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 第332章 百草堂之化橘红

第332章 百草堂之化橘红(1/2)

目录

化橘红:岭南山中的济世情缘

入秋的烟墩岭裹着层薄凉,晨雾还没散透,百草堂的木门就被拍得砰砰响。王宁刚把晒好的化橘红片收进陶缸,指腹蹭着果皮上细密的柔绒毛,那股清苦中带甜的药香还沾在指尖,就见村民李大娘扶着孙子小栓闯了进来,孩子咳得小脸通红,嘴角挂着黏痰。

“王大夫,您快瞅瞅!”李大娘声音发颤,把小栓往柜台前推,“这孩子咳了三天了,夜里喘得像拉风箱,喝了两碗姜汤也不管用。”王宁蹲下身,指尖搭在小栓腕上,又掀起他的眼皮看了看,眉头微蹙:“是风寒裹痰,肺脾气滞。张阳,取去年的陈化橘红三钱,加紫苏叶、茯苓各两钱,先煎水给孩子温服。”

张阳应了声,转身从药柜里抽出发暗的抽屉,里面码着整齐的化橘红片,果皮厚实地泛着棕褐色,他用戥子仔细称了药,又用粗纸包好递过去:“大娘,这药得温服,一天两剂,喝了发点汗就好了。”王宁补充道:“孩子小,别吃生冷,要是咳得厉害,让张娜用化橘红煮点梨水,理气化痰还不苦。”

说话间,又有几个村民拥了进来,都是捂着胸口咳嗽的。王雪在柜台后忙着抓药,额角沁出细汗,她扎着青布围裙,围裙角沾着点药粉,一边递药一边念叨:“大家别挤,按顺序来,王大哥开的方子都管用。”张娜端着刚煮好的化橘红水从后屋出来,粗瓷碗里飘着几片橘红,热气裹着药香散开,她给每个候诊的村民都倒了小半碗:“先喝点暖暖身子,这化橘红是咱烟墩岭的老宝贝,性温能入肺脾经,喝了舒坦。”

可没等大家安心,街口就传来吵嚷声。刘二挎着个布包袱,在巷子里扯着嗓子喊:“都别去百草堂了!王宁那化橘红是陈年老货,药效早没了!咱益仁堂的化橘红才是新采的,治咳嗽立竿见影!”说着就掏出几片浅黄色的果皮,往村民手里塞,“你们看这颜色多鲜亮,比百草堂那黑乎乎的强多了!”

有几个村民半信半疑,拿着刘二给的“化橘红”凑到鼻尖闻,只有股淡淡的柚子味,没有正经化橘红的清苦药香。可架不住刘二嘴甜,又说孙玉国是“城里来的药材行家”,不会骗人,竟真有几个人跟着他往益仁堂去了。

王宁站在百草堂门口,看着刘二的背影,指节攥得发白。张阳站在他身边,压低声音说:“大哥,孙玉国这是拿普通柚皮冒充化橘红呢!你看他给的那片,皮薄还没绒毛,哪是正经化橘红?”林婉儿刚好背着药篓从山上下来,篓子里装着刚采的野菊花,闻言皱起眉:“我今早去东南峪村附近采药,看见孙玉国的人在收购普通柚皮,一车车往益仁堂拉,怕是要搞大事。”

正说着,之前去益仁堂买药的村民赵大叔捂着胸口跑了回来,脸色比刚才更差,咳嗽得直不起腰:“王大夫,我、我上当了!喝了孙玉国那药,咳得更厉害了,还恶心想吐!”王宁赶紧扶他坐下,又让张娜端来温水,赵大叔喝了几口才缓过来:“孙玉国说他那是‘精品化橘红’,要价比你这贵两倍,我想着贵的好,哪知道是假货!”

王宁看着赵大叔痛苦的模样,又望向益仁堂的方向,眼神沉了下来。他拿起一片自家的化橘红,指着上面细密的绒毛:“正经化橘红是化州柚的外层果皮,未成熟时就采摘,果皮厚、密生短毛,这是普通柚皮比不了的。孙玉国这么做,是拿村民的命当儿戏!”

林婉儿放下药篓,语气坚定:“王大哥,不行就去化州柚的核心产区看看,咱们找正品来证明,不能让他这么糊弄人。”王宁点了点头,把化橘红片放回陶缸:“明天我就去东南峪村,张阳你跟我去,婉儿你熟悉山路,也一起走一趟。至于家里,就辛苦小雪和张娜,多给村民普及化橘红的真假辨别,别再有人上当。”

夜色渐深,百草堂的灯还亮着。张娜在厨房里煮着化橘红梨水,甜香混着药香飘满屋子;王雪在灯下整理药书,把关于化橘红的记载都翻出来,准备明天讲给村民听;王宁则拿着一片化橘红,在灯下细细端详,这味陪伴了烟墩岭人数代的药材,绝不能被假货玷污。窗外的秋风还在吹,可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这一趟东南峪村,不仅要找回正品化橘红,更要守住百草堂“以药济世”的祖训。

天还没亮,烟墩岭的山路上就响起了脚步声。王宁背着半旧的粗布药箱,里面装着戥子、油纸和几本药材图谱;张阳紧随其后,肩上扛着捆结实的麻绳,是为攀山采药备的;林婉儿走在最前面,手里握着根磨得光滑的木杖,鞋边沾着晨露打湿的泥土,熟门熟路地避开路上的碎石。

“过了前面那道山梁,就能看见东南峪村的化橘红林了。”林婉儿停下脚步,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谷,“那片林子长在亚热带山地砖红壤上,土里藏着礞石,还有锰、镁这些微量元素,只有这种土,才能长出绒毛密、药效足的化橘红。”王宁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隐约能看见成片的绿树,枝叶间似乎还挂着青黄色的果子,他忍不住加快了脚步:“得赶在晌午前到,正好能看看农户采收的新鲜花橘红。”

