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重生阿斗,复国系统来早了 > 第209章 迁都河北

第209章 迁都河北(2/2)

目录

“战机已至!全军猛攻!”刘备挥剑下令。

张飞、赵云、黄忠、辛弃疾等将领率领养精蓄锐已久的精锐,对上庸发起了总攻。

失去后劲的曹军终于抵挡不住,上庸城破!

中路大门,豁然洞开!刘备大军兵锋,可直指宛城侧后,与关羽形成夹击之势!

颍川郡山区

岳飞并未一味逃窜。

他利用颍川西部的复杂山地,与曹彰的追击骑兵周旋。

他下令部队丢弃部分不必要的辎重,引诱曹彰轻敌冒进。

曹彰勇猛如其父,但论谋略,却远非岳飞对手。他见岳家军“溃逃”,紧追不舍,逐渐进入了岳飞精心选择的伏击地带——一处狭窄的山谷。

“就是此时!”岳飞立于山岗之上,令旗挥下!

韩世忠率领一部精锐突然堵住谷口。

两侧山坡上,箭如雨下!

岳飞的“以步制骑”战术在此地发挥得淋漓尽致,狭窄的地形使得曹军骑兵根本无法冲锋,反而成了弓弩的活靶子。

滚木礌石轰然而下。

曹彰大惊失色,方知中计,但为时已晚。他的骑兵队伍在山谷中乱作一团,人马践踏,死伤惨重。

“岳”字将旗第一次在这片土地上升起,伴随着的是曹魏援军的哀嚎。

曹彰凭借勇武,死战得脱,但带去的八千骑兵折损过半,狼狈逃回洛阳。

此役,岳飞以五千新军,大破曹魏八千精锐骑兵,威震中原!

“岳”字旗号,从此成为曹魏腹地的一个噩梦。

经此一败,曹丕再不敢轻视这支奇兵,但又无法迅速调集更多兵力围剿,颍川及周边郡县的混乱局势进一步加剧。

襄阳,捷报频传

“报!大王攻破上庸!”

“报!岳将军于颍川西山设伏,大破曹彰骑兵!”

“报!宛城司马懿军心浮动,似有退兵迹象!”

“报!关中曹真恐侧翼受敌,攻势减缓!”

一个个好消息传来,世子府内一片欢腾。

刘禅站在那幅巨大的舆图前,看着代表刘备主力的箭头终于贯穿了上庸,看着代表岳飞的那支细小箭头依旧在曹魏腹地顽强跳动,牵制着大片区域的敌人。

他成功地将系统的助力,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战果。岳飞的惊艳表现,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

“传令,”刘禅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嘉奖岳飞、韩世忠所部,所有将士记大功!命他们,继续在敌后活动,扩大战果,但需谨慎,以保存实力为要。”

“同时,将此捷报,速报与父王知晓!”

“再传令关将军、陆都督、魏延将军,加大攻势!曹魏已露疲态,决不可让其喘息!”

他目光越过地图上的千山万水,仿佛看到了父亲刘备欣慰的笑容,看到了中兴汉室的曙光。

“北伐大势,已成!”庞统在一旁轻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对这位年轻世子的钦佩。

刘禅微微点头。

他知道,这还只是开始。曹操虽死,曹魏根基犹在,司马懿等能臣犹在。

未来的路依然漫长而艰难。

但有了岳飞、韩世忠这样超越时代的名将加入,有了自己掌控的系统之力,更有父亲和一群忠心耿耿的臣子将士,这条复兴之路,他走得比任何人都更有信心。

建安二十五年的这个秋天,因刘禅的奇谋与岳飞韩世忠的横空出世,整个天下的格局,加速倾斜。

汉室复兴的旗帜,在荆襄大地和曹魏的腹心之地,同时高高飘扬起来。

建安二十五年,深秋

岳飞、韩世忠率领的五千奇兵,如同投入曹魏腹心的一颗炽热炭火,持续灼烧着本已焦头烂额的曹丕政权。

颍川之败,尤其是曹彰八千精锐骑兵的惨重损失,不仅是一场军事挫折,更是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

洛阳城内,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开来。

颍川郡的豪门世族连日派人入洛,哭诉告急,言语间已对朝廷的保护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陛下!那‘岳’字匪军飘忽不定,今日劫掠汝南,明日又出现在陈留边界!

各郡县风声鹤唳,坞堡紧闭,商路断绝,秋收尽毁啊!”

御史大夫颤声奏报,额头冷汗涔涔。

“洛阳守军经上次抽调,已显空虚。

若那刘备主力突破上庸,与关羽合击宛城得手,兵锋便可直指伊阙…届时,洛阳…”

司马懿不在朝中,老臣贾诩的话语虽平静,却字字如锤,敲在曹丕和满朝文武的心上。

曹丕坐在王位上,脸色苍白,手指紧紧抓着扶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压力不仅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更来自内部士族门阀那无声却冰冷的审视目光。

洛阳,作为汉室旧都,象征意义巨大,但此刻,它离前线太近,暴露在刘备父子的兵锋之下,更像是一块烫手山芋。

“刘备…刘禅…岳飞…”曹丕牙关紧咬,眼中充满了血丝和屈辱。

他刚刚继位不久,正要大展宏图,却被这对父子逼得如此狼狈!

迁都?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再也无法遏制。

虽然这意味着巨大的威信损失,但或许是眼下最务实的选择。

“够了!”曹丕猛地站起身,声音嘶哑却带着一丝决绝,“洛阳四战之地,久为兵燹所困,非长治久安之所。

昔年父亲便常驻邺城,经营河北。邺城城高池深,钱粮广聚,背靠河北根基,足可御敌!”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旋即哗然。迁都之议,事关国本!

“陛下!不可啊!洛阳乃天下之中,汉室正统所在,岂可轻弃?”

“陛下!迁都动摇国本,必使天下人心惶惶啊!”

但也有务实之臣附和:

“陛下圣明!邺城确更为稳妥,可暂避刘备锋芒,依托河北,徐图后计!”

曹丕心意已决,压下所有异议,厉声道:“孤意已决!即可筹备迁都邺城之事!

中枢百官、库府藏书、能工巧匠,分批北迁!

命曹真加紧关中防御,命司马懿务必守住宛城,拖延刘备关羽!为迁都争取时间!”

这道命令如同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

整个曹魏政权机器被迫以最高效率运转起来,只不过,这次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战略转移。

无数车马装载着物资和家眷,浩浩荡荡又惶惶不安地涌出洛阳北门,奔向黄河以北的邺城。

一种失败和恐慌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弥漫开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