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朝堂争论,屎盆子往李然头上扣(1/2)
要论骚气。
李然那绝对是首屈一指。
两万山字军,全部派遣出去。
并不是全部前往冀州,而是沿途,摆设粥棚。
自平顶山,到冀州,这一路,总共有十几个粥棚。
千余人守护一个粥棚。
大约二十几里路,一个粥棚,就算是算计好了,流民走上半天,就能吃上一顿热乎的稀粥。
还不敢给吃多了。
流民大多都是饿了多少天那种,这要是突然大吃一顿,能吃出毛病,撑死都有可能。
另外,就是几千人,分散前往各个受灾的县城。
一个个举着小旗子。
上面写着,‘前往平顶山,李文轩在此恭候’。
不光是打着小旗子,还在城池里面,喊上几圈。
愿意跟着走的,拿上发放的腰牌,再出几个士兵,带路,一路往平顶山前行即可。
还别说,这一招,效果相当可以。
李文轩之名,在之前瘟疫的时候,就传遍了整个天下,都知道有这么一号神医。
即便是不知道平顶山,但知道李文轩,这个救民于水火的神医也就够了。
亮出李文轩的名字,就能让百姓相信,让百姓信服。
各个县城的县令,拉都拉不住。
跟流民说,赈灾粮食马上就能送过来,百姓也不听。
在不少百姓心里,都是觉得,与其相信朝廷,还不如相信尊候李文轩。
起码人家沿途的粥棚是实打实的。
再等段时间?
再等下去,快要饿死了,赈灾粮给谁吃?
仅此一招。
无数流民,从冀州奔赴上党郡,奔赴平顶山。
在平顶山,山脚下,李然还打出一个超级大横幅。
“平顶山欢迎你”。
要多骚气有多骚气。
但这招就是好用。
流民背井离乡,本身就苦。
如果能活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远离故土?
李然这一招,让很多百姓觉得心里面暖暖的。
他们能够感觉出,李然是诚心诚意的招募他们。
至少把他们当人看,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
不像其他豪族,士族的,那都在想什么?
那些豪族,士族倒是有钱,但他们只想白嫖。
想要粮食?
可以。
户籍拿出来,抵押在这里。
卖身契签一下,只要签了,就不会饿死,就能活下去。
各个豪族,士族,还都用以前的办法,在招揽流民,能行么?
跟李然的招数一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就不沾边。
七八天之后。
“公子,冀州的流民已经差不多了,该来的也都来了,至于其他流民,再招揽,应该也不会来。”
“现在冀州的流民有多少?”
“男女老少,加起来,总共七万人左右。”
“其中青壮占据两万人左右。”
李然琢磨了一下。
“还不够,给钱三传个消息,让他更改一下地点。”
“把粥棚都搭建在去兖州的路途上,通知所有人,从冀州撤退,主攻兖州的流民。”
李然分工明确。
钱三常年在外跑商,对各地县城,各种道路,了解较多。
两万军队,让他带领,李然也放心。
钱三自然能把事情安排妥当。
李然跟贾诩两人,则是负责在山顶进行接待。
要给这些流民,家一样的温暖。
这话虽说有点酸,但想要获得人心,还真就要这么做。
每个人,哪怕是普通的百姓,也都有良心。
你对他,还是对他不好,谁都能感觉出来。
就像是那些只想白嫖的豪族,士族,好不好的,这些百姓能不知道?
你不用真心对待,百姓干活的时候能卖力?
等到你出事的时候,不踩你一脚就算不错,还会拼命相帮?
钱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本来奴仆上千人,结果黄巾军还没等打过来呢,奴仆先造反了,直接把家都给抢空了。
这就是对待奴仆不好的下场。
让百姓当奴仆,想白嫖苦力,就要承受奴仆的怨气,做好随时被反杀的准备。
李然这边搞的红红火火,无数流民涌入平顶山。
但此时的洛阳已经炸锅了。
朝堂上,各种弹劾李然的声音已经出现。
“陛下,这李文轩想干什么?平顶山已经有了五万百姓,他还不知足?”
“还要大肆招揽流民,他现在已经有了两万军队,百姓再多下去,他还想组建十万军队?”
“陛下,这李文轩,这是心术不正,这是想造反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