最深。

张三挨家挨户送上井水收了钱,已经是傍晚时分,正推著空下来的推车回城。当路过漕运巷子的时候,却见不少人在那里围观。

他走到茶水铺跟前,好奇的问道:“王掌柜,前面那里怎么了”

王掌柜警了他一眼:“还能怎么,水夫头跟河边汲水的街坊打起来了唄。”

“啊”

张三一听,连忙从车子底下抽出一根短棍,朝著河边跑去,

这一片儿都是他们的管片儿,能在这里打起来的肯定是他们井口上的人。

当他操著短棍挤进人群的时候,果然看到四五个水夫头正压著偷偷汲水的一伙儿百姓暴揍。並上的伙计没有吃亏,张三鬆了一口气,也抢起手里的短棍朝著正抱头挨打的老百姓脑袋上打去。

“別打了,不担水了,再也不担水了。”

被打的人求饶的喊著。

“哼!”

七斤拄著手里的棍子,哼哼喘著粗气。

旁边的水夫头,也是他们井上专门养的打手却不肯停手。这些人一个个膀大腰圆的,有的人还练过几手功夫,一个个下手极重,根本没把脚下的百姓当人看。

“不会把人打坏了吧”

打了几棍子,张三看到棍下的人脑袋上都是血,他头一懵,连忙往后退了几步,担心的和七斤说道。

“嘿嘿,怕个什么,三哥你入行晚可能不太清楚。朝廷有律法,不在农田的灌溉期,是不允百姓私自汲水的。

而且这个时候是大运河的枯水季,这群人就是自討苦吃,哪怕是到了衙门里,咱们也不怕。”

七斤嘿嘿一笑,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眼里。

“別打了,我是生员,你们再打我,我就去县里告官!”

一个身材枯瘦,头髮白的老头受不了打,在那里喊著。

“你是生员”

水夫头哈哈笑著,打的更带劲儿了:“你要是生员,老子就是县太爷了!”

“这不是桥坊的杜老头么!”

围观的百姓中,忽然有人喊道。

杜老头闻言,竟顾不得抱头挨打,连忙以手遮面,似乎觉得太丟人,没有顏面见人了。

“水夫头,这可是桥坊的杜老夫子,货真价实的秀才老爷,真让你打坏了,怕真得让你吃个官司。”

围观的人朝著水夫头调侃道,

这一下,水夫头也摸不准这老头是不是真生员了,但总归不敢再动手打这老头。

气愤之下,水夫头一棍子敲向了一个銼子的脑袋。

“邦”的一声,谁承想子正好抬头往杜老头那边儿瞧情况,这一棍子正好砸在子的后脑勺上。

子只觉的脑子一疼,就不省人事了,在意识消失之前,只听到有人在拍著他的脸大喊:“你这小子装死呢,给老子起来!”

天黑了。

青云布行的门前依然长队如龙,

天气一天冷过一天,百姓们也开始为过冬做准备。青云布行的青天布,同样受到东阳府普通老百姓的青睞。多少年不捨得换一件衣服,磨烂了就打个补丁,即便是补丁补丁的衣裳,依然是家里最宝贝的资產,甚至有的家庭都没有“之一”。

而隨著“青天布”的名字传开,百姓们贪便宜,终於捨得做一件新衣,关於安昕这位知府的故事也隨之传播。

他的“医馆论”和“丝绸与布”的比喻,也在民间传播开,在东阳府的民间,也隨著这青天布的热卖,而渐渐有了“安青天”的称呼。

一件事,重复的人多了,慢慢的在人的心中也就成了真的。

“那些差爷干嘛去呢跑的那么快”

排队的百姓,看到一队挎著腰刀的捕快,正沿著金银东街快速跑去,火急火燎的像是有什么大案子似的。

又过了一阵儿,便哟看著这一队三十多个捕快,索拿了六七个人走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