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山药核桃糕(1/2)
大雪节气,药膳馆的屋檐下挂着冰棱。我正在整理新到的铁棍山药,小林搓着手跑进来:"程教授,您看这份体检报告。"
报告上显示,81%的中老年人存在肾精亏虚症状,表现为腰膝酸软、耳鸣健忘、发脱齿摇。最年轻的受检者只有三十岁。
"肾为先天之本。"我望着门外那些扶着腰的顾客,他们大多鬓角斑白,动作迟缓,"操劳过度,房事不节,中年人的肾精就是这么被耗干的。"
郑淮安从地窖搬出个藤编筐,掀开稻草,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筐中是河南温县的垆土山药,表皮紫褐,断面雪白,黏液拉丝不断。
"老郑,这批山药..."我掰断一根,黏液拉出三尺长,"胶质这么足?"
"种在黄河故道的垆土里。"老人用粗糙的手掌抹去山药上的泥土,"要等茎叶完全枯萎才挖。《本草纲目》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
程明从市场买回云南漾濞的纸皮核桃,壳薄如蝉翼,仁肉饱满如脂,轻轻一捏就露出完整的蝴蝶状仁肉。
"爸,这核桃..."他剥开一个,仁肉金黄,"怎么这么油润?"
"百年老树结的。"我拿起半颗对着光,"要等白露后自然落果才收。《食疗本草》说'核桃补肾固精,润肠通便'。"
制作从处理山药开始。山药需用竹刀削皮,保留黏液。小林抢着要削,却把山药削得七零八落。
"要逆着纤维削。"我示范着,"三分力在刀,七分意在匀。"
核桃要先用温水浸泡,再用竹签挑去仁衣。程明拿着铁签要帮忙,被我拦下:"金属会让核桃发涩,竹签才保得住原味。"
蒸糕最见功夫。杉木蒸笼先垫芭蕉叶,下层铺山药泥,中层撒核桃碎,上层覆黑芝麻。火候要"三蒸三晾"——大火催熟,小火养性,反复三次。
"为什么不用电蒸锅?"小林看着我们调节柴火。
"木笼补肾。"我轻抚笼身的年轮,"《饮膳正要》说'杉木蒸食,得北方闭藏之气'。"
前厅传来虚弱的询问声。我出去一看,是位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正扶着柜台喘气:"腰酸...健忘...才四十五岁..."
我注意到他稀疏的头顶和凹陷的眼窝:"是不是工作太劳累?"
他苦笑:"程序员...二十年...每天对着电脑..."
典型的肾精亏虚。我切了块刚蒸好的山药核桃糕:"慢慢吃,糕要细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