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逸霄 > 第553集:古籍修复

第553集:古籍修复(2/2)

目录

接下来的三天,书房成了临时的修复工作室。李松年坐在桌前,手持竹刀细细剥离霉斑,动作轻得像在抚摸蝴蝶的翅膀。温如霜在一旁帮忙裁剪宣纸,风痕则守在电脑前,根据李松年的需求,不断调整扫描图的对比度、清晰度,有时还会把局部图案打印出来,贴在修复台旁供李松年参考。

修复到卷三的“九曲糖龙塑形法”时,难题出现了。有一页的插图被霉斑覆盖了三分之一,尤其是龙尾的纹路,几乎完全看不清。李松年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眉头皱了起来:“这里要是凭经验补,很容易出错,宋代糖龙的尾巴纹路有讲究,多一笔少一笔都不对。”

风痕忽然开口:“李老师,我试试用图像修复算法还原一下。”他回到电脑前,打开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导入那页的扫描图,又调出之前整理的宋代糖龙文物图片——其中有一件南宋的“青瓷糖龙模子”,龙尾纹路和古籍插图风格相似。他把模子的纹路扫描进软件,通过算法比对,逐渐还原出插图上缺失的部分。

“您看这样行不行?”半小时后,风痕把还原后的图像递给李松年。屏幕上,原本模糊的龙尾纹路清晰起来,鳞片的排列、云纹的缠绕,都和宋代文物的风格一致。李松年凑近看了又看,忍不住赞叹:“太准了!这比我凭记忆补的还靠谱,科技这东西,真是帮了大忙。”

有了数字技术的辅助,修复进度快了不少。第五天下午,当李松年用排笔在补缀的宣纸上轻轻刷上最后一层糨糊时,温如霜的心跳不由自主加快。李松年把书卷好,用干净的宣纸包裹起来,递到她手里:“好了,霉斑都清干净了,补缀的地方也做了做旧处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痕迹。”

温如霜小心翼翼展开书卷,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纸页上,原本灰绿的霉斑消失无踪,“九曲糖龙”的插图重新变得清晰,外祖父的红笔批注也恢复了往日的鲜亮。她轻轻抚摸着纸页,仿佛能感受到南宋匠人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温度,眼眶瞬间湿润了。

风痕站在一旁,看着她眼角的泪光,嘴角露出温柔的笑意。他拿出之前备份的数字文件,递给她一个U盘:“这是完整的扫描件和修复过程的视频,以后可以存在糖龙记忆博物馆里,让更多人看到这本古籍的故事。”

温如霜抬头看向他,忽然想起两人初遇时,曾为“科技与传统”争论不休。那时她觉得,数字技术会破坏古籍的人文温度,可如今才明白,真正的传承从不是固守过去,而是像风痕这样,用现代的技术守护传统的根脉,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傍晚时分,温如霜把修复好的《糖龙谱》放回樟木箱,又在里面放了两包新的干燥剂。风痕帮她把箱子搬到书房的高处,避开了窗缝可能漏雨的地方。夕阳透过窗户,在书页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纸页间的蔗糖淡香仿佛更浓郁了些,那是时光的味道,也是传承的味道。

“等下周,我们把这本谱子拿去博物馆做个恒温恒湿的展示柜吧,”温如霜说,语气里满是欣慰,“再把数字扫描件做成互动展项,让游客能近距离看清楚每一个细节。”

风痕点头,伸手轻轻拂去她肩上的一缕碎发:“好,到时候我再设计个AR功能,扫描书页就能看到宋代匠人制作糖龙的动画,让这本古籍真正‘活’起来。”

温如霜看着他认真的眼神,忽然觉得,这本《糖龙谱》的重生,不仅是保住了一本珍贵的史料,更让她明白了传承的真谛——它不是一个人的坚守,而是像她和风痕这样,跨越学科的边界,用热爱与严谨,让古老的技艺在科技与传统的交融中,走向更远的未来。

夜色渐浓,书房里的灯光柔和明亮,樟木箱里的《糖龙谱》静静躺着,纸页间的文字与图案,正等待着在新的时代里,讲述更多关于糖龙与传承的故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