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 第39章 文柱崩而兰台立,相权分则六部生

第39章 文柱崩而兰台立,相权分则六部生(2/2)

目录

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及博士官所藏《诗》《书》外。

其余百家典籍限期焚毁;私藏者黥为城旦,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

接着,画面流转,方士卢生、侯生等人因求仙药不得,选择逃亡,临走前更是大肆诽谤始皇帝刻薄寡恩,专任狱吏。

“陛下,臣等为陛下求仙药,然陛下赏赐不公,我等不为陛下采药矣!”

一句句诽谤之言,清晰地回荡在所有人的耳边。

皇帝再次震怒,因为方士的诽谤,犯禁,其中还牵扯不少儒生。

直接坑杀犯禁术士、儒生四百六十余人!

血腥的画面,泥土掩埋下挣扎的身影,让以淳于越为首的儒臣们面如死灰,浑身筛糠般颤抖。

经过了‘焚书坑儒’的事件,李斯通过不断逢迎始皇帝政策,逐步取代持不同意见的丞相王绾等旧臣。

使得朝堂之上,再无第二道声音能够制衡于他。

“大权独揽的李斯,最终隔绝内外,为他日后伪造遗诏,擅立胡亥,埋下了最致命的伏笔!”

“嗡!”

嬴政的脑中一声轰鸣,想起“沙丘之变”的内容,盯着李斯的眼神,已然是毫不掩饰的杀意。

李斯则是羞愧难当,头颅深埋,恨不得立刻死在这章台殿上。

就在这压抑的气氛中,天幕画面一转,肃杀之气顿消,取而代之的,是昭武大帝时期的景象。

面对同样的文化与思想问题,昭武帝的对策,却是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

“昭武帝并未焚书,而是下令,由国家组织博士大儒,对百家经典进行『重新修订与注释』!”

天幕之上,出现了那位年轻帝王的身影,他的声音响彻云霄:

“知识本身无罪,但解释知识的权力,必须掌握在帝国手中!”

这一手釜底抽薪的文化统治阳谋,其格局之高,手段之妙,让殿中自诩智计超群的李斯都为之惊骇欲绝!

紧接着,昭武帝下令设立“大秦皇家图书馆”——兰台石室,命天下人献书,由朝廷统一整理、校对、收藏,非但未曾毁弃一卷,反而让无数几近失传的孤本得以重见天日。

这一举措,不仅彻底化解了“焚书坑儒”带来的恶果,更让天下士子之心,尽归于朝廷。

皇帝沉默了,比起天幕的那位‘昭武帝’来说,他的行事过于粗糙,而且更加容易授人以柄。

‘焚书坑儒’之策,加上对于文臣李斯的偏听偏信,导致了大秦帝国的权力失衡。

这点确实是他的过失。

“兰台石室建立,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图书馆,保存了大多数六国的研究史料。”

“这些六国的资料,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六国相关的实际史料。”

“除此之外,昭武帝对于三公九卿制,更是做了巨大的改良,史称‘昭武革新’——”

“这一改良,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中书省草拟的诏令,有封驳之权。

尚书省,掌执行,负责执行通过的政令。

三省长官,俱为宰相,相互牵制,共议国事!

尚书省之下,再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将政务细化,权责分明!

更是因此避免了丞相的一人独大,做到了将相权一分为三,既能高效运转国家,又能相互制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