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 第474章 意义可大不一样啊!

第474章 意义可大不一样啊!(1/2)

目录

他将陶碗中的残骸倒入溪流,任凭那抹焦黑的痕迹消失在潺潺的流水之中。

他喃喃自语道:“他们以为烧了账本就能掩盖一切?哼,真是太天真了……”

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陈皓猛地抬头,只见黑暗中,老更夫赵九渊正拄着拐杖,缓缓向他走来。

赵九渊走到陈皓面前,递给他一块用油纸包裹的东西,低声道:“陈掌柜,这是我今晚在衙门后巷捡到的……”陈皓接过油纸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枚官印!

他抬起头,却发现赵九渊已经转身没入了夜色之中,只留下一个佝偻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神秘。

陈皓捏紧了手中的官印,眼神愈发深邃。

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陈皓望着小李子抱着纸笔离去的背影,心中既欣慰又带着一丝隐隐的担忧。

万记酒坊的倒台,固然是民心所向,大快人心,可若是百姓们没有切实的知识傍身,不懂得如何分辨账目,不明白自身的权益所在,那么即便推倒了一个万记,将来也难免会出现新的“万记”。

他转身回到酒馆后院,这里的景象与前厅的喧闹截然不同。

几张老旧的木桌被擦拭得干干净净,摆放着笔墨纸砚。

李芊芊正耐心地指导着几个村民握笔的姿势。

这些村民,大多是附近田地里的老实庄稼汉,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名字。

“芊芊,辛苦你了。”陈皓走到李芊芊身边,轻声说道。

李芊芊抬起头,看到陈皓,甜甜一笑:“掌柜的,这有什么辛苦的。能帮到大家,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陈皓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些认真学习的村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希望,是扎根于泥土之中的力量。

“掌柜的,你看我写的这个‘人’字,怎么样?”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略带忐忑地问道。

陈皓走过去,拿起老汉写的字,仔细端详了一番,笑着说道:“写得好,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就像咱们做人一样,要顶天立地!”

老汉听了,顿时乐开了花,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就在这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我……我能学吗?”

陈皓寻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朴素的少年,正低着头,不敢看他。

少年看起来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面容清秀,只是眼神中带着一丝畏惧。

“你是……”陈皓有些疑惑地问道。

少年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我……我是万富贵的族人,算是……算是远房亲戚。”

周围的村民一听,顿时有些骚动,纷纷用异样的目光看向少年。

毕竟,万富贵刚刚倒台,他的族人出现在这里,难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陈皓却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他走到少年面前,仔细打量了他一番,问道:“你想学什么?”

少年抬起头,鼓起勇气说道:“我想……我想学认字,学算账,我想知道……知道万家到底做了什么,我想……想为那些受苦的乡亲们做点什么。”

陈皓听了,心中一动。

他没有想到,万富贵的族人中,竟然还有这样有良知的少年。

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好,我答应你。冤要清,人要救。只要你有这份心,就可以留在这里学习。”

少年听了,顿时喜出望外,连忙说道:“谢谢掌柜的,谢谢掌柜的!”

陈皓拍了拍少年的肩膀,说道:“不用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记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更重要的是,要用知识去守护正义。”

夜幕降临,皓记酒馆的后院依旧亮着灯。

村民们还在认真地学习着,稚嫩的笔画,勾勒出对未来的期盼。

在酒馆的前厅,陈皓和小李子相对而坐。

“掌柜的,都安排好了,明天一早就出发。”小李子说道。

陈皓点了点头,从怀中掏出一个包裹,递给小李子:“这里面是十册《民议台记事册》的副本,你带到十二个邻镇,每到一个地方,就请当地的百姓执笔,写下他们的心声,他们的诉求,他们的愿望。”

小李子接过包裹,有些疑惑地问道:“掌柜的,咱们费这么大力气,让百姓们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要是官府不听,那岂不是白费力气?”

陈皓笑了笑,说道:“傻小子,当然有用。咱们就是要先让他们听见——听见的人多了,总有一个会说。”

“听见的人多了,总有一个会说……”小李子喃喃自语着,似乎明白了陈皓的意思。

与此同时,在城郊的一间破旧的茅屋里,赵九渊正在收拾着行囊。

他已经老了,干不动了,准备回老家安度晚年。

临行前,他从床底下拿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本泛黄的巡更簿。

这本巡更簿,他已经用了三十年了,上面记录着每一天的巡更情况,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翻开巡更簿,一页一页地仔细翻阅着,仿佛在回忆着自己的人生。

突然,他停了下来,目光落在其中一页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