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先杀黄子澄(2/2)
“无论胜败,朕都不会怪你!只要你肯立即披挂上阵,赶赴北境!”
“朕刚收到前线急报,雄县守将明知不敌却仍以九千将士拼死抵抗燕贼二十万铁骑!直至战至最后一人!”
“自开战以来,南军连战连败,军心不稳,所以朕才决定采纳黄大人的谏言,派你前往北境!”
“你是勋贵之后,而且谁都知道你我的关系,此时你去,定能稳住军心!”
“耿老将军没错,但他的确败了,满朝文武都在看着,朕不得不派人取代他,而你,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看着满怀期待的朱允炆,李景隆知道时机差不多了,于是躬身一礼,“微臣愿立军令状,不平燕逆,誓不还京!”
之前拒绝出战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今出战则是为了保全李家满门。
“你答应了?!”
朱允炆愣了一下,瞬间满脸欣喜。
李景隆重重的点了点头,“微臣已有平燕十策,定可助陛下平定燕乱,收复失地!”
此言一出,一直默默站在朱允炆身后的黄子澄突然变了变脸色,眉宇之间明显露出一丝慌乱,指尖下意识的绞紧袖口。
“哪十策?!”
朱允炆眼前一亮,忍不住追问。
李景隆没有搭话,如鹰隼般的双眼死死地盯着黄子澄,“黄大人在怕什么?!”
黄子澄愣了一下,慌乱的瞄了一眼朱允炆,“什...什么怕什么?!本官有什么可怕的!”
“陛下在问你话,你还不赶紧说出来戴罪立功?!”
李景隆冷笑,“力荐本公挂帅北上平燕的是你,弹劾本公勾结燕逆的也是你!你究竟是何居心?!”
“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燕军未动,南军先乱!不是正中燕逆下怀么?!”
“朱棣给了你多少好处?!”
黄子澄踉跄后退,尖声反驳:“休要血口喷人!你拒不出征,酒后妄言,如今却反咬本官一口?!”
“请陛下明察,严惩燕逆同党!”
朱允炆一脸茫然,迟疑着看了一眼李景隆,“景隆,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
“在你被关这两日,黄大人也一直在为你说情,让朕设法给你一个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此言一出,李景隆瞬间脸色铁青,突然闪身拔出了侍卫手中的刀!
惊呼声中,只见刀光一闪,黄子澄捂着脖子踉跄着向后连退数步,鲜血顺着指缝流出,瞬间面如死灰!
看着倒在血泊中的黄子澄,朱允炆和徐辉祖顿时满脸惊愕。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谁都没有想到李景隆居然敢当着朱允炆的面直接杀了黄子澄!
要知道,黄子澄如今在朝中的地位比起当年的右相胡惟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深受朱允炆信任!
李景隆随手将佩刀丢给了如临大敌的侍卫,缓缓走到了尸体面前,弯腰从黄子澄左手衣袖中找出了一封明黄信笺!
信笺上的火漆云纹,他曾在明史资料中见过,那分明是代表燕王朱棣的标识!
果然!
得知黄子澄联合群臣力荐他北上平燕之时他就怀疑过黄子澄的动机!
方才黄子澄眼神中流露出的慌乱和恐惧,以及朱允炆的那句话,更加肯定了他的猜测!
原来历史上那场荒唐的换帅,真的是另有隐情!
黄子澄早与燕王朱棣勾结!这才是朱棣夺取帝位之后大肆残杀建文旧臣的真正原因!
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建文四年间的那段历史,谁知道被朱棣隐瞒了多少!
当看到信笺的那一刻,朱允炆神情扭曲,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早已背叛了自己!
“陛下,”李景隆双手将信笺递过,“君侧有奸,江山必危!平燕十策第一策,斩近臣,立军威,断燕谍耳目!”
“黄子澄恃宠而骄,在朝堂之上作威作福,谗言不断!早就该死!”
打开信笺的朱允炆脸色阴沉到了极致,咬着牙将信笺撕成了粉碎,然后意味深长的看向了李景隆。
“你是如何得知黄子澄与燕贼勾结的?!”
