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路 > 第148章 灾区金融风暴

第148章 灾区金融风暴(2/2)

目录

茹科夫其实也不太懂经济知识,但是之前的经验告诉他,以前的蛮干是没有意义的。

“就在不久之前,我还是这里的一个办事员,一个小官职。经过卡尔将军的提拔,我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显然之前的手段是不行的,没过多久他们就又卷土重来。”

“我认为之前懂得金融知识的企业家官员说得对。他本就是研究金融的学者,对于这些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的话,那只是把罪恶树的顶端削去,显然是不会死的。”

茹科夫支持企业家代表者的观点。

经过讨论,当地政府与卡尔决定成立反通胀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或者反胀会),由企业家代表官员带头指挥,其余部门全力配合。说到这里,要提官员的支持问题一嘴。由于之前的事件,导致很多涉事的官员被撸下,现在换上来的官员大多数都是支持卡尔的,因而政府内部的团结不像之前一样需要卡尔操心,现在已经不成问题。

最先的问题,就是找到真正的证券中心。

在之前,1840年啰萨帝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就已经开始了证券交易,在首都挂牌。灾区并不是经济中心,只有一个很小的证券交易所,在侦察兵的勘探下,不认为这里是主要的交易场所。

“不排除会分散交易,但是为了效率,他们肯定会有一个集中交易的地点。可以帮忙找到吗?”企业家的官员代表者请求道。

“义不容辞。”卡尔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但是他知道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服从调遣就行。

“别看我们军队似乎都是大老爷们,但是做起侦察来肯定是唾手可得的。”卡尔自信道。要他的士兵当间谍,他觉得有点难,但是如果是做侦察,那么游骑兵出生入死捣毁了不知道多少中亚游击队的基地他是心知肚明的。

企业家的官员代表者言谢,并且说明了下一步计划:捣毁投机大本营之后,立刻发动宣传机器,要马不停蹄的不给敌人一点儿喘息的机会!

士兵们在卡尔的命令下开始设卡,绘制投机商及其仆从的轨迹图。他们如果不出门,那就控制不了市场,企业家的官员代表者有自信在没有干涉的情况下消化这些恶性通胀。如果出门,要去控制市场,就必须要交易。散点的交易汇集起来就是大交易,多统计几次就可以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这种原理与斯诺的霍乱地图相同,都是以标点地图为蓝图,顺藤摸瓜的去抓捕。同时,地理又决定了一个设施的服务范围,人们只要简单思考就能想到,一个大的证券交易所服务的范围是有限的。(此处涉及20世纪提出的中心地理论,对于本书现在的世界线里是超纲知识,最早可以在我们世界里高中地理选修城市规划里学习,在这里仅做简单表述:一个城市,或者说其设施的服务范围在理想情况下是呈现分离圆、相切圆到六边形的递进增长。)也就是说你一方面可以按照交通等条件来逆推出多少人是承载最大值,进而一网打尽。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三个点定一个圆”的方法进行粗略估计,证券中心可能会坐落于哪里。

总之就是有供必有需,有需可远供。你这里有长久的供出,周围必定有大量的需求。但是有需求不一定会出现稳定的供出,可能你刚好就处在供出的边缘。就比如像集市一样,在山区的你也有市场的需求,但是不可能就刚好在当地就有大集会,你可能需要去很远的地方赶集。而这个范围,就是由中心地理论指导。这也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建立基础之一。

果然,在这些信息汇总出来后,政府部门的官员一眼看出了猫腻,立刻通知卡尔前往实施抓捕。

黑市里的证券交易所是银元投机商的大本营,那里每天麇集着几千人。除了这些小聚居的市场,也有很多杂乱分布的充斥在大街小巷的银元贩子。在卡尔的授命下,士兵前往黑市进行搜查,这次行动抄没黄金3000多两、银元3万多块,处理投机商人200多名。

行动胜利的消息传来,企业家的官员代表者立刻让手下满城张贴布告,向百姓宣传。

消息传开,市场上银元价格暴跌。

在银元价格跌落之后,企业家的官员代表者立刻打出一套组合拳。为了不给投机商喘息的机会,企业家代表者主张乘胜追击。第一,所有政府直控企业(封建社会里,城市中的重要商业、货币经营和手工业生产,几乎都由政府经营。商人和个体手工业者只是城市中居民的一部分,不掌握城市的领导权。)的现金一律存入银行,不得向投机资本家贷款;第二,私营工厂不准关门,而且照发工人工资(这里解释一下,由于金融挤压实业,很多中小投机商本质上其实就是工厂主,为了谋取暴利而脱离生产,想去金融里发财。);第三,加紧征税,如不按时纳税,将会提高税额处罚。

由于银元价格跌落,本国货币上涨,百姓持有的本国货币价值提高,而投机商手里的银元价格暴跌,这是直接的经济亏损。

由于市场的锚定物是银元,当银元价值跌落,信用开始崩塌时,本国货币可以出现在灾区的市场上,实现了夺回市场的第一步。

同时,为了交税,投机商不得不低价卖出黄金银元,以换取百姓手中的货币,又出了一波血。

这也就其实算是提前引爆了通胀,但让灾区内部消化总比等李家故意发难要好。

在企业家代表官员三管齐下后,使得投机商两面挨耳光,叫苦不迭。一方面银元价格下跌有直接的经济损失导致亏本;另一方面很多人原本想“借鸡生蛋”,结果现在非但没有成功,还要支付高利贷利息。

在这场较量中,投机商受到重创,许多投机分子纷纷破产。

但是这并没有让投机商们服气,相反,由于以李家为代表的投机商依旧控制着用于糊口的粮食、当原材料的纱布和用于生产的煤炭,虽然市场被打通,但是他们已经控制了市场份额的一大半,完全还有反击的能力。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