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暗刃如锋 > 第381章 边界冲突

第381章 边界冲突(1/2)

目录

张胜武和吴新自国外留学归来以后,宋志安排他们进入滇省春城军事学院学习,主要熟悉宋志制定的各项对倭军事政策以及军事战术。

抗战爆发后,两人也想进入军队,利用自己所学保家卫国,不想留在呈贡山保安旅长,只单纯的保卫生产基地。

但是宋志可不想将自己辛苦培养的人才,派往蓝党的军队,成为蓝党军阀手底下的替罪羊。

但两人又不愿意进入暗刃与锋刃组织,进行特种作战。用吴新的话说,那是“鬼鬼祟祟”的行为,不愿意参与此类活动。

宋志本想干脆任两人随意而为,但是安南和掸邦与华夏边境地区爆发多次冲突。

宋志可是知道这两个边境对面的人,对华夏和倭寇的态度。

因历史原因和殖民政府的支持,安南和掸邦民众对华夏又爱又怕。

既崇拜华夏大国的文化和富裕,又惊恐华夏的影响力,更害怕华夏对边境地区的掠夺。

同时,安南与掸邦民族主义者,已经厌倦了王国、高卢等欧洲殖民者的不断掠夺,对于两国的殖民者深恶痛绝。

比如安南当时处于高卢殖民统治下,部分民众对倭寇作为“亚洲反殖民力量”抱有幻想。

但倭寇实际与高卢维希政府合作维持殖民体系?。安南独立运动领袖胡主席曾试图联合华夏反抗力量,反映出对倭寇侵略本质的警惕?。

而掸邦民众因长期受王国压迫,部分人将倭寇视为“解放者”。1941年1月,昂山等民族主义者与倭寇已经接触,寻求双方合作。

虽然1942年以后,因倭寇的各种暴行和掠夺,使得两国民族主义者,才明白前门驱郎,后门却迎来恶虎,进而陆续破裂?。

此时的边境一方的华夏民众,因华夏政府的胆怯,而无法寻求支持,而对华夏陆上疆界不太重视,深感失望。

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的宋志,立即召集来张胜武和吴新两人,就边境情况通报两人,并鉴于倭寇对两国的虎视眈眈,所以决定派遣两人前去。

两人一听,也十分生气。化外小民竟然窥视华夏领土,这让两个满身抱负无法报国的年轻军官,奋而站起,决心进行抵抗。

宋志也安排了五十多人的呈贡山训练基地士兵,配备了无线电台、武器、装备和药品,派往三国边境地区。此时只是1937年的11月。

张胜武与吴新两人分别率领三十人左右,抵达安南和掸邦边境。

此时两国边境的划分,存在边界纠纷。

安南当时为高卢国殖民地,两国边界划分受《两国界约》约束,但殖民当局的单方面勘界行为为后续争议埋下隐患?。

例如,法卡山等地区的归属问题,是因为法卡山位于两国交界处,由5个高地组成,主峰3号高地(海拔511.3米)为起线点,直接控制中越边境10公里范围内的军事动向。

其南侧紧邻安南军事重镇谅山,是扼守交通命脉的战略支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