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复克洛阳。(1/2)
章武元年夏,襄阳
登基的喧嚣与封赏的余热尚未完全散去,但新生的季汉朝廷并未沉溺于庆典。
行宫之内,弥漫着的是大战将至的紧张与肃杀。
章武皇帝刘备并未沉醉于帝王的荣光,
他深知,曹丕虽仓促北遁,但曹魏根基未损,
河北之地钱粮广聚,兵精粮足,若待其缓过气来,凭借黄河天险稳固防线,则北伐大业将倍加艰难。
必须乘着登基后士气如虹,乘着曹丕称帝引发的中原人心动荡,发动持续不断的猛攻!
“陛下,三军已备,粮草初集,可复出征矣。”丞相诸葛亮于朝会上奏报,语气平静却蕴含着力量。
刘备一身戎装,按剑而立,目光扫过殿下济济一堂的文武,最终落在太子刘禅身上:
“太子监国,丞相辅政,朕可无忧矣。诸将听令!”
“臣在!”以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元老,和秦琼、尉迟恭、薛仁贵、岳飞、韩世忠等新生代将领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北伐大业,不容片刻迟缓!朕决意,兵分三路,共伐国贼!”
“第一路,朕自统中军,携汉升、叔宝、敬德、鹏举、良臣,出襄阳,经新城、上庸,目标——直取洛阳门户伊阙、大谷诸关!”
“第二路,云长总督荆北军事,加大对中原压力,伺机北进,策应主力!”
“第三路,文长镇守汉中,孝直为军师,统领翼德、子龙,出祁山,兵逼凉州,牵制曹真,使其不得东顾!”
“其余各部,各司其职,巩固后方,输送粮秣!”
“谨遵陛下旨意!”众将战意沸腾。
刘禅出列,深深一揖:“儿臣预祝父皇旗开得胜,克复中原!儿臣与丞相必竭尽全力,保障大军无后顾之忧!”
刘备看着越发沉稳干练的儿子,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翌日,襄阳城外,大军誓师。
玄色的“漢”字大旗与明黄色的龙旗并立,在风中猎猎作响。刘备登上战车,拔出双股剑,直指北方:
“汉室兴废,在此一战!三军将士,随朕讨逆!”
“讨逆!讨逆!讨逆!”
浩浩荡荡的季汉大军,如同决堤的洪流,再次涌向中原大地。
战事初期,进展颇为顺利。
曹丕迁都邺城仓促,中原防御体系出现诸多空白和混乱地带。
刘备中军一路北上,沿途郡县或因人心思汉,或因畏惧兵锋,多有归降者。
岳飞、韩世忠率领经过整训的“背嵬军”为先锋,其机动性与战斗力远超曹魏地方守军,连克数城,迅速逼近洛阳南面的伊阙关。
然而,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洛阳,虽非曹魏新都,但仍是中原重镇,象征意义巨大。
曹丕深知此地的重要性,留下心腹大将夏侯尚、曹真部将戴陵以及匆忙从宛城方向抽调回来的司马懿,合力固守。
司马懿更是利用洛阳周边险要地形,加固关隘,深沟高垒,摆出了一副持久坚守的架势。
伊阙关下,季汉大军云集。
刘备策马立于阵前,望着雄峻的关城,眉头微蹙。此关不下,则洛阳难图。
“陛下,末将愿率本部兵马,叩关挑战!”老将黄忠请命。
刘备点头:“老将军小心。”
黄忠拍马舞刀,直抵关下。
关上箭如雨下,黄忠挥刀格挡,大喝挑战。曹将戴陵出战,二人战不十合,戴陵力怯败走。
黄忠趁势挥军掩杀,然关上滚木礌石俱下,箭矢密集,汉军攻势受挫。
接连数日,汉军多次强攻,皆因关险兵精,未能得手。
伤亡渐增,士气不免有些受挫。
是夜,中军大帐内,刘备与诸将商议。
“司马懿老谋深算,据险固守,意在疲我军心,拖延时日。”
刘备沉声道。
岳飞出列:“陛下,强攻伤亡太大。伊阙关险,然并非无隙可乘。
末将观察,其关侧有一小道,名为‘旋门坡’,极其隐秘险峻,魏军防守必然松懈。
末将愿率背嵬军死士,今夜攀缘而上,潜入关后,举火为号,里应外合,可破此关!”
韩世忠亦道:“臣愿同往!”
刘备看向二人,眼中充满信任:“好!就依二位将军之计!朕亲率大军于关前佯攻,为尔等掩护!”
是夜,月黑风高。
岳飞、韩世忠精选五百悍勇背嵬军士,口衔枚,马摘铃,悄然绕至关侧。
那旋门坡果然陡峭异常,几无路可循。然背嵬军训练有素,凭借飞爪绳索,相互协作,竟真的悄无声息地攀上了绝壁!
拂晓时分,伊阙关后突然火起,杀声震天!正是岳飞、韩世忠已然得手!
刘备见信号,立即下令全军总攻!
秦琼、尉迟恭、黄忠等猛将亲自督战,猛冲关门。
关内魏军腹背受敌,顿时大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