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百草堂之化橘红(2/2)
“是普通柚皮,还加了辛温的干姜!”王宁捏着果皮凑近鼻尖闻了闻,语气凝重,“老太太本就肺热体虚,属于化橘红的用药禁忌,再吃这温燥的假货,等于火上浇油,把肺里的痰热都堵在里头了。”郑钦文一听,顿时红了眼:“都怪我!我听刘二说这药治咳嗽灵,就买了给娘吃,我真是糊涂啊!”
“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王宁转身进了药柜,拿出几味药材,“张阳,取桑白皮三钱、川贝母两钱,先煎水去肺热;小雪,把新采的化橘红选最嫩的几片,用蜂蜜蒸软,等老太太肺热退了再用。”他一边称量药材,一边叮嘱,“老太太气虚,不能用太猛的药,得先清后补,一步步来。”
张阳很快把药煎好,王宁亲自给老太太喂药,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瓷器。老太太喝了药,没过半个时辰,咳嗽就轻了些,呼吸也顺畅了些。张娜端来一碗小米粥,用勺子慢慢喂她:“大娘,先吃点粥垫垫,等病好了,我用化橘红给您煮梨水,又甜又润喉。”
趁着老太太休息的间隙,王宁搬了张桌子放在百草堂门口,把正品化橘红和益仁堂的假货摆在一起,召集村民来看。“大家看,正品化橘红的果皮上有细密的短毛,摸起来像绒布,闻着有清苦药香;而假货是普通柚皮,皮薄没毛,还带着柚子的甜香。”他拿起两片药材,在阳光下对比,“更重要的是,化橘红性温,只适合风寒咳嗽、痰多痞闷的人,像郑大娘这样肺热体虚的,吃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村民们围在桌前,纷纷拿起药材翻看,之前买过假货的人都后怕不已。李大娘攥着自家的药包,庆幸地说:“多亏王大夫提醒,我家小栓是风寒咳嗽,吃了正品化橘红,今天已经不咳了。”赵大叔也说:“我上次吃了假货,恶心了好几天,还是王大夫给我开了清胃的药才好。”
正说着,屋里突然传来老太太的呼喊声。王宁赶紧跑进去,只见老太太坐起身,虽然还有些虚弱,但眼神亮了许多:“王大夫,我感觉胸口不堵了,想喝点水。”王宁笑着点头,让张娜倒了杯温水,又拿起蒸好的化橘红,用勺子刮成泥:“大娘,这是蜂蜜蒸化橘红,您尝尝,能化痰理气,还不苦。”
老太太尝了一口,眼睛弯了起来:“真甜,比吃药舒服多了。”郑钦文看着母亲的样子,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给王宁作揖。王宁扶着他,语气诚恳:“乡亲们,药材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赚钱的。以后大家买化橘红,一定要认准绒毛厚、药香浓的正品,要是拿不准,就来百草堂问,我一定帮大家辨别。”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百草堂的牌匾上,映得“以药济世”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王雪在收拾药柜,把正品化橘红都单独放在一个抽屉里,贴上醒目的标签;张阳在记录药方,把今天的病例仔细记在本子上;张娜在厨房里忙碌,准备用化橘红做些药膳,分给村里的老人孩子。王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他知道,守住正品化橘红,就是守住了烟墩岭百姓的健康。
夜幕像块浸了墨的粗布,沉沉压在烟墩岭上。百草堂的灯还亮着,王宁正在后院晾晒新采的化橘红,这些果皮刚用温水洗过,绒毛湿漉漉地贴在上面,在灯下泛着浅黄的光。张阳蹲在一旁帮忙,把化橘红一片片摆开,嘴里还念叨着:“明天得把这些都炮制好,最近来抓药的人多,可不能断了货。”
突然,院墙外传来一阵细碎的响动,林婉儿正好从山上巡夜回来,手里还握着那根木杖,她脚步一顿,侧耳听了听,低声对王宁说:“有人在墙外鬼鬼祟祟的,像是要进来。”王宁放下手里的化橘红,悄悄摸向墙角,就见一道黑影正踮着脚往院里翻,手里还拎着个布包,里面似乎装着什么东西。
“谁?”王宁大喝一声,黑影吓了一跳,脚一滑从墙上摔了下来,布包也掉在地上,里面的粉末撒了一地。林婉儿立刻冲过去,一把按住黑影的胳膊,借着灯光一看,竟是刘二。“刘二,你半夜来百草堂想干什么?”林婉儿的声音带着怒气,手上的力气也大了几分。
刘二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张阳按住肩膀,动弹不得。王宁捡起地上的布包,闻了闻残留的粉末,脸色一沉:“这是硫磺粉!你想把它撒在化橘红上,毁了我们的药材?”刘二眼神躲闪,嘴硬道:“我、我就是路过,不小心摔下来的,这粉是我用来驱虫的。”
“你还敢狡辩!”林婉儿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白天我在东南峪村,看见你跟孙玉国的人偷偷买硫磺粉,还听见你们说要毁了百草堂的化橘红,让村民只能买益仁堂的药!”刘二看着那张记着他买粉数量的纸,顿时没了底气,头垂了下去。
王宁看着刘二,没有发火,反而松了手:“你起来吧,跟我进堂里说。”进了百草堂,王宁倒了杯温水递给刘二,又拿出一片正品化橘红放在桌上:“你知道这化橘红是怎么种出来的吗?东南峪村的农户,天不亮就上山浇水、施肥,等果子熟了,还要小心翼翼地剥果皮,再经过日晒、蒸制,才能制成药材。”他指着化橘红上的绒毛,语气诚恳,“这绒毛里藏着药效,是烟墩岭百姓的救命药。孙玉国拿普通柚皮冒充化橘红,已经害了不少人,你现在又想毁了正品药材,难道就不怕遭报应吗?”
