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百草堂之青果(1/2)
岭南的梅雨季总带着股化不开的湿意,青石板路被雨水浸得发亮,倒映着百草堂檐角垂下的铜铃。王宁正坐在柜台后碾药,紫铜药碾子碾过甘草,簌簌落进白瓷盘里,混着檐外的雨声,倒有几分安神的意味。
“哥,张婶又来换那贴治风湿的膏药了。”王雪挎着竹篮从后院进来,粗布裙摆沾了些泥点,她刚在后院翻晒完陈皮,指尖还留着橙黄的药香。这姑娘生得利落,梳着双丫髻,鬓边别着朵晒干的金银花,是她自个儿采来压的——据说能醒神,配着她那双总含着笑的杏眼,倒比药铺里的香囊还讨喜。
王宁“嗯”了一声,抬眼时露出半截干净的袖口。他总穿件月白长衫,领口袖口浆洗得笔挺,唯独右手食指第二节有块浅褐色的药渍,是去年炮制药酒时烫的。“告诉张婶,这贴加了些桑寄生,熬的时候多放姜片。”他说着,将碾好的甘草收进瓷罐,罐身贴着泛黄的标签,“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字迹是他父亲的,笔锋沉稳,像块老药杵。
话音未落,门外突然撞进个浑身湿透的汉子,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脸憋得青紫,嘴里断断续续呕着白沫。“王药师!救命!”汉子裤脚还滴着泥水,鞋上沾着水草,“俺娃吃了河沟里的螃蟹,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
王宁心里咯噔一下。梅雨季河蟹最肥,镇上人爱往河边摸,但这时候的蟹易带寒毒。他快步迎上去,手指搭上孩子腕脉,又翻看眼睑,眉头越皱越紧:“舌头发紫,脉促,是中了蟹毒。张娜,取青果来!”
里屋应声出来个穿靛蓝布裙的妇人,是王宁的妻子张娜。她发髻梳得一丝不苟,耳后别着支银簪,簪头刻着朵橄榄花——那是他们成婚时,王宁用第一笔药钱打的。她手脚麻利地打开药柜最下层的抽屉,取出个陶瓮,瓮里是青绿色的果实,卵状纺锤形,表皮光滑得像上了层釉。“青果,去年深秋收的,晒得正好。”她拣出十颗,放在青石案上,拿起铜刀就要切。
“等等。”王宁按住她的手,目光落在青果顶端,“核尖要对着太阳晒过的才管用。”他亲自挑了几颗,果核两端锐尖,棱槽里还留着点晒干的泥屑,“这是钱多多从广东运的,山坡上长的,比园子里的劲足。”
张娜点头,将青果切成薄片,放进陶壶里煮。药香很快弥漫开来,带着点酸涩的甘味,混着雨水的湿气飘出门外。恰在这时,又有几个村民扶老携幼地赶来,都说吃了蟹后上吐下泻,烦热口渴。
“王药师,有法子吗?”一个老汉捂着肚子,额头上全是冷汗。
“放心,青果能解。”王宁一边嘱咐张娜加量煮药,一边对众人说,“这果子性平,味甘酸涩,入肺胃经,解鱼蟹毒最灵,还能生津止渴。你们这烦热,正是它能治的。”
第一碗青果汤端给那孩子,撬开嘴灌下去没多久,孩子喉头动了动,呕出些绿水,脸色竟缓过来些。汉子“扑通”跪下磕头,王宁连忙扶起他:“快起来,救人是本分。”
正忙乱着,门外传来阵嗤笑声。孙玉国摇着把折扇站在雨里,他穿件锦缎马褂,袖口沾着脂粉气——准是刚从赌坊回来。身后跟着两个跟班,一个瘦高个是刘二狗,总爱缩着脖子;另一个矮胖的是郑钦文,眼神滴溜溜地转,正盯着陶瓮里的青果。
“王药师好本事啊,用些青疙瘩就能救命?”孙玉国扇子敲着手心,“这玩意儿山上多的是,怕不是没成熟的野果子吧?别是毒上加毒。”
王宁没理他,只顾着给村民分药汤。张娜忍不住回了句:“孙掌柜要是不懂,就别乱说。青果是正经药材,《本草纲目》里都写着的。”
“哟,张嫂子还懂医书?”刘二狗嬉皮笑脸地凑上来,“我听说啊,有些人拿没熟的果子充药材,吃坏了人都不知道……”
“你再说一遍!”王雪把竹篮往地上一墩,双丫髻上的金银花颤了颤,“俺哥的药,都是按古方来的!你敢造谣,俺就去告官!”
