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隋朝31(杨坚)(2/2)
村长沉默片刻,哑着嗓子:“民不与官斗!这还是由皇帝陛下亲手设置的黄家重地!义仓从被欸移交到皇帝手中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存进去的粮食就不再属于我们了!知道吗?”
“义仓的守卫都是骁勇善战的士兵,身上有铠甲,手中有大刀,就你们这么几个人,难道还真的能够妄想将粮食抢回来不成!”
“恐怕你们还没有接近粮仓,就会被看守直接打死!为了粮食,你们难道连命都不想要了吗?”
村长的话像是一团惊雷,炸响在这些被愤怒蒙蔽了理智的人的耳边、心间。
是啊,他们这些人,怎么斗得过朝廷的官员和军队呢?
这些人只能愤愤向着京都的方面吐出一口唾沫,悻悻的回到了人群中。
义仓那边,守仓的官员也是毫不含糊的调集了守卫,让他们穿上最好的铠甲,拿上最好的武器,严阵以待。
只要有百姓想要打着天幕的幌子想要来抢劫义仓,他们也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这已经都是陛下的粮食,陛下若是不想赈灾,这些贱民也得受着!!
此事在隋朝的各地都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百姓们原本支持义仓制度,就是想要一个未来的保证,也正是因为当今陛下真的是个爱民如子,信守承诺的好皇帝,他们才会这般痛快将粮食交出去。
结果没想到,这个皇帝也是说翻脸就翻脸!
他们也听明白了,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有那么一点巧合在里面的。
陛下是很想赈灾的,到那时因为那些不祥之兆,反而想将这些粮食留着,以应对未来的危机。
但是他们只不过是普通百姓,对他们来说,就是活着更加重要。
他们不想去思考什么朝代的未来,他们只想要活在当下,皇帝和大臣们的心思,他们完全不想知道!
百姓们也都知道,现在义仓中的粮食已经是要不回来的,所以,他们在犹豫,未来是否还要积极的响应朝廷的号召,将自己手中救命的粮食交托给朝廷。
纵然现在陛下还没有做出过这种事情,但是天幕上所说的关中惨状,已经深深的震撼到了他们,谁都不想成为天幕上忍受着饥荒还要接受掌权者权衡利弊的棋子,更不想成为被放弃的弃子!
“但是除了这一次之外,隋文帝杨坚都能称得上是一个非常称职的皇帝,义仓也发挥了他应该有的作用。”
“开皇十四年之前和开皇十四年之后,隋朝也发生过很多次其他灾害,每一次,杨坚都毫不犹豫的开仓赈灾。”
“虽然杨坚本人是个很节俭的皇帝,但是他对于百姓和有功之臣却从来都不吝啬,反而极为大方。”
“虽然隋朝的百姓们除了要交赋税之外,还要填满义仓,但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时,也曾多次下旨减免赋税徭役,减轻百姓们的负担。”
“一个人,平时所行都是好事,偏偏某次行了一件坏事,这便成了这个人不可抹除的污点。”
“杨坚便是如此,开皇十四年不曾赈灾饥荒,让杨坚的风评染上了一丝阴霾,那为什么又要说,这个制度为大隋埋下了祸根,为后世开了一个坏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