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梦回春秋当大王 > 第215章 救与不救

第215章 救与不救(2/2)

目录

主退者言辞务实,甚至带着几分冷酷:“王上,庸国气数已尽,非药石可救!我军劳师远征,胜算渺茫。即便侥幸救下,所得不过一空城残民,却要直面楚国的雷霆之怒,彻底破坏我汉国休养生息、北图中原的大计!为一将死之国,惹怒强邻,实为不智!”

主战者则慷慨激昂,力陈利害:“盘龙城虽小,却是庸人最后的精神旗帜!我汉国若坐视宗周元勋被蛮楚吞灭而见死不救,必将寒了周边所有依附我、观望我的小国与部族之心!失信于天下,何以立威?日后江淮诸夷,谁还肯信我汉国?只怕都会倒向楚国,使我南方永无宁日,北进之时将腹背受敌!”

姬长伯闭上眼,庸国使臣那绝望而期