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莲子百合粥(1/2)
立秋后的清晨,药膳馆的院子里落了一层薄薄的露水。我正在整理新收的莲子,小林拿着体检报告快步走来:"程教授,您看这个数据。"
报告上显示,城市人群中70%存在心肾不交的症状,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怔忡、腰膝酸软。最年轻的受检者只有二十二岁。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我望着门外那些面色憔悴的年轻人,他们大多顶着黑眼圈,眼神涣散,"熬夜伤阴,劳心耗血,现代人的心肾就是这么被熬干的。"
郑淮安从库房取出个藤编篓子,掀开荷叶,一股清香扑面而来。篓中是福建建宁的"建莲",颗粒饱满如珍珠,表皮带着自然的淡粉色,轻轻一捏就能感受到里面的莲子肉。
"老郑,这批莲子..."我剥开一颗,露出雪白的莲肉,"怎么这么饱满?"
"老池塘里的。"老人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莲子,"要等莲蓬自然开裂才收,晒的时候还得防着麻雀偷吃。"
程明从市场买回新鲜的百合,鳞茎洁白如玉,瓣瓣紧实。他小心翼翼地剥着百合瓣:"爸,这百合真嫩,一掰就断。"
"鲜百合才润。"我拿起一片对着光,"《本草纲目》说'鲜者润肺,干者清心',现在正是吃鲜百合的好时候。"
制作从处理莲子开始。莲子需用温水浸泡两小时,再用竹签小心通心。小林抢着试,却把莲肉捅得稀烂。
"要顺着莲心的方向。"我示范着,"三分力在签,七分意在巧。"
鲜百合要一瓣瓣剥开,用竹刀刮去背面的苦筋。程明拿着不锈钢刀要帮忙,被我拦下:"金属刀会让百合发黑,竹刀才保得住本色。"
熬粥最见功夫。砂锅先煮粳米,待米粒开花时下莲子,粥将成时入百合。火候要"三滚三焖"——大火催融,小火养味,反复三次。
"为什么不用电饭煲?"小林看着我们守着炭火调温。
"砂锅熬粥才出米油。"我轻轻搅动粥底,"《粥谱》说'粥之至味,在于米油'。"
前厅传来虚弱的询问声。我出去一看,是位面色苍白的年轻男子,正按着胸口:"医生说我...神经衰弱..."
我注意到他发青的嘴唇和颤抖的手指:"是不是经常熬夜?"
他苦笑:"程序员...赶项目...已经半年没在两点前睡过..."
典型的心肾不交。我盛了碗刚熬好的莲子百合粥:"趁热吃,粥要小口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