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灾区金融风暴(1/2)
一个代表文人利益的官员首先提出要联合苏示羊。
“说到商业,谁不知道苏家?李家厉害不?厉害。但是苏家也不差啊!虽然苏家不是专门的商人,但是人家在中央的权力可不小。”
“苏家的苏示羊有着最大的商会,可以让资本家响应,只要能持仓,不说超过李家,持平就至于有希望赢都可以!”
文人提出的办法就是联合外力,以调运粮棉,适时抛售来稳定物价。说白了就是拼实力,看看谁的持仓量多。
另一个来自民间的官员不认为这个办法好:“你这是治标不治本,今天靠着外人的力量解决了,那之后呢?万一苏家也想来分一杯羹?再说了,这么远,与苏家利益又不大,凭什么来帮你?这样还不是要出卖利益?要我说,我觉得就应该吊死这些资本家,把他们挂在路灯上,这样才有威慑力!”
这个官员是见过卡尔的手段的,在之前的灾区处理中,卡尔也不是没有吊死过人。
这个出自庶民的官员显然更信奉物理那一套,讲道理是讲不了的,只有物理才可以服人!
接着一个军官回话了,他说道:“先修路好吧?不管是依靠外人的力量破局还是借用军队没事找事吊死投机商,都要良好的路况好不?现在的路哪里还能支持大规模运输?”
军队的军官经常打仗,一但出现事情,军人最先就要了解战略,战术,地理,经济等一系列事情。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连一条好一点的路都没有,那还说什么?
之前是有路的。可是饥民太饿了,以至于外逃。即便卡尔设卡也没能阻止灾区基础设施的崩溃。别说驿站了,就连路都被踩的坑坑洼洼的。大规模运输现在还是主要靠马力,其中的一些马儿是吃不惯粗草的,若是吃了,它们轻则乏力减速,重则腹泻罢工。
教会的代表默然不语,反正他们本来也就是在灾区里划划水的,虽然没有伤天害理,但确实私吞了不少物资,也不好说什么。
最后发话的是资本家,或者说企业家在政府部门的代表,他是懂得金融知识的,所以他并不看好前面所有人的发言。
“没有足够的利益是不可能吸引苏示羊到来的,至于军队,也不是想调就调的。修路当然要,但是修路的同时我认为更需要干一件事。”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灾区的经济早已经被以李家为首的当地投机商摧毁,国家发行的货币就连相同大小的纸张的价值都达不到。他们现在的锚定物是黄金,是白银等贵金属。而且由于南边靠近黑海,很多商人宁愿承认外国货币的效力也不想回收本国货币,英镑等外币也充斥着市场。”
“这也就导致物价猛烈上涨,经济秩序混乱。”
当时啰萨帝国实行的是银本位,而在我们世界,直到1897年才实行金本位,也可以说是两者同时使用的复本位。虽然说帝国的货币与白银挂钩,但是由于灾区现在实质上已经成为一座孤立区域,面临着“钱多银少”的尴尬境地,那么钱币的效力自然大打折扣,信用已接近于崩溃。
而早在1816年,缺德带英就正式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采用金本位,让英镑成为真正意义的世界货币。正是如此,相对于自己国家灾区内部几近崩溃的货币,或许外币的价值更高也更稳定。这里其实也是一种暗示,搞不好这里有其他国家借机插手的风险。
一大批不法投机商趁机兴风作浪,致使黄金、银元、外币充斥市场。
他们就是不用本国货币,银元成为灾区市场上实际使用的本位币,本国货币只起辅助作用。而在一些大额的商品贸易上,投机商完全不认可本国货币,只收金子或者银钱等其他有价值的等价物。
卡尔听了代表企业家利益的官员一通分析,虽然听不懂,但是大为震撼。于是问道:“那有什么办法吗?”
“恶性通货膨胀更是“杀贫济富”的工具,控制不好的通胀也是社会动乱的火药桶。”企业家代表者继续说道:“但是世界上没有永远膨胀的需求,更没有无限膨胀的信用!他们迟早会爆发,等到膨胀结束的时候,搞不好就是起义了。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要干的一件事就是取缔锚定物。”
企业家代表者开始说道斗争方法:“对待投机商的斗争,除政治手段外,还须陆续采取许多经济步骤:首先就是政府应该明令市政公用事业和税收一律征收本国货币。在地方,可以酌发实物公债等。”
“除了这些政治经济手段,宣传也不能停下。老百姓手头的钱币货物虽然散,但是汇合起来也占据了市场极大的份额。李家和投机商的占比虽然是超了一半了,但如果在老百姓中让我们的货币恢复了信誉,那么一切都有转机。”
“化敌为友,集中兵力。中小投机商不一定会听命于李家,而老百姓作为李家的韭菜更不肯坐以待毙。按照统计,只要能联合这些人,我们即便不靠苏示羊的外部支援,也可以打赢这一仗!”
“取缔锚定物成为遏制通货膨胀的第一步,而要使物价真正稳定下来,必须釜底抽薪,打掉李家囤货垄断,囤积居奇的念头,这才能消除通货膨胀隐患。此乃治本之策。”
卡尔虽懵,仍然拜服。
经过企业家的代表官员讲解,卡尔等人终于是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等企业家代表者的发言结束后,就是茹科夫的发言了。
卡尔是想知道茹科夫对于灾区的看法的,毕竟之前茹科夫也做过相似的事,或许会有独到的见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