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时报新闻记者(1/2)
《泰晤士报》,直译为《时报》。作为带英帝国主流媒体报纸,其时不时也会报道其他地区的事件。就比如远在东边的大饥荒。其实相对于啰萨帝国的饥荒,发生在自己祖国境内的爱尔兰大饥荒更为骇人听闻,更为需要帮助,你猜怎么滴,嘿,就不去。
这可见该报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历史上历次重大国内及国际事务上多是支持自己国家政府的观点。所以要去报道爱尔兰大饥荒的话,这不是去打政府的脸吗?怎么能这样呢?所以相对于报告自己家的糗事,不如揭别人家里的短。
带英帝国记者白色(white)先生为您报道。
white先生从伦敦出发,一路沿着欧洲大陆航行,一路上船摇人晃的很是痛苦。不过white作为经常出国远航冒险,报道事件的人对于这种普通的颠簸还是很简单就可以忍受的。
white先生祖上是地主贵族,不过由于家道中落,他现在只能算是一个富家翁而没有多少权力。不过这也好,white就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省的操心那么多。他公费出差,走过大西洋、地中海、黑海,最后到敖德萨。
敖德萨是黑海重要的港口城市,与很多城市一起被称为“黑海明珠”。white刚刚到这里时的确被这里的繁华震惊了。
这里作为黑海贸易中心,承担了啰萨帝国黑海贸易的大头。同时,沿海一带为着名旅游、疗养地,也是吸引了无数游客来光临。
城市里充满一片祥和、自由、惬意的氛围,丝毫感觉不到就在不久前不远处发生了血腥镇压,更没有任何饥荒能够影响到这里,虽然不远处的郊区已经开始出现粮荒。
作为贸易中心,这里粮食的价格更多是与国际接轨,粮食高于啰萨帝国平均价格却又低于灾区的粮食价格。
white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
【你很难看出这里即将发生的事。实际上,这里的自然灾害以及政治压迫迫使人们揭竿而起,但没能成功,最后失败。但是在这里,确实有一种醉生梦死的感觉。】
white写着这些话,随后想雇佣一辆马车前往灾区。
车夫们都不愿意去那边,因为那里实在难走。
“难民一堆又一堆,把路都堵了。哪里还有路?全是泥巴。”车夫抱怨说。
“我加钱。”white先生以一种伦敦腔调的俄语回应。
“得嘞!老爷您坐好嘞!快上车,咱的车啊,别的不说,就是快!”车夫立刻招揽white,把white的行李啥的全都收拾好。
马车开始走了,慢慢的,速度逐渐快起来,到后边,景色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往后飞行。
white先生看着周边的景色有些乏味。
旁边的树的枝丫都是新绿,因为老一点儿的在不久前已经被吃掉了。更为让人难看的是路,因为草曾经被连根拔起,现在也没有多少绿色,只要雨水啥的一下就是泥泞不堪,马车就要被降速。
“老爷啊,您为什么要去北边呢?那里可是又饿死人了。”
“听说那边好像有人要搞事啊!更不好的情况说不定就打起来了。”
车夫驾车同时说着话,以便打发这个无聊且乏味的路程。
“没什么,我的工作而已。”
车夫不理解。
“啥工作要来这啊?”
车夫没看过报纸,换句话说,他就没在乎过。在他眼里,报纸这种纸制品都是文化人要用的玩意,死贵死贵的。
“没什么。就是记者。”
“记者?”车夫没听过,耸耸肩表示不知道。
“管他呢!老爷,我建议你还是不要久留,否则搞不好出事的哩。”
“我告诉你你不要乱说哈,我听说那边好像又有叛乱分子要起义的嘞……”
“嗯。”
马车渐渐的远了城市。
……
曾经就说过,灾区的田地谎报说全面复耕,其实就是表面一层浮土糊弄了检查。当灾荒再一次来袭,农田又一次荒芜。加之当时灾民众多,使得道路不畅,影响交通以至于粮食极度缺乏,价格飞涨。就光小麦都是灾前的十倍,其余能吃的,甚至有百倍之多。
white先生刚到的时候其实是吓到了的。
他在日记里这样写到:[在赤日炎炎下,这里一片死寂,没有绿色,树木光秃秃的。树叶早就被摘光了,树皮也被剥净了。我还看到有人卖树叶,树叶的价格都不便宜,但依旧很抢手。路边横着骷髅似的死尸,没有肌肉,骨头脆如蛋壳。]
更让white先生感到难过的是这里还在进行人口贩卖。
[饱受饥荒缺衣无食的少女,半裸着身子被装上运牲口的货车运往繁华区的妓院。男人身体还算好一点儿的宁愿把自己卖了成为农奴,但是地主老爷们并不需要太多农奴,所以很多人最后想卖儿子都没有市场。路边的尸体大多都是男人,他们清一色都是骨瘦如柴,稍有一点肉的根本等不到腐烂就立即被吞噬掉了。]
white先生依旧深入灾区,他看到了一生难忘的景象。
[田地都荒芜,但是没有杂草,因为草也是食物,都被啃的根都不剩。我看到一个人胀着肚子死在路边,他的肠子里都是泥土混着草根和树皮等物。难以相信的是,他们所喝的水泛着幽幽绿光,还有一股恶臭。]
[大多人都生病了,拉肚子是最常见的事。之后就是发烧发热、冷颤惊厥、还有乏力等等。这里完全是一片地狱的景象,如果加上火焰,我实在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地狱了!]
white先生好不容易的走到了市区。因为车夫在半路就停了,他宁愿在外边郊停下少要white的一半路费,也不愿意继续深入。
所以white先生只能自己步行前进,一路上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
那是一种极其不怀好意的眼神,这种贪婪是饥饿的人们看到一大块生肉在行走一样可爱。那嘴角暗藏杀机的笑,似乎一到晚上这个人就会离奇失踪或者人间蒸发。
这并没什么问题,要知道,就连刚下坟墓的尸体都被挖出来吃了,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身体健康、肉质鲜美、肥而不腻、如水灵灵的大活人!
但是white先生并没有害怕,一个真正的记者必定是勇敢的。就像当战争发生时,战地记者都敢去到一线,更何况是一个还没有发生动乱(至少现在没有)的地方?
临近市区,还在郊区时,他就发现有人卖人肉。
随着继续深入,他发现市区也在卖人肉。
他这般记录着:[开始时,还在暗中私下交易,但没过多长时间,用饿殍制成的肉丸就在大街上公开卖。这些肉的价格极其低廉,相对于其他食物来说,这种死人肉(或者是活人?)似乎是粮食很好的替代品。]
他在一间旅馆看着外边,外边的太阳赤辣辣的很是害人。
[虽说世之有饥荒,天下之常也。但是这般严重的灾难他们的政府却选择不作为,我根本没有看到他们有任何行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