李景隆顿了一下,“原本还未确认,但刚才陛下的话点醒了我,此人先前联合百官力荐微臣出征,之后却又挑唆百官构陷微臣通敌。”
“而陛下又说,他还主动为微臣求情,让微臣戴罪立功,如此反复,本就可疑!”
“如今证据确凿,绝不能继续将他留在陛下身边!”
“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他一定是受朱棣指使,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逼我出征!”
“因为朱棣自认为我不是他的对手,一个骁勇善战的老将,和一个只会纸上谈兵,从未上过战场的新人,陛下觉得哪个更有胜算?”
听闻此言,朱允炆心中一紧,再次眉头紧锁,“可此战若败,朕定会背负千古骂名,死了也无颜面见皇爷爷与父王...”
直至此时,他才恍然大悟,没想到燕逆的爪牙已经深入到了自己的身边。
李景隆抱拳一礼,斩钉截铁,“只要有我在,北境就不会乱!”
朱允炆迟疑着抬头看向了李景隆,“你真有平燕十策?!那剩余九策是什么?!”
李景隆笑了笑,“剩余九策微臣还未全部想清楚,但微臣有信心,十策之内,必能平定燕乱!”
“不过微臣想恳请陛下,赐臣临机专断之权,南军上下,唯臣号令是从!”
“任何人不得掣肘,非议,插手!”
朱允炆沉思良久之后,用力的点了点头,“好!那朕就封你为新一任征虏大将军,将南军五十万大军尽付卿手!三日后开拔!若能凯旋归来,朕必亲迎十里!”
“你走之后,朕会派人悉心照料你的家人,没人能轻易动得了他们!”
李景隆再次行礼,“多谢陛下!不过在开拔之前,微臣还想让陛下答应微臣两件事。”
“此去北境,微臣想向陛下借三个人,分别是羽林卫千夫长盛庸、金吾卫副使平安、山东参政铁铉!”
“还有,微臣想重启锦衣卫,并从中挑选得力人手,一同赶赴北境!”
“此为第二策,还请陛下恩准!”
朱允炆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朕全都答应!既已赐你临机专断之权,朝中上下便全都听你调遣!”
“朕等着你凯旋归来的那一天!”
李景隆恭敬一礼,凑到朱允炆的耳边,压低了声音,“我走之后,除魏国公外,还请陛下别轻易相信任何人。”
“想要推翻你的人,恐怕不止朱棣一人。”
朱允炆愣了一下,意味深长的看了李景隆一眼,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带着一行人转身离去。
李景隆目送着朱允炆离去的背影,终于松了一口气,缓缓来到另一间牢房门口。
“咱们回家。”
他抱起了自己的“女儿”,带着依旧沉浸在心惊肉跳中的李家人,一起向天牢外走去。
“爹爹,嫣儿不用死了么?”
女儿依偎在李景隆的怀里,眨巴着大眼睛紧张的问了一句。
或许在她的心里,连死亡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祖母告诉她,届时爹爹和娘亲全都会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再也见不到了。
“有爹爹在,嫣儿不会死,谁都不会死!”
李景隆露出了一丝温柔的笑意,言语中透着无比坚定的信念。
他没当过谁的父亲,但此刻却莫名的将眼前这个天真乖巧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或许是因为他的身体里的确流着李家人的血。
“娘不奢望你能立下不世战功,只希望你能活着回来...”
李母神情凝重,低声叮嘱了一句。
李景隆心中一动,一股暖流瞬间流入心田,冲淡了刚刚提刀杀人之后残留的杀气。
前世身为孤儿的他,已经好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爱护了。
天牢外,夜风卷着细雨。
徐辉祖默默地站在石阶上,看到有人出来,躬身冲着李母行了一礼。
李景隆叮嘱兄弟先带家人回府之后,与徐辉祖并肩而立。
望着眼前的雨幕,他的心中从未有过的平静,即便三日后即将北上抗燕,但他却再无畏惧。
这一战,他只能全力以赴,因为他的身后有了让他在意的人。
为此,他愿拼死守住北境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