刘二捧着水杯,手指微微发抖,低声说:“我也是没办法,孙玉国欠我钱,他说要是我不帮他,就把我儿子抓去抵债。”林婉儿皱起眉:“你怎么不早说?孙玉国这是在威胁你!”王宁想了想,对刘二说:“你要是愿意改邪归正,我可以帮你还了欠孙玉国的钱,但你得跟我去见孙玉国,把他卖假货、想毁药材的事都说出来。”刘二抬起头,眼里满是感激:“王大夫,您真的愿意帮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做坏事了!”
第二天一早,王宁带着刘二来到益仁堂。孙玉国正在柜台后算账,看见刘二,脸色一沉:“你怎么来了?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刘二躲在王宁身后,大声说:“孙玉国,你别再装了!你让我用硫磺粉毁百草堂的化橘红,还拿我儿子威胁我,我已经都告诉王大夫了!”
孙玉国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想把刘二拉到一边,却被王宁拦住。“孙玉国,你用普通柚皮冒充化橘红,害郑大娘病情加重,又想毁我的药材,这些事村民都知道了。”王宁拿出正品化橘红,“你看看这正品化橘红,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是治病救人的宝贝,你怎么能拿它来骗钱?”
正说着,钱多多带着几个村民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益仁堂卖的假货:“孙玉国,我已经查过了,你从农户手里收普通柚皮,一斤才几文钱,却冒充化橘红卖几十文,你这是在赚黑心钱!”村民们也纷纷指责孙玉国,孙玉国看着眼前的景象,终于撑不住了,瘫坐在椅子上。
“我错了,我不该卖假货,不该想毁百草堂的药材。”孙玉国捂着脸,声音带着哭腔,“我这就把假药材都销毁,以后再也不做这种事了。”王宁看着他,语气缓和了些:“知错能改就好,如果你愿意,以后可以从钱多多那里进正品化橘红,跟我们一起为村民供药,也算弥补你的过错。”孙玉国抬起头,眼里满是愧疚:“谢谢王大夫,我一定好好做,再也不赚黑心钱了。”阳光透过益仁堂的窗户照进来,落在桌上的正品化橘红上,那细密的绒毛仿佛也染上了暖意,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春风拂过烟墩岭时,东南峪村的化橘红树都开了花。雪白的花瓣缀满枝头,风一吹,满山谷都是清幽幽的香,王宁站在树下,看着农户们忙着授粉,脸上满是笑意。“今年的花长得好,秋天肯定是个丰收年。”钱多多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药材订单,“我已经联系好了城里的药行,今年的化橘红,咱们不仅要供村里,还要卖到外面去。”
自从孙玉国改过自新后,王宁就牵头成立了化橘红合作社。孙玉国负责管理益仁堂,专门售卖炮制好的化橘红饮片;钱多多跑外销,把烟墩岭的化橘红推向更大的市场;林婉儿依旧往返山野,指导农户科学种植,确保每一棵化橘红树都能吸收到砖红壤里的礞石和微量元素;张阳和王雪则在百草堂坐诊,一边给村民看病,一边普及化橘红用药知识,再也没人因为误用药材而生病。
这天,百草堂来了位特殊的客人——郑钦文的母亲。老太太精神矍铄,手里还提着一篮自家种的鸡蛋,笑着走进来:“王大夫,张姑娘,我来给你们送鸡蛋了!自从吃了你们的化橘红,我这身子骨越来越硬朗,现在每天都能去村口散步呢!”张娜赶紧接过鸡蛋,拉着老太太坐下:“大娘,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正好我今天煮了化橘红梨水,您尝尝。”
老太太喝着梨水,看着堂里来来往往的村民,忍不住感叹:“以前咱们村里,买个真药材都难,现在有了合作社,不仅能买到正品化橘红,还能跟着学种药材,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王宁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咱们烟墩岭的化橘红是宝贝,得好好守着,让它既能治病,又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正说着,孙玉国匆匆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电报:“王大哥,好消息!城里的药行说咱们的化橘红药效好,想跟咱们长期合作,还要给咱们的化橘红贴‘烟墩岭’的商标呢!”村民们一听,都欢呼起来,李大爷激动地说:“太好了!以后咱们的化橘红再也不怕被人冒充了,走到哪儿都是正品!”
王宁看着大家高兴的样子,想起去年秋天的风波,心里满是感慨。他走到柜台后,拿出一本泛黄的药书,这是他祖父留下的,里面记载着化橘红的种植和炮制方法,还有“以药济世”四个手写字。“咱们百草堂世代种化橘红、用化橘红,就是为了守护这一方百姓的健康。”王宁把药书递给张阳,“以后这药书就交给你了,你要把化橘红的知识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好。”张阳接过药书,郑重地点了点头:“大哥,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您的期望。”王雪也笑着说:“我也要跟着学,以后咱们一起把百草堂办得更好,让化橘红的名声传遍全国。”
夕阳西下,王宁带着大家来到东南峪村的化橘红林。晚霞洒在树上,树叶泛着金光,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和山间的云雾交织在一起,像一幅美丽的画。林婉儿指着远处的山坡:“明年咱们再在那边种一片化橘红树,让整个烟墩岭都变成化橘红的海洋。”钱多多笑着说:“到时候我就把全国各地的药商都请来,让他们看看咱们烟墩岭的化橘红有多好!”
王宁站在林子里,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满是化橘红的清香。他知道,这味陪伴了烟墩岭人数代的药材,不仅治愈了无数人的病痛,还连接起了大家的心,让“以药济世”的祖训,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