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时报新闻记者(2/2)
是的,因为这个时候的赈灾钱款早已经被截留,而且原本也没准备多少。谁叫上一次的报告中说这里已经恢复如初了呢?而派下来赈灾的人则是在干自己的事,完全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卡尔现在还在追查李家搞事的证据呢!啥?灾民?死了算了。
旅店老板来他这里,把一些食物给他。还好他带了足够的金钱,否则只怕也要成为这里冤魂的一员了。
“老板,这里每天都会饿死人吗?”
“当然!”
旅店老板说道:“不过您放心,我给您的肉都是正规的!绝对不是死人肉。”
“好的,谢谢。那这里恐怕尸体都已经堆积如山了吧。”
“哈哈哈,不不不,朋友,在晚上饿死的灾民,次日清晨就不见尸体的踪影,因为这些早已经变成了另一部分饥民活命的口粮。”旅店老板说道:“所以晚上不要胡乱的出去,谁也想不到这些饿久了的所谓的人会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来!”
white先生略微有些惊讶,难道出现灾难第一件事不是帮助弱者吗?他们作为同胞却在诋毁伤害这些灾民。
他之后在日记中写到:[孤立无援的灾民要么相率逃荒,或是坐以待毙。政府也好,同胞也罢,恐怕就连上帝都已经抛弃了他们!]
在震惊中缓过来后,white先生问了一下旅店老板。
“请问有报纸或者其他些什么小道消息吗?我想了解一下,我可以付钱。”
“嗨!客气什么?很可惜你没有早点来,不然还有报纸看的。之前也曾有记者到这里,并且刊登了一篇真实的文章,报道了这次惨痛的灾荒中灾民们遭遇的痛苦。不过没多久就被政府勒令停刊整改的严厉处罚,所以现在在灾区已经没有报纸看了。至于小道消息,你可以去楼下的酒馆或者妓院看看,应该是有的。”
“谢谢。”
旅店老板下楼去了。
white先生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着字,黑色钢笔的墨迹潦草地在日记本上狂飞。
[灾区就像一个被隔绝的天地,外边的消息进不来,里面的消息也出不去。在这里,几乎所有的穷人都瘦到不像样。本应该是眼睛的地方,却是充满着脓水的窟窿。营养不足使他们的头发干枯,组织肿胀。饥饿就像是一个欲求不满的强奸犯,弄得不知道多少人的肚子鼓胀起来。久久不下雨的天气吹裂了他们的皮,他们的声音已退化为只管要求食物的哀啼。]
这时,white先生叹息着,继续写到:
[我现在很后悔没有带上我那小巧玲珑的摄影机,如果我能够带着他(西方人对于充满情感的东西有时候会以人称代词代称,就比如一个小女孩喜欢自己的洋娃娃,那么她会说she,她,而不是it,它。)来到这里留下视觉的证据,那么就更有说服力!]
white先生来回踱步,报社派遣他来这里报道或许是出于私心,想要在国际上坑害啰萨帝国的名声。但是white作为人,一个有基本良知和道德的人,看到这些惨案是绝不可能一言不发,沉默不语的。
他想要做些什么!
“各级官员对灾情总是轻描淡写,力图掩盖真相。”
“由于之前的报告谎报,导致现在赈灾的钱粮极少,而要收的税金却不变。如果政府停免赋税、采取赈灾措施,就能迅速减少灾民的死亡人数,因为在旁边的敖德萨就有大批存粮!”
他来回踱步,想要寻找突破口。
他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不够的,那应该怎么办?
他没有办法。
生活就是这样,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正是如此,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勇士才应当受到赞扬。
或许,他应该待几天之后立刻回去,把这些报道出来,让全世界都知道这里的惨状,这样,才会有生的可能。
………
不久之后,黑市,人肉市场。
“老板,这块肉怎么回事啊?怎么贵了这么多?”一位顾客看着砧板上的肉,不悦的说道。
“你看看这皮肤颜色。”
“咋啦?不就是浅了一点儿吗?……嘶———不会不是咱这儿的人吧?”
“废话,不然标价这么贵干嘛!”
这时这位顾客仔细瞧了瞧这块肉,再看看上边挂着的人头,伸手扒拉了一下人头的眼睛,颜色很浅。一圈仔细看下来这人头的面部更有立体感,而且嘴唇较薄。
是标准的盎格鲁-撒克逊血统。
“嚯!还真是外国人!怎么搞到的?”
“通常是在晚上拿袋子一蒙头,黑棍子敲个几下脑袋不就死了?不过这个人是我在没多少人的地方直接敲的,就这样。”
“没吃过,我买来吃下。呐,这些钱我这些买了。”
“好嘞!要穿绳子吗?”老板笑道。
“废话,不然我怎么拿?”
“好,给您拿好了!”
顾客就这样走了。
不久之后,《泰晤士报》一篇名为《人间惨案》的消息就被刊登出来,在世界各国都引起轩然大波。
你要问消息是怎么出去的,就是white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去到邮局邮寄自己的日记回到自己的国家。最后,显然,送到了,没有半路丢失。
只可惜原本还想继续记录这里的人已经走了,他再也看不到后来的事情了。
后来的事实说明,一旦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灾民的死亡便迅速减少。
但这位报道出这些消息的勇士,没有死在相关利益方面的黑手下,却死在了他原本想拯救的灾民手上。
这也算是把一切都投入到了赈灾上了吧。
孤独的勇士。
请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