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逸霄 > 第562集:非遗保险

第562集:非遗保险(1/2)

目录

糖龙记:险护非遗

双生谷的初秋总带着糖料熬煮后的暖甜气息,糖龙展馆的玻璃展柜里,刚完成的“中秋月龙”泛着琥珀光泽,风痕却对着操作台旁的3D扫描仪皱紧了眉。

“又出故障了?”温如霜抱着一摞古籍走进来,指尖还沾着些许未拂去的纸灰。她刚从库房整理完民国时期的《糖龙技艺图谱》,见风痕蹲在设备旁调试,便放下书凑过去。

风痕指尖在扫描面板上点了点,屏幕上的参数跳得混乱:“上周暴雨后就不对劲,扫描精度掉了近30%,联系厂家维修,说主板受潮不在常规保修范围,换一块要三万多。”他抬头看向展柜里的数字修复残件,“上次修复双生谷的糖龙残件,全靠这台扫描仪出的数据,要是彻底坏了,后续的数字修复工作就得停。”

温如霜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残件,那是一截民国糖龙的龙尾,鳞片纹路在数字补配后愈发清晰。她忽然想起昨天整理古籍时的窘境——一本清代《糖龙祭典考》的封皮被虫蛀得几乎脱落,送去修复机构估价,光是揭页、补纸就要五千块,传承团队的年度预算本就紧张,这样的突发支出总让人为难。

“我们是不是该想个长久的办法?”温如霜坐在操作台边,指尖轻轻摩挲着古籍的封皮,“之前买的‘非遗传承保险’,只保老匠人意外险和传统工具损坏,像扫描仪这样的数字设备、古籍修复这些开销,根本覆盖不到。”

风痕猛地直起身,眼里亮了起来:“你是说,升级保险?”他掏出手机翻出之前的保险条款,“我之前问过保险公司,他们说非遗项目的保险大多是‘一刀切’,没针对数字技术和古籍的细分险种。但如果我们能提供具体的设备清单和古籍价值评估,说不定他们愿意定制。”

第二天一早,二人就带着初步想法找到传承团队的老会长阿松。阿松正坐在院子里熬糖,铜锅中小火慢煮的糖料泛起细密的泡沫,他听完二人的提议,用长勺搅动糖液的手顿了顿:“保险?之前买的那个,我还以为就是走个过场。这些新设备和老书,真能保?”

“只要我们把需求说清楚,保险公司肯定愿意尝试。”温如霜拿出古籍清单,“您看,这三本清代的糖龙古籍,光是文献价值就不可估量,更别说还有风痕他们用的3D打印机、传感器这些设备,每台都是传承的关键。要是能保上,以后再出问题,咱们也不用慌。”

阿松看着清单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又看了看院角正在运行的数字温控熬糖锅,点了点头:“行,你们年轻人懂这些,就按你们说的办。”

接下来的半个月,风痕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整理技术设备清单上。他从仓库里翻出所有数字设备的购买凭证,逐一记录型号、购买时间、使用年限和维修记录。3D扫描仪是三年前买的,当时花了八万;传感器有二十个,分布在不同的熬糖工位;还有用于VR场景制作的电脑,配置都是专业级的。

“这些设备的核心部件都得标注清楚。”风痕对着电脑屏幕,把每个设备的易损部件和维修成本列成表格,“比如扫描仪的主板、打印机的喷头,这些都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保险条款里必须明确覆盖。”

温如霜则一头扎进了古籍库房。为了准确评估古籍价值,她特意联系了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专家,带着专家逐一查看馆藏的三十多本糖龙相关古籍。清代《糖龙谱》是孤本,书页间还夹着老匠人的手写批注;民国《双生谷糖龙祭祀实录》里有珍贵的仪式插画;还有几本建国初期的糖龙技艺笔记,记录了不同老匠人的熬糖秘方。

“每本古籍都要从文献价值、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三方面评估。”温如霜在评估报告上写道,“比如《糖龙谱》,不仅记载了失传的‘十二转糖龙’技法,还能印证明清时期双生谷的民俗变迁,单本评估价值不低于十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