孙玉国冷笑一声,扇子一收:“是不是造谣,走着瞧。”说罢带着人转身就走,雨幕里,郑钦文回头瞥了眼药柜,眼神阴沉沉的。
王宁望着他们的背影,捏紧了手里的青果。这果子表皮冰凉,棱槽硌着掌心,倒让他想起父亲说过的话:“药有性,人有心,性直心正,才能配得上这百草。”他低头看了眼案上的青果切片,阳光偶尔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得果肉透亮,像块浸了蜜的翡翠。
“哥,孙玉国肯定没安好心。”王雪咬着唇,“要不要我去盯着他们?”
王宁摇摇头,将一碗青果汤递给那老汉:“先顾着病人。他要耍花样,咱们接着便是。”话音刚落,门外又响起杂乱的脚步声,这次来的人更多,个个面带急色,雨丝裹着他们的呼救声,撞在百草堂的门板上,沉甸甸的,像要把这方小小的药铺压垮。
陶壶里的青果汤还在咕嘟咕嘟地煮着,酸涩的甘香漫过门槛,飘向被雨水泡得发胀的青石板路。王宁看着案上越来越少的青果,心里隐隐升起一丝不安——这雨,怕是一时半会儿停不了,而青果,还够吗?
雨下了整整三天,百草堂的门槛快被踏平了。青果汤一碗接一碗地煮,陶瓮里的存货见了底,连去年留着当种的几颗也被王宁拿了出来。张娜把最后一片青果放进锅里时,手指在陶瓮底划了圈,空落落的触感让她心里发慌。
“还有多少人等着?”王宁用布巾擦着手,长衫下摆沾了片药渣,是刚才给人喂药时蹭上的。他眼下泛着青黑,三天没合眼,声音却依旧沉稳,只是捏着药杵的手背上,青筋比往日更显些。
“前院坐着七个,还有人往这儿赶呢。”王雪端着空碗从外面进来,双丫髻歪了个,鬓边的金银花掉了一朵,她胡乱抹了把脸,鼻尖沾着点灰,“哥,青果真没了,陶瓮都见底了。”
王宁眉头锁成个疙瘩。他转身掀开药柜最上层的抽屉,里面只有些青果核,是之前煎药剩下的,棱槽里还留着点果肉的痕迹。“核也能入药,只是效力差些。”他捏起颗果核,坚硬的外壳硌得指头发疼,“先煮水试试,多加些甘草调和。”
正说着,门外响起钱多多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带着股铜钱味儿的爽朗:“王药师!我来啦!”
众人抬头,只见个穿藏青绸缎马褂的胖子挤进门来,手里提着个油布包,脸上的肉随着脚步颤悠。他是镇上最大的药材商,算盘打得比谁都精,但唯独对王宁还算实在。“路上被山洪堵了两天,可把我急坏了!”他解开油布,里面却是空的,脸上的肉垮了下来,“别提了,运青果的车陷在泥里,被人捷足先登,说是……说是回春堂的人给买走了。”
“孙玉国?”王宁捏着果核的手指猛地收紧,核棱在掌心掐出几道红痕。
“可不是嘛!”钱多多拍着大腿,马褂上的盘扣叮当作响,“他手下那郑钦文,带着人守在路口,出的价比市价高两成,把附近几个药农的青果全收走了!还放话说,谁要是敢卖给百草堂,以后就别想在镇上混了。”
王雪气得脸通红,抓起墙角的采药锄就要往外冲:“我去找他理论!凭什么抢药材!”
“小雪!”王宁喝住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回来。”他转向钱多多,“孙玉国收了多少?”
