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文柱崩而兰台立,相权分则六部生(1/2)
章台殿内。
女主播的言语,让嬴政心中不由得惊起了滔天巨浪。
文臣、武将、宗室还有黔首,律法他都能够理解。
但是,意识形态又是什么?
不仅是嬴政不理解,大秦朝野上的文武,都感觉到迷惑不已。
丞相王绾和冯去疾面面相觑,他们交头接耳,同样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冯相公,天幕所言‘意识形态’,君以为何?”
大秦有左右丞相,而王绾是左丞相,而冯去疾就是右丞相。
相对来说,右相地位更加尊崇。
“‘意识形态’四字,拆开来,‘意’者,心之所向;‘识’者,知也,辩也;‘形’者,状貌;‘态’者,情状合于一处,老夫所闻亦是感觉到困惑。”
冯去疾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苦恼之色。
“《荀子·劝学》中有言:‘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这‘防邪僻,近中正’,不就是一种期望之‘形’,去塑造人之‘意’与‘识’么?”
王绾眼前一亮,突然点通了关键,冯去疾就更不用说了,有种获得明悟的感觉。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天幕上女主播的声音响起。
“这六大要素,可以视为帝国的六大支柱,支撑着大秦帝国不至于坍塌。”
“而始皇帝时期的六柱,首当其冲,便是『文臣』之柱,已然失衡。”
话音未落,天幕画面中赫然出现了廷尉李斯的身影。
“李斯,师从荀子,与韩非同门,同为法家,却全无韩非的风骨。”
“此人擅长权术,专好弄险,行小人之事。”
“正是因为他极力推动郡县制,并向始皇帝建言『焚书坑儒』,加之始皇帝对其偏听偏信。”
“最终的结果,便是大秦的权力天平,彻底倾覆!”
此言一出,章台殿内,被铁拷束缚的李斯那张素来还算镇定的脸庞,“唰”地一下脸色一白。
羞愧、愤怒、惊恐……种种情绪交织,让他几欲昏厥。
龙椅之上,嬴政看向了李斯,脸上失望之色更浓。
而天幕的画面,开始再次切换,章台殿上的众人,见到了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历史画面。
那是在一场盛大的宫宴上,儒生淳于越慷慨陈词,公然反对郡县制,请求恢复分封。
“…”
看着这一幕,淳于越的脸色惨白,仿佛明白了什么。
比起之前因为天幕出现的关系,嬴政不再强行坚持‘郡县制’。
而如果没有天幕的出现,那么天幕上淳于越慷慨激昂的上谏,必定会引得帝王勃然大怒。
“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番言论,直接引起皇帝不悦,不过他没有直接表态,交给了群臣议论。
李斯则是以‘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更说‘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借此机会,将矛头直指天下所有非议朝政的儒生。
最终,嬴政震怒之下,下达了那道震惊千古的命令——焚《诗》《书》百家之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