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游击支队(四)(2/2)
这种思念从来不是静态的追忆,而是“为收复失地”而蓄积的火焰?,在未来的抗战之中变成了针对倭寇的怒火。
在抗战期间,东北各类武装奋勇争先,在华夏抗战期间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战爆发以后,东北等地驻军约19万人中,约5万余人撤回关内,其余部分被歼灭或投敌?。
未撤入关内的东北军余部联合义勇军坚持抗战,但1932-1937年间,抗倭武装(含东北军残部)伤亡惨重,仅1932年即达人,1934年更增至人?。至1937年,东北军原关外部队几乎损失殆尽?。
在华夏?正面战场也非常壮烈。东北军参与淞沪会战、淮河阻击战等战役,其中第67军1.5万人在松江会战中全军覆没,第49军109师全灭?。据统计,东北军阵亡高级将领24人,占国军抗战阵亡将领总数的21%?。
同时东北部队还积极参与?敌后作战与整体减员?。
鲁苏战区东北军第51军、第57军在山东敌后坚持五年,最终114师全师阵亡?。至抗战胜利时,东北军初期入关的19.6万人仅存不足5万,原东北籍官兵几乎全部牺牲?。
还有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作为红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1931年至1945年间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创造了诸多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
如不仅开创14年抗战先河?,成为全国最早举起抗日旗帜的力量?。
东北抗联前身游击队以简陋装备(如赵尚志指挥的“木炮打宾州”战役)屡创奇迹,牵制数十万倭伪军?。
着名的杨靖宇将军,率部在冰天雪地中孤军奋战,牺牲时胃中仅存草根棉絮;赵尚志将军被日寇悬赏“一两血肉一两银”,重伤被捕后宁死不屈,头颅失踪62年方得安葬?。
抗战期间,抗联歼灭17万倭寇、5万伪军,其斗争被列为华夏革命“三大艰苦”之一?。
作为流亡的东北人,主要是真正的抗战,就全身心投入。
来滇前几年,跟随董常志来春城的几人,不仅进入滇省讲武堂(后称为春城军事学院)学习,还在呈贡山训练基地进行全面训练,心里虽然着急,但是滇省不是前线,多次的求战都被董常志拒绝。
听说宋志在掸邦组建了游击支队,几人多次提出参与,直到游击队扩大成游击支队,需要大量军事人员,才获得董常志的同意,跟着张胜武派往安南新成立的安南游击支队。
作为游击支队的副手,此次邢杰带领着三个新编小队,以安南边境的寨子,作为目标开展实战训练。
此时安南边境寨子,笼罩在战争阴云与自然野性的交织中。
倭寇铁蹄踏破丛林静谧,竹楼残垣间焦土未冷,断裂的织机与翻倒的陶罐散落泥泞,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
寨民早已遁入深山,唯余犬吠声在弹孔密布的芭蕉叶间回荡?。
站在这有些荒凉的边寨,邢杰又想起了家乡,想起了被倭寇蹂躏的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