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 第474章 意义可大不一样啊!

第474章 意义可大不一样啊!(2/2)

目录

这一页上,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城北角楼,子时换岗,有隙十二息。”

赵九渊看着这张纸条

当年,陈皓就是利用这个漏洞,夜入巡夜司,拿到了那些重要的证据。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纸条从巡更簿中取出,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放进了自己的怀里。

第二天一早,赵九渊离开了县城,踏上了回乡的路。

当他走到皓记酒馆门口时,他停下了脚步,望了一眼酒馆的方向,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舍。

他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

在城南的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刘婆子正在整理着自己的衣物。

她被聘为“民诉司首任民间证言人”,今天就要正式上任了。

对于这个新的身份,她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忐忑。

她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要为那些受冤屈的百姓伸张正义。

“刘婆子,准备好了吗?该走了。”一个衙役在门外喊道。

刘婆子深吸一口气,打开门走了出去。

她来到民诉司,只见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

他们都是来寻求帮助的。

刘婆子走到一张桌子前,坐了下来,开始处理案件。

第一个案件,是一个关于“冒领赈粮”的纠纷。

一个村民状告另一个村民,说他冒领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赈粮。

刘婆子仔细询问了双方的情况,发现双方各执一词,难以判断谁是谁非。

她沉思片刻,突然问道:“你说他没受灾,那你可在他家灶上闻到米香?可在他孩子脸上看到红润?”

那村民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刘婆子又看向那个被状告的村民,问道:“你家里是不是还有生病的老人?”

那村民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娘病了很久了,一直没有钱医治。”

刘婆子听了,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她说道:“我相信你没有冒领赈粮,你是为了给老娘治病,才不得已而为之。”

她转过头,对那个状告的村民说道:“你诬告他人,罪加一等,罚你一个月不得领取赈粮。”

那村民听了,顿时后悔不已,连忙认错。

刘婆子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充满了感慨。

她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情,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只要能够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事后,刘婆子找到了陈皓,笑着说道:“陈掌柜,以前我洗衣,现在我洗冤。虽然做的都是洗刷的事情,但这意义可大不一样啊!”

陈皓也笑了笑,说道:“刘婆子,您做的不仅仅是洗冤,更是洗涤人心。我相信,有了您的帮助,咱们县的百姓,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春风拂过,万物复苏。

小李子带着十册《民议台记事册》副本,走遍了十二个邻镇,每到一个地方,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百姓们纷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心声,自己的诉求,自己的愿望。

这些记事册,成为了百姓们表达诉求的渠道,也成为了官府了解民情的重要途径。

陈皓站在皓记酒馆的门口,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在慢慢地改变着这个世界。

当夜,陈皓立于溪边,见三片竹叶相逐而下——一片刻“改”夜色如墨,陈皓孑然立于溪边,衣袂翻飞。

三片竹叶,如三叶扁舟,顺流而下。

第一片,刀痕拙朴,一个“改”字,力透纸背;第二片,“天”字锋芒毕露,似要刺破苍穹;最令人动容的,是那片新叶,翠绿欲滴,“民”字初成,仿佛带着泥土的芬芳。

他默然不语,只是缓缓启封一坛“清浊辨”,醇厚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

他将酒倾倒入溪,酒液与溪水交融,化作一道乳白色的缎带,蜿蜒流向远方。

远处,一个略显稚嫩的身影,正全神贯注地雕刻着。

少年手持刻刀,在一片新竹叶上,小心翼翼地刻下第一笔——“生”。

笔画虽略显生涩,却充满了希望。

陈皓见状,嘴角微微上扬,转身走向皓记酒馆。

灶房内,炉火熊熊燃烧,热气蒸腾。

新酒初沸,咕嘟咕嘟地冒着气泡,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他轻声低语:“不求改天换地,只愿来年春酿,人人有杯干净酒。”这干净酒,不仅是入口的纯粹,更是人心的澄澈,世道的清明。

而这,才刚开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