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寻龙校尉 > 第428章 赵家洞前,寻龙点穴

第428章 赵家洞前,寻龙点穴(2/2)

目录

四人合力推开巨石,一股霉味扑面而来,混杂着淡淡的松香。艾时打开强光手电,照见洞里深不见底,两侧的石壁上刻着模糊的壁画,画的是车马出行的场景。

“这是‘仪卫图’,宋代高官墓里常有的。”张老二用相机拍着壁画,“看来没找错地方。”

往里走了约莫二十步,洞道突然变宽,形成一个石室。石室中央摆着个石案,上面刻着八卦图案。艾时蹲下身,用手抚摸着卦象:“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是‘文王后天八卦’,对应八方吉凶。《秘术》里说‘八卦定方位,九星断吉凶’,你们看这卦象排列,坎卦在下,离卦在上,是‘水火既济’,和罗盘的朝向对上了。”

王勇不耐烦地用脚踢了踢石案:“别研究这些了,墓门在哪儿?”

“急啥?”艾时白了他一眼,“《秘术》里讲‘穴有三吉,气有五不葬’,这石室是‘明堂’,相当于院子,墓门肯定在‘生气位’。”他拿出罗盘在石室里转了一圈,最终停在北侧的石壁前,“这儿的气最足——你们看石壁上的水渍,常年不干,说明地下有水气,是活脉。”

张老二用锤子敲了敲石壁,声音发闷:“后面是空的。”他掏出工兵铲,沿着石壁缝隙慢慢撬动,没过多久,一块石板松动了,露出后面的黑黢黢的通道。

通道仅容一人爬行,艾时打头,王勇断后,四人依次钻了进去。爬了约莫十米,前方豁然开朗,竟是个圆形墓室。墓室中央停放着一具石棺,棺盖紧闭,四周散落着几个陶罐。

“找到了!”王勇兴奋地想冲过去,被艾时拉住。

“别急,看看有没有机关。”艾时用手电照遍墓室,发现墙角有个不起眼的小孔,“《寻龙分金定穴秘术》里说‘吉穴多设疑冢,真穴必有暗防’,这孔里可能有流沙或毒烟。”

张老二掏出根细铁丝,小心翼翼地伸进孔里,搅了搅,没动静。他又倒了点水进去,水顺着孔壁流走了:“好像是废的,可能年久失修堵死了。”

艾时这才点头:“打开棺盖,轻点。”

王勇和张老二合力推开棺盖,只听“嘎吱”一声,棺内的景象让四人倒吸一口凉气——里面躺着一具穿着官服的干尸,头戴乌纱帽,腰系玉带,身边摆满了陪葬品:银碗、玉如意、青铜镜,最显眼的是一个巴掌大的金蟾蜍,在手电光下闪着金光。

“发财了!”王勇伸手就要去拿,被艾时按住。

“等等。”艾时盯着干尸的胸口,那里放着一卷黄绸布,“先看看这个。”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黄绸布,展开一看,上面用朱砂写着几行字,是宋代的简体字:“吾葬于壬山丙向,借山龙之灵,护吾子孙……若有后人得见,切记勿动吾身,取物即走,勿扰吾安。”

“还挺讲究。”王勇撇撇嘴,“管他呢,东西咱照拿。”

艾时没理他,对照着黄绸布上的方位,又看了看罗盘:“你看,他自己写的壬山丙向,和《寻龙分金定穴秘术》说的一模一样。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不是瞎埋,是按规矩来的。”

张老二已经开始打包陪葬品,把金蟾蜍、玉如意小心地放进软布包里:“时哥,差不多了,再不走天就亮了。”

艾时最后看了眼石棺,突然发现棺底刻着个小小的“穴”字,正好对着墓室的中轴线。他心里一动:“《秘术》里说‘棺中穴,是真穴’,看来这才是正主,周围说不定还有陪墓。”

“管他有没有陪墓,先把这些拿出去再说。”王勇背起包,催着快走,“等风声过了,咱再来探。”

四人按原路返回,爬出洞口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山风吹过,带着泥土的腥气,艾时回头望了眼赵家洞,那些洞窟在晨光中像无数只眼睛,静静地注视着他们。

“这《寻龙分金定穴秘术》还真有点东西。”王勇一边下山一边念叨,“下次再找墓,咱还按这法子来。”

“这不是法子,是门道。”艾时说,“古人看风水,其实是看环境——哪里干燥不易腐,哪里隐蔽不易盗,哪里稳固不易塌。所谓的‘龙气’,不过是对地理环境的总结。”

张老二深有感触:“难怪书上说‘三年寻龙,十年点穴’,这里面的学问太深了。就像这赵家洞,明着是石窟,暗着是按风水布局的墓群,不是懂行的,根本找不到正穴。”

回到土坯房,四人把陪葬品倒在炕上,一件件清点。金蟾蜍分量十足,玉如意温润通透,光是这两件,就够他们逍遥一阵子。王勇拿着金蟾蜍掂量:“时哥,下一步去哪?咱还用这‘寻龙分金’的法子,再找个大墓。”

艾时擦着罗盘,指针在他掌心微微颤动:“先把这些东西出手再说。不过这《寻龙分金定穴秘术》,确实得好好研究研究——这行当要想长久,光靠蛮力不行,得懂门道。”

窗外,赵家塬的炊烟袅袅升起,黄土高原的日出染红了天际。炕上的陪葬品在晨光中闪着光,而那本《寻龙分金定穴秘术》的手抄本照片,还存在张老二的手机里,仿佛一个神秘的指引,预示着他们下一段冒险的开始。对艾时他们来说,盗墓不是简单的挖宝,而是一场与古人智慧的较量,每一次按图索骥,都是对那些深埋地下的秘密的探寻——而这,才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