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六9:倒爷翻身路 > 第354章 老布缠瓮,旧法补漏

第354章 老布缠瓮,旧法补漏(2/2)

目录

他听完前因后果,蹲下去仔细看了看瓮沿的缺口和裂纹,忽然眼睛一亮,扯了扯身上的粗布褂子:“有了——王奶奶,您家是不是还有以前纳鞋底剩下的粗布线?再找块旧棉布,越厚实越好。”

王奶奶虽然纳闷,还是赶紧回屋翻箱倒柜,抱来个针线笸箩,里面卷着几团粗棉线,还有块靛蓝染的老土布,布面有些磨损,却很结实。

“就用这个。”赵铁柱拿起土布,撕成宽宽的布条,又把粗棉线在温水里泡了泡,“张大爷,烧点稠米汤来,要熬得能挂住勺的那种。”

张大爷虽然疑惑,但还是照做了。只见赵铁柱先把米汤抹在瓮身的裂纹上,接着用土布条顺着裂纹缠,缠得密密实实,每缠一圈,就往布上抹层米汤,直到把整个裂纹完全盖住。轮到瓮沿的缺口时,他把布条叠成厚块,垫在缺口处,再用浸了米汤的粗线一圈圈勒紧,像给瓮沿打了个结实的“绷带”。

“这能行吗?”阿伟看着这“土法子”,有点怀疑,“米汤干了不就硬了?万一泡在盐水里……”

“你别小看这米汤和老布,”赵铁柱拍了拍缠好的地方,“老辈人补陶瓮都用这招——米汤里的淀粉干了,能把布和陶瓮粘得牢牢的,粗布吸水后会膨胀,反而能把缝隙堵得更严实。再说这老土布,浸了盐水也不容易烂,比水泥靠谱多了。”

王奶奶看着他缠得整整齐齐的布条,眼里的愁云散了些:“这法子……我好像听我婆婆说过,只是年头久了,早忘了……”

赵铁柱把缠好的瓮放在阴凉处晾了半天,又往里面倒了些清水,让阿伟盯着:“漏不漏,泡一夜就知道。”

第二天一早,大家都跑到院里看。阿伟指着瓮底:“没漏!一点水都没渗出来!”

王奶奶赶紧把水倒了,用布擦干瓮身,脸上笑开了花:“好小子,这手艺比你爷爷当年还灵!”

重新收拾好的老瓮被抬回地窖,王奶奶小心翼翼地往里码芥菜,这次换了张大爷搬青石压菜,他扶着瓮沿,动作轻得像怕碰碎鸡蛋。阿伟在旁边帮忙递姜片,看着瓮身缠着的靛蓝布条,在昏暗的地窖里像道温柔的花纹。

“等过了冬至,”王奶奶拍了拍瓮顶的青石,“咱们就开瓮。到时候炒上一大盘酸菜,给阿伟下窝窝头,管够!”

“还能包酸菜饺子呢!”阿伟笑着接话,“去年的酸菜饺子,我吃了二十个!”

张大爷在旁边笑:“你就知道吃,等开春,这瓮还能腌香椿芽,腌出来的芽子红扑扑的,拌面条最得劲。”

地窖里的灯泡亮堂堂的,照在老瓮上,也照在大家带笑的脸上。外面的霜降越来越重,窗台上都结了层薄冰,可地窖里却暖融融的——那是老瓮里藏着的期待,是街坊们凑在一起干活的热乎气,是旧物件被小心呵护着、重新派上用场的踏实。

过了些日子,阿伟路过王奶奶家窗下,忽然闻到股酸溜溜、香喷喷的味道,顺着窗缝飘出来。他知道,那是老瓮里的酸菜开始发酵了,像在土里埋下的种子,正悄悄酝酿着冬日里最动人的滋味。

而那只缠着靛蓝布条的老陶瓮,就静静地立在地窖深处,继续守着它的使命——用满身的岁月痕迹,盛着一瓮又一瓮的家常,一茬又一茬的温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