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藏着见不得光的交易(2/2)
“这人三年前就因为组织偷渡被处理过,刚出来不到半年。”郑建国的手指在桌面上快速敲击,“张立明找他,肯定是想走偷渡的路子,机票只是障眼法!”
他当机立断,抓起椅背上的外套:“通知突击组,五分钟后在张立明家楼下集合,准备突击检查!让技术科的人带上设备,重点搜查电子证据和身份证件!”
凌晨的街道格外安静,只有路灯在路面投下昏黄的光晕。那昏黄的灯光,像是在黑暗中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最后一丝温暖。
郑建国带领五名突击组警员,乘坐民用牌照的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张校长家所在的单元楼前。蹲守民警从暗处走出来,压低声音汇报:“刚才刘老三走了,张立明家客厅的灯一直亮着,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偶尔能看到人影晃动。”
郑建国点点头,示意警员们分成两组:“一组守在单元门口,防止有人从楼梯逃跑;二组跟我上楼,动作轻,别打草惊蛇。”
一行人轻手轻脚地走上三楼,楼道里的声控灯被脚步声唤醒,又很快熄灭。
那忽明忽暗的灯光,仿佛是他们在黑暗中探寻真相的脚步。
郑建国在301室门口停下,耳朵贴在冰冷的防盗门上,能隐约听到里面传来“哗啦哗啦”的纸张翻动声,还有打火机点燃纸张的细微声响。“不好,他在销毁证据!”
郑建国眼神一凛,朝身旁的警员比了个“破门”的手势。
随着一声沉闷的“哐当”声,防盗门被液压钳剪开。警员们鱼贯而入,强光手电的光束瞬间照亮整个客厅。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攥紧了拳头——张校长穿着睡衣,头发凌乱,手里正拿着一叠文件往金属盆里扔,盆里的火苗已经烧到了他的指尖,他却浑然不觉,脸上满是惊慌与疯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绝望与挣扎,仿佛是一只困兽在做最后的抵抗。
“不许动!警察!”郑建国大喝一声,快步上前按住张校长的手腕。张校长挣扎着想要把手里的文件扔进火里,嘴里还嘶吼着:“这是我的东西!你们管不着!”
他的指甲深深掐进郑建国的手臂,留下一道道血痕,眼神里满是绝望的抗拒。
警员们迅速控制住张校长,另一组人则扑过去扑灭金属盆里的火苗。万幸,大部分文件只是边缘被烧焦,上面的字迹还能辨认——正是之前缺失的部分基建合同附件和资金往来明细。
“搜!仔细搜!”郑建国松开被掐红的手臂,目光扫过客厅的每一个角落。
客厅的茶几上散落着几捆现金,用橡皮筋扎得整整齐齐,红色的钞票边缘在灯光下格外刺眼。那一张张红色的钞票,仿佛是贪婪的象征。
警员打开电视柜的抽屉,里面赫然放着四部手机,其中一部黑色直板机没有任何标识,屏幕上还停留着未发送的加密信息。
“郑队,卧室衣柜里有发现!”一名警员的声音传来。
郑建国快步走进卧室,只见衣柜深处的暗格里,整齐码放着五本护照,照片上都是张校长和他妻子的脸,姓名、国籍却各不相同,有的标注着“泰国”,有的写着“越南”,证件边缘还沾着新鲜的胶水痕迹——显然是刚伪造不久。
“张立明,你还有什么可说的?”郑建国拿起一本假护照,声音里满是冰冷的嘲讽。
张校长瘫坐在地上,原本挣扎的力气瞬间消失,眼神空洞地盯着地板,嘴唇哆嗦着:“我……我就是一时糊涂……”
“一时糊涂?”郑建国蹲下身,将假护照和烧焦的文件放在他面前,“你用虚假合同套取学校资金的时候,用假身份转移赃款的时候,联系偷渡中介准备跑路的时候,就没想过会有今天?”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重锤一样砸在张校长心上。
张校长的肩膀剧烈颤抖起来,双手捂住脸,发出压抑的呜咽声。警员们将现金、假护照、通讯手机一一登记封存,金属盆里烧焦的文件也小心收好,准备送去技术科恢复。
市公安局技术科的实验室里,蓝色的冷光映在小张的脸上,他面前的工作台上,那部从张校长家搜出的黑色直板机正连接着复杂的数据线,屏幕上跳动着一行行代码。
郑建国站在一旁,双手抱在胸前,目光紧紧盯着屏幕,连呼吸都放轻了——这部手机里藏着的,很可能是给张立明定罪的最后一块拼图。
“郑队,这手机做了多层加密,还删过数据,得慢慢解。”小张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不过您放心,只要数据没被物理销毁,我们肯定能找回来。”
他说着,调出一个数据恢复软件,屏幕上开始出现一片片碎片化的信息,像被撕碎的拼图,正一点点重新拼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实验室里只有键盘敲击声和设备运行的轻微嗡鸣。
郑建国的目光始终没离开屏幕,脑海里反复回放着张立明被抓时的模样——从疯狂销毁证据到瘫软认罪,再到现在沉默对抗,这个男人心里还藏着多少秘密?
