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上善若水,寻安 > 第203章 山药红枣羹

第203章 山药红枣羹(1/2)

目录

寒露刚过,药膳馆的院子里落了一层薄霜。我正在整理新到的山药,小林搓着手跑来:"程教授,您看这份体检报告。"

报告上触目惊心的数字:65%的上班族存在气血两虚的症状,表现为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月经量少。最年轻的受检者只有二十三岁。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我望着门外那些面色苍白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捧着冰奶茶,嘴唇泛白,"思虑伤脾,熬夜耗血,现代人的气血就是这么被熬干的。"

郑淮安从地窖搬出个竹筐,掀开稻草,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筐中是河南温县的铁棍山药,表皮紫褐,断面雪白,黏液拉丝不断。

"老郑,这批山药..."我掰断一根,黏液拉出三尺长,"胶质这么足?"

"沙土地种的。"老人用粗糙的手掌抹去山药上的泥土,"要等霜降后挖,黏液才稠。《本草纲目》说'山药以河南怀庆者为良'。"

程明从市场买回新疆若羌红枣,颗颗饱满如卵,表皮深红带霜,轻轻一捏就能感受到果肉的厚实。

"爸,这枣子..."他掰开一颗,枣肉金黄,"怎么这么甜?"

"沙漠边缘长的。"我拿起一颗对着光,"昼夜温差大,糖分足。《食疗本草》说'红枣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

制作从处理山药开始。山药需用竹刀削皮,保留黏液。小林抢着试,却把山药削得坑坑洼洼。

"要顺着纹路削。"我示范着,"三分力在刀,七分意在匀。"

红枣要先用温水泡软,再用竹签去核。程明拿着不锈钢签要帮忙,被我拦下:"金属会让枣肉发黑,竹签才保得住原味。"

熬羹最见功夫。铜锅先煮山泉水,下山药泥慢搅,待羹稠时入枣肉。火候要"三搅三停"——大火催融,小火养味,反复三次。

"为什么不用搅拌机?"小林看着我们手工搅动。

"手搅才出胶。"我轻轻画着圈,"《饮膳正要》说'手搅百转,其羹自滑'。"

前厅传来虚弱的询问声。我出去一看,是位面色蜡黄的年轻女性,正按着腹部:"医生说我...气血不足..."

我注意到她指甲上的竖纹和稀疏的头发:"是不是经常节食?"

她苦笑:"减肥...每天...就吃一顿沙拉..."

典型的气血两虚。我盛了碗刚熬好的山药红枣羹:"趁热吃,羹要小口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