山路越走越陡,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满地的腐叶上,散发出潮湿的草木香。张阳走得有些气喘,擦了把汗问:“王大哥,普通柚和化州柚长得这么像,除了看绒毛,还有啥不一样的?”王宁蹲下身,捡起一片掉落的柚叶,指着叶片边缘:“你看这化州柚的叶子,边缘是浅波状,叶柄上的叶翼是倒心形,普通柚的叶翼要窄得多。而且化州柚的果子熟了是柠檬黄,果皮厚得能剥出三层,普通柚皮薄,果肉也更甜,药效差远了。”

正说着,前方突然传来马车轱辘声。林婉儿警惕地躲到树后,探出头一看,笑着走了出来:“是钱老板啊,这么早往山里运货?”只见一辆马车停在路边,车夫正忙着整理车上的布包,一个穿着绸缎马褂的中年男人转过身,脸上堆着笑:“是婉儿姑娘啊!这不是要去东南峪收化橘红嘛,今年的果子长得好,得早点下手。”

这男人正是药材商人钱多多,常年往返于化州各产区收药,和百草堂也打过几次交道。王宁走上前,拱手道:“钱老板,我们也是去东南峪,想看看今年的化橘红品质。”钱多多看见王宁,眼神闪了闪,拉着他走到一边,压低声音说:“王大夫,我跟你说个事,你可别对外人讲。前几天孙玉国让人来收了好几车普通柚皮,还跟农户说要低价包下今年的化橘红,我看他是想搞垄断,再拿假货以次充好。”

王宁心里一沉,果然猜得没错。张阳在一旁急道:“那可不行!村民要是买不到正品化橘红,再被孙玉国的假货坑了,这病可怎么好?”钱多多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孙玉国给的价高,有些农户都动心了。不过我知道有几户老农户,守着祖上的化橘红树,只卖正品,我带你们去找他们。”

跟着钱多多,三人很快到了东南峪村。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农户正围着一堆青黄色的果子忙碌,有的在小心翼翼地摘果,有的用小刀轻轻剥去外层果皮,露出里面带着细密绒毛的橘红。王宁走上前,拿起一个刚剥好的化橘红,指尖抚过绒毛,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这才是正经的化州柚果皮,你看这绒毛,密得能挡住阳光,果皮也厚,这样的化橘红,理气化痰的药效才足。”

农户李大爷见王宁识货,笑着说:“王大夫是百草堂的吧?我爹以前就给你们药铺供过化橘红。孙玉国的人来给高价,我没卖,这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可不能砸在我手里。”王宁感激地说:“李大爷,谢谢您。我想收一批新鲜化橘红,带回去给村民治病,也让大家看看正品是什么样的。”

钱多多在一旁帮着议价,很快就定下了五十斤新鲜化橘红。农户们手脚麻利地将化橘红装进竹筐,王宁看着满筐的正品化橘红,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可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几个穿着短打的汉子闯进了村,为首的正是孙玉国的手下刘二。“都别卖了!孙老板说了,今年的化橘红都得卖给我们,谁也不许私卖!”刘二叉着腰,一副蛮横的样子。

林婉儿立刻挡在竹筐前,冷声道:“刘二,买卖自愿,你凭什么强买强卖?”刘二看见王宁,眼神一狠:“又是你们坏我好事!这化橘红我们孙老板要定了,识相的就赶紧走!”王宁上前一步,手里举着刚买的化橘红:“刘二,你告诉孙玉国,想垄断正品化橘红,再拿假货骗人,我们绝不会答应。这些化橘红,我今天必须带走!”

双方剑拔弩张,李大爷和几个农户也拿起了锄头,护在竹筐旁。刘二看着对方人多,不敢硬来,撂下一句“你们等着”,就灰溜溜地走了。钱多多松了口气:“还好没动手,这孙玉国真是越来越过分了。”王宁看着竹筐里的化橘红,眼神坚定:“走,我们赶紧回烟墩岭,不能让村民再等了。”

夕阳西下,三人赶着马车往回走。车厢里的化橘红散发着阵阵药香,王宁坐在车边,手里拿着一片化橘红,想着回去后要怎么向村民证明真伪,怎么救治那些被假货坑了的人。山路弯弯,马车轱辘声伴着晚风,仿佛在为这场寻药之旅,奏响一曲正义的前奏。

马车刚到百草堂门口,就见郑钦文背着老母亲跌跌撞撞地跑来,老太太趴在儿子背上,咳嗽得浑身发抖,嘴角溢出淡青色的痰沫。“王大夫!快救救我娘!”郑钦文声音嘶哑,额头上青筋暴起,“昨天喝了益仁堂的‘化橘红’,夜里就喘不上气,今早连饭都咽不下了!”

王宁赶紧上前扶住老太太,手指搭在她腕脉上,只觉脉象浮数无力,又掀开她的眼皮看了看,瞳孔泛着淡淡的潮红。“张阳,快把后屋的诊床收拾好,拿体温计来!”他一边吩咐,一边解开老太太的衣襟,掌心贴在她胸口,“大娘,您别急,慢慢喘气。”

张娜端着温水过来,小心翼翼地给老太太喂了几口,老太太却猛地呛咳起来,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王雪在一旁翻着药书,脸色发白:“大哥,这症状像是肺热加重了,可化橘红性温,按理说不该……”王宁眉头紧锁,从郑钦文手里拿过益仁堂的药包,倒出几片浅黄色的果皮,指尖搓了搓,果皮瞬间碎成渣,连半点绒毛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