“估摸着有两担,够他铺子里卖半个月了。”钱多多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这是我私藏的一小包,去年在云南收的野青果,比普通的小些,但药效更足。你先用着,我再去周边看看能不能收到。”
油纸包里的青果果然小巧些,青绿色中带点暗黄,果核棱槽更深,王宁捏起一颗,放在鼻尖闻了闻,一股清苦的甘香钻进鼻腔。“多谢。”他把青果递给张娜,“能顶一阵。”
钱多多刚走,刘二狗就探头探脑地出现在门口,缩着脖子,眼神躲躲闪闪。“王……王药师。”他搓着手,袖口磨得发亮,“俺……俺肚子疼得厉害,想讨碗青果汤。”
王雪正要赶人,被王宁拦住了。“张娜,给他盛一碗。”
“哥!”王雪急得跺脚,“他是孙玉国的人!”
“他也是病人。”王宁看着刘二狗佝偻的背,“青果治的是毒,不是人心。”
张娜盛了碗药汤递过去,刘二狗接过来,头也不敢抬,蹲在门角“咕咚咕咚”喝下去,喝完抹了把嘴,从怀里掏出个铜板放在地上,转身就跑,跑出门时还差点被门槛绊倒。
“这孙玉国也太不是东西了!”一个正在候诊的大婶忍不住骂道,“自己不救人,还不让别人救!”
“就是!我刚才路过回春堂,看见他们把青果摆在柜台上,要价比平时贵三倍!”另一个村民接话道。
议论声越来越大,王宁却没接话,他正盯着墙上挂的那幅《岭南草药图》,图上画着片山坡杂木林,角落里用朱砂点了个小小的橄榄果。“婉儿说过,镇上西山坡的杂木林里,有野生青果。”他忽然开口,目光落在王雪身上,“小雪,你还记得路吗?”
王雪眼睛一亮:“记得!去年婉儿姐带我去过,那地方背风,青果树长得可旺了!”
“张娜,你守着药铺。”王宁取下墙上的采药篓,往里面塞了把柴刀、一块油布,“小雪,跟我走。”
“哥,雨还没停呢!”张娜递过两把油纸伞,眼圈有点红,“西山坡路滑,要不……”
“救人要紧。”王宁接过伞,又从药柜里抓了把干姜,塞进袖袋,“青果性涩,怕山里寒气重,煮点干姜水带着。”
两人刚走到门口,就见林婉儿站在雨里,身上的灰布斗篷沾满了泥点,斗笠下露出半张素净的脸,眼睛亮得像山涧的泉水。“我听说青果不够了,”她举起手里的竹篮,里面放着把小锄头和几个空陶罐,“我熟路,一起去。”
林婉儿是个孤儿,从小在山里跟着采药人长大,识得百草,王宁父亲在世时,常让她来药铺帮忙,算是半个家人。王宁见她来了,心里踏实了些:“正好,你辨得准。”
三人撑着伞往西山走,雨丝斜斜地打在伞面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山路泥泞,王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忽然“哎哟”一声,踩到块松动的石头,眼看就要滑倒,林婉儿眼疾手快地拉住她,斗笠下的侧脸在雨雾里显得格外清晰:“小心点,这坡上多碎石,跟我走内侧。”
王宁走在最前面,长衫下摆卷到膝盖,露出的裤腿沾满了泥。他忽然停下脚步,指着前面一棵大树:“你们看,那是不是青果树?”
雨雾中,一棵高大的乔木立在杂木林里,树冠像把撑开的伞,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在雨中泛着油光。林婉儿快步走过去,伸手摘了片叶子,放在鼻尖闻了闻,又扒开草丛看了看树根:“是青果树!你看这树皮,灰白色,还渗着点黏黏的树脂,没错。”
三人围着树转了一圈,却没看见青果。“奇了,按理说这时候该结果了。”林婉儿踮起脚往树顶上看,斗笠差点掉下来,“难道被人摘了?”
