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传授辛弃疾九阴真经,助他进入绝顶境界 上(2/2)
辛弃疾听了,非但不恼,反而纵声长笑,笑声豪迈,冲散了周遭的肃穆之气。
他朗声道:“韩小友,你莫非忘了老夫那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了?”
也不等韩牧回答,他便抑扬顿挫地吟诵起来,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深沉的情感:“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诵罢,他目光炯炯地看着韩牧:“这首词,写的便是当年我在镇江时的感慨。四十三年了!我无时无刻不记得扬州路上的烽火,无时无刻不想着北伐中原!这‘凭谁问’三字,其中又有多少无奈与期盼?”
“如今,朝廷上下决议北伐,我这老臣终得机会,岂会因年岁而退缩?不错,我是六十了,然则自觉精力未衰,雄心更胜往昔,依旧可上马提剑,杀敌报国!”
韩牧能感受到他那澎湃激昂的赤子之心,深深为之折服。
辛弃疾越说兴致越高,他忽然转向韩牧,眼中闪过一丝如同少年人般的争强好胜之色,笑道:“韩小友若是不信老夫仍宝刀未老,不如你我就在此处过上几招如何?也让我这老朽之辈,领教一下如今天下第一的风采!”
韩牧闻言一愣。他深知辛弃疾不仅是文坛巨擘、沙场名将,更是一位武功已达一流巅峰境界的高手,其武学自成一格,刚猛凌厉。
但与自己相比,虽然已经是天差地别的差距。不过,他见辛弃疾兴致如此之高,且此举亦能印证其身体状况,便欣然应允,笑道:“既然辛老有此雅兴,贫道我自当奉陪。还请辛老多多手下留情。”
两人遂来到大堂前宽敞的汉白玉广场上。四周侍卫早已得令远远退开,留出足够空间。
辛弃疾脱下略显累赘的官袍外衫,露出其下紧束的劲装,更显精干。他摆开架势,周身气势陡然一变,方才的朝廷重臣仿佛瞬间变回了那个曾率五十骑突入数万金军大营生擒叛徒的骁勇战将!
他眼中战意沸腾,大笑道:“哈哈,好!老夫早就想与武功天下无敌的全真少年祖师,痛痛快快地打一场了!小友,看招!”
话音未落,辛弃疾身形一动,竟如猛虎出闸,迅捷无比。
他双拳齐出,拳风刚猛暴烈,隐含风雷之声,直取韩牧中宫。这起手式便大开大合,充满了沙场搏杀的惨烈气息,毫无寻常江湖武学的花巧。
韩牧紫袍微动,足下不丁不八,已是全真玄功起手。他见拳势凶猛,却不硬接,身形微侧,左掌一圈一带,使出一股柔劲,似要引开辛弃疾的刚猛拳力。正是全真教高明的化劲法门。
辛弃疾嘿然一声,拳至中途,陡然变招,化拳为掌,一记手刀斜劈韩牧肩颈,变招之快,发力之猛,远超寻常武林高手。
他的武功乃是在实战中自行领悟锤炼而来,融合了战阵搏杀之术,讲究效率与威力,每一招都力求克敌制胜。
韩牧赞道:“好!”当下不再一味避让,右掌翻出,使出一招“潜龙勿用”,掌力含而不发,稳稳封住辛弃疾的手刀。
砰的一声闷响,两人身形皆是一晃。韩牧只觉对方掌力沉雄无比,果然是一流巅峰的境界。
顷刻间,两人便在这枢密院前的平地上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决。
只见辛弃疾拳掌交替,招式大开大阖,却又衔接紧密,攻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他的掌法时而如巨斧开山,时而如长枪大戟,充满了力量感。
辛弃疾脚下步伐更是稳健异常,踩在玉砖上,发出沉闷声响,自有一番沙场秋点兵的磅礴气势。
韩牧则身形飘忽,将全真教精妙掌法施展开来,见招拆招,以柔克刚。
他的掌法圆融绵密,守得滴水不漏,时而如春风拂柳,时而如雪落无痕,总能在间不容发之际化解辛弃疾的猛烈攻势。
他的内力修为远胜辛弃疾,却并未以力压人,而是纯以招式与应对与之周旋,存心要看看这位“词中之龙”的武学境界。
两人身影腾挪转换,越打越快。拳风掌影交织在一起,卷起地上细微的尘埃。阳光之下,两道身影时分时合,动作快得令人眼花缭乱。转眼间,竟已交手超过百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