那本账本只记录了六百多万,剩下的赃款又去了哪里?
“有了!”突然,小张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屏幕上,一组被删除的通讯录列表缓缓显现,联系人姓名全是一串毫无意义的字母和数字,备注栏里却标注着“河内接应”“曼谷中转”“边境船家”等字样。
紧接着,一个加密文件夹被破解,里面存着一份pdF文档,文件名是“路线图”。
郑建国立刻凑上前,只见文档里详细记录着一套完整的潜逃计划:先由偷渡中介刘老三安排车辆,将张立明夫妇送到边境小镇;
再换乘渔船,避开边防检查,前往越南海域;最后由“曼谷中转”联系人接应,用假护照转机飞往南美某国。
每个环节的时间、地点、接应人的联系方式,甚至遇到检查时的应对话术,都写得清清楚楚,像一份精密的行动指南。
“还有转账记录!”小张又调出一组数据,屏幕上显示着近三年来数十笔匿名转账,收款账户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总金额高达五百八十余万元。
“加上之前冻结的六百二十三万,总共一千二百零三万!”小张算出数字的瞬间,实验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郑建国的拳头猛地攥紧,一千二百万——这个数字比他想象的还要惊人。
警方凭借着那本关键账本和后续深挖的种种证据,如敏锐的猎手般顺藤摸瓜,不放过任何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罪恶身影。经过严密的调查与布控,终于将教育局的两名涉案官员成功查处。
这两名官员,一位是在教育局任职多年、位高权重的财务处长林某,平日里总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在各种教育经费审批会议上侃侃而谈,打着为教育事业谋发展的旗号,背地里却与张立明之流沆瀣一气,为贪腐行为大开绿灯。另一位则是负责项目招标的官员赵某,他利用手中的职权,在学校各项基建项目招标过程中,收受贿赂,为那些空壳公司顺利中标铺平道路。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整个案件的脉络逐渐清晰得如同一张细密的网。涉案人员的名单也像滚雪球一般不断拉长,每一个新名字的出现都让郑建国和他的同事们感到愤怒和痛心。
该案最终共涉及违纪违法人员九人,这其中有学校里道貌岸然的管理层,他们在教师和学生面前装出一副关爱教育的模样,却在背后大肆敛财;
有唯利是图的财务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篡改账目、挪用资金;还有教育局里这些被权力和金钱腐蚀的蛀虫。
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贪婪与私欲的故事。他们将黑手无情地伸向了本应滋润祖国花朵成长的教育经费,那是孩子们未来的希望,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根基。
他们的行为让无数孩子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原本可以在明亮教室里学习的孩子,只能在破旧的危房中瑟瑟发抖;原本可以拥有崭新课本的孩子,只能传阅着发黄破旧的书籍。
在追赃工作上,警方同样全力以赴。郑建国亲自带领着追赃小组,与银行、金融机构展开了紧密的合作。
他们在银行的档案室里查阅海量的交易记录,与金融专家一起分析复杂的资金流向。
每一笔可疑的转账都像是一条线索,他们顺着这条线索,如同追踪猎物一般,找到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赃款。经过对涉案人员资产的全面清查,终于追回赃款八百多万元。
当那一沓沓现金被整齐地码放在桌子上,一笔笔冻结的账户资金被逐一清点确认时,每一位参与案件的警员心中都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年轻的警员小李,眼中闪烁着愤怒的泪花,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在简陋的教室里学习的情景,那些因为没钱而无法开展的实验课,那些破旧得无法书写的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