王雪急得直跺脚,伸手去够低处的枝条:“不可能啊,婉儿姐说过这地方偏,很少有人来……”
“等等。”王宁忽然蹲下身,拨开树根处的杂草,里面藏着几个青果,被泥水半埋着,“是被人摇下来了。”他捡起一个,果柄处有明显的折断痕迹,“孙玉国的人来过。”
林婉儿脸色沉了下来:“他们摘不完,青果都长在高处。”她解下斗篷,露出里面的粗布短打,腰间系着根麻绳,“我爬上去看看。”
“不行,太危险了!”王宁拉住她,“雨天地滑,树枝脆。”
“那怎么办?”王雪急得快哭了,“药铺里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呢!”
林婉儿望着树顶,忽然眼睛一亮:“有了。”她从竹篮里拿出锄头,在树下挖了个小坑,又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些谷物,“这是我平时喂山雀的,它们最爱吃青果旁边的虫子,说不定能引我们找到没被摘的果子。”
果然,没过多久,几只山雀落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林婉儿顺着山雀停留的方向望去,指着一根横生的粗枝:“那儿有!”
王宁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浓密的叶缝里,挂着一串青果,青绿色的,在雨里闪着光。他深吸一口气,解下腰间的柴刀,往手心吐了口唾沫,握紧刀柄:“小雪,帮我扶着梯子。”
林婉儿却拦住他,自己扛起锄头:“我来。我爬树比你利索。”她三下两下就爬上了树干,斗篷在风里飘着,像只灰鸟。“找到了!”她的声音从树顶传来,带着点兴奋,“不少呢!”
雨还在下,王宁和王雪在树下仰着头,看着林婉儿的身影在枝叶间晃动,一颗颗青果被扔下来,落在油布上,发出咚咚的轻响。那些青果带着雨水,表皮光滑,棱槽分明,在昏暗的光线下,像一块块藏在绿绸里的宝玉。
“够了!够了!”王雪捡起满布的青果,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双丫髻上又别了朵不知从哪儿摘的野菊。
林婉儿从树上跳下来,斗篷上沾了不少树叶,脸上却带着笑:“这些够吃两天了,等钱多多有消息,咱们就不用这么费劲了。”
王宁捡起一颗青果,擦去上面的泥水,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抬头望向西边的天空,雨雾沉沉,不知道孙玉国还会耍什么花样,但至少此刻,这些带着山野气息的青果,能救下那些等着的人。
三人背着装满青果的篓子往回走,雨打在伞上,声音仿佛都轻快了些。王雪哼起了山里的小调,林婉儿偶尔接两句,王宁走在最后,听着前面的笑语,手里紧紧攥着一颗青果,那酸涩的甘香,混着雨水的湿气,漫过心尖,竟生出几分踏实来。
百草堂的药香里添了野青果的清苦气。林婉儿从西山摘来的果子堆在青石案上,沾着的泥屑还没洗净,青绿色表皮上留着雨打的水痕,倒比寻常青果多了几分野趣。王宁正用软布擦拭果子,指腹摩挲过果核凸起的棱槽,忽然停手——案前站着个穿藏青官袍的人,腰间挂着块青玉牌,是镇上的巡检李大人。
“王药师,有人告你用伪药害人。”李大人声音平板,目光扫过案上的青果,像在审视什么赃物。他身后跟着孙玉国,锦缎马褂熨得笔挺,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刘二狗缩在他身后,眼神躲闪。
王雪刚端着药碗出来,见这阵仗,把碗往案上一搁,双丫髻上的野菊颤了颤:“李大人,别听孙玉国胡说!俺们的青果都是正经药材!”
“是不是正经药材,得验过才知道。”孙玉国摇着折扇,扇面敲着手心,“李大人,这青果看着倒像山里的野果子,怕是未成熟就摘了,吃坏了人可怎么好?前几日城西的张老栓,就是喝了百草堂的药,反倒咳得更厉害了。”
人群里一阵骚动。张老栓的婆娘挤出来,抹着眼泪:“可不是嘛!俺家老头子本就咳嗽,喝了药夜里咳得更凶,痰里还带血丝呢!”
王宁眉头微蹙。张老栓前日来诊,明明是痰黏难咳、烦热口渴,正合青果生津润肺之效,怎么会咳血?他正要开口,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张阳药师背着药箱进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