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集:非遗保险(2/2)
当二人把厚厚的设备清单和古籍价值评估报告送到保险公司时,负责非遗项目的经理张姐翻了足足一个小时,忍不住感叹:“你们这准备工作也太细致了。之前也有非遗项目来找我们升级保险,但像你们这样,能把数字设备的每个部件都列清楚,还把古籍价值拆解得这么详细的,还是第一个。”
“这些都是我们传承的根基。”风痕指着清单上的传感器,“您看,这些传感器记录的熬糖温度数据,是我们建立数字模型的基础,要是坏了,老匠人的手艺就没法精准传承。古籍更是不用说,丢了一本,可能就丢了一门技艺。”
张姐点点头,拿起笔在报告上做标记:“我会把你们的需求提交给总部,争取定制‘数字技术设备险’和‘古籍修复险’。不过,保险费率可能会根据设备价值和古籍风险调整,你们得有心理准备。”
接下来的一个月,二人又和保险公司反复沟通条款细节。风痕提出,数字设备的保险要包含意外损坏和正常损耗;温如霜则强调,古籍除了修复,还要保虫蛀、霉变等自然损坏。保险公司起初担心风险过高,但看到二人提供的设备维护记录和古籍保存措施,最终同意了所有条款。
“数字技术设备险”覆盖了所有核心数字设备的维修和更换,包括意外损坏和正常损耗;“古籍修复险”则涵盖了古籍的修复、保养和紧急处理费用,甚至包括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古籍损坏。
签约那天,阿松特意穿上了新做的唐装,和二人一起去了保险公司。张姐把签好的保险合同递过来,笑着说:“这是我们公司首个针对非遗数字技术和古籍的定制保险,以后说不定会推广到其他非遗项目。”
从保险公司出来,阿松拿着合同,看着上面的条款,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以后熬糖的时候,再也不用怕设备坏了;库房里的老书,也能安心放着了。”
回到糖龙展馆,风痕立刻给所有数字设备贴上了保险标识,温如霜则把古籍的保险凭证放进了专门的档案袋。夕阳透过玻璃展柜,洒在“中秋月龙”上,糖龙的鳞片泛着温暖的光,像是在为这份守护喝彩。
几天后,温如霜在整理古籍时,发现一本清代《糖龙制作手记》的书页出现了轻微霉变。她立刻联系保险公司,按照条款申请修复。保险公司很快安排了专业的古籍修复师,不到一周就完成了修复。看着修复好的古籍,温如霜松了口气:“要是以前,这笔修复费说不定就得从传承经费里挤,现在有了保险,真的省心多了。”
风痕那边也遇到了好消息。他之前担心的3D扫描仪,在保险公司的推荐下,找到了更专业的维修团队,不仅修好了主板,还做了全面的保养,费用全由保险覆盖。“现在设备运行得比以前还好。”风痕对着扫描仪测试精度,屏幕上的龙纹图案清晰无比,“以后就算再出问题,咱们也有保障了。”
阿松看着二人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展馆里来来往往的游客,忍不住感慨:“以前总觉得,传承就是守着老手艺不放。现在才明白,该守的要守,该创新的要创新,就连保障,也得跟上时代。”
那天晚上,传承团队在展馆里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庆祝会。铜锅里的糖料熬煮出甜香,大家围着新制作的“保险守护龙”糖龙,说说笑笑。风痕和温如霜站在人群中,看着糖龙身上“非遗传承,保险护航”的字样,相视一笑。
他们知道,这份升级后的保险,不仅是对数字设备和古籍的守护,更是对糖龙技艺未来的守护。只要根基稳固,这份甜美的传承,就能在时光里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