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旧物派用场(1/2)
小满时节,地里的麦子开始泛黄,饱满的麦穗压得麦秆弯了腰。改造角的老人们忙着收拾农具,去年用过的旧镰刀磨得锃亮,缺了口的麦簸箕用竹篾补好,连装麦种的布袋都翻出来晒,说是“让旧布也尝尝新麦香”。
“赵哥,张大爷说他那辆旧板车辕子松了,想让您给瞅瞅。”阿伟跑进来,额头上沾着麦糠,“他说这板车拉了二十年麦子,扔了舍不得。”
赵铁柱正在院里编麦秸,手里的麦秆黄中带绿,是刚割的新料。“让他推过来,”他头也没抬,“去年剩的牛筋绳还在,绑紧了还能再拉三年。”
张大爷的板车推来时,车辕果然晃得厉害,连接处的木楔子松了半截。“你看你看,”张大爷拍着车辕叹气,“当年我爹亲手做的,现在成了这模样。”
阿伟想找新木楔子换上,被赵铁柱拦住:“用旧枣木削,去年锯剩下的料还有。”他拿起枣木块,用刨子慢慢削,木花卷着麦香飘起来,“枣木硬,跟这车辕脾气合得来。”
院外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他们正用旧草帽当箩筐,在麦场上捡掉落的麦穗。“赵叔,我们捡了半草帽!”领头的孩子举着草帽喊,草帽沿的破洞漏下几粒麦子,落在地上蹦跶。
赵铁柱笑着挥手:“倒到那口旧缸里,攒多了给你们换糖吃。”那口缸缺了个耳朵,是前几年从李婶家搬来的,一直用来装零散的粮食。
麦收的活计铺开,麻烦事也跟着来。
张大爷的板车修好没多久,拉第一车麦子就出了岔子。车轱辘上的旧铁圈松了,走在麦场边的石子路上“哐当”响,差点把麦子颠出来。“这破轮子!”张大爷气得用鞭子抽了下车辕,“早知道买辆新的!”
阿伟蹲下去看,铁圈和木轮之间的缝隙能塞进手指头。“赵哥,得换铁圈了,这旧的实在不行。”他摸着铁圈上的锈迹,“再用下去怕是要散架。”
更糟的是那口装麦穗的旧缸。孩子们捡的麦穗带着泥土,倒进缸里没几天,缸底就潮出了霉点。李婶来看时,指着霉点直皱眉:“这咋行?好麦子都要被糟践了!”她想把缸扔了,换个新塑料桶。
“扔了怪可惜的,”赵铁柱摸着缸壁,“这缸是陶的,透气,就是怕潮。”他忽然想起什么,“找几块旧瓦片来,垫在缸底试试。”
麦场上的旧镰刀也出了问题。有位大叔用镰刀割麦时,刀刃突然崩了个小口,差点伤到手。“这破刀磨得再亮也没用,”他把镰刀扔在地上,“还是新不锈钢的靠谱!”
老人们听了不乐意,张大爷捡起镰刀说:“这刀是我用了十年的,崩口是因为碰到了石头,跟刀没关系!”两方吵了起来,麦场边的气氛一下子僵了。
阿伟看着满地的麦子,心里发急。这眼看就要大丰收,要是农具掉链子,今年的收成就悬了。
赵铁柱没慌,把大家叫到麦场边的老槐树下,指着那些出问题的旧物说:“都是老伙计了,脾气咱都懂,顺着它们来就行。”
板车的铁圈松了,他让阿伟烧壶开水,把铁圈烫热了再套回木轮上。“热胀冷缩的理儿,”他边浇水边说,“铁圈热了会涨,冷却后就会紧紧抱住木轮,比新的还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