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游击支队(七)(2/2)
新兵需完成2个月高强度单兵训练,包括持枪姿势定型、掩体构筑等条件反射训练?。
通过陆军幼年学校→士官学校→陆军大学的三级精英教育体系,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最终仅5%毕业生能进入核心决策层?。
其?单兵技能?,要求掌握步枪/机枪射击、掷弹筒使用、白刃战及夜间作战,每年实弹射击超100发?。
?培养战术协同?,强调机枪与掷弹筒的火力配合,通过实弹演练突破纵深阵地?。
?为了适应极端环境,包括40公里武装行军、40℃耐暑训练及严寒露宿?。
最主要的是?儿童军事化?,1941年大阪国防少年团对6-12岁儿童实施木枪刺刀训练,灌输"杀光支那人"思想?。
?针对沦陷区学校进行奴化教育,强制背诵《国民训》、参拜神社,破坏汉语纯洁性?。
这个时候的倭寇士兵普遍身材矮小(多数不超过165厘米),但肌肉发达,力量出众,被称为“车轴汉子”?。
?因严格的军事训练?,新兵需每月消耗至少150发步枪子弹和300发机枪子弹进行射击训练,全年弹药消耗量超过2000发?。
刺刀训练尤为严苛,士兵常以战俘或平民为靶子练习,实战中可“以一敌三”?。
为此拥有?精准射击能力?,老兵掌握“腰枪”技巧,能在100米内快速腰射命中目标?。
掷弹筒运用娴熟,两发即可摧毁重机枪阵地?。
?遭遇突袭时能迅速隐蔽、有序反击,指挥官阵亡后老兵可接管指挥维持队形?。
由于长期受武士道精神影响,士兵狂热且不怕死,白刃战素质极高?。
?通过侵华战争而积累战场经验,战斗方式残忍,为单兵素质加分的关键?。
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对比华夏和安南这样的国家,其军队和单兵武器具有领先优势。
1941年底前,倭寇老兵因长期侵华和东南亚作战,实战经验丰富,是“气焰最嚣张”的时期?。
但1942年以后随着倭寇兵员质量下降,其战斗力逐渐衰退?。
邢杰等人正是在袭击坤扑白虎头人的住宅时候,遇到了这个倭寇小分队的顽强抵抗。
邢杰对于负责侦查的小队非常不满,有这个精锐的倭寇小队,为什么昨日汇报时候没有提到?
多亏此次派来的是多年精心培养的特种小队,对于各种情况的发生有着各种处理预案。
邢杰迅速调整火力,针对自己的部队威胁最大的就是那个掷弹筒。
安排专人利用轻机枪压制其他火力,利用迫击炮驱赶掷弹筒,利用重机枪突然开火,立即打灭了倭寇的掷弹筒和轻机枪。
尽管倭寇单兵枪法很准,但是邢杰带领的可是特种小队,单兵不仅能力强,携带的单兵武器也优于倭寇,只是几分钟就占据主动。
随着时间推移,倭寇小队抵抗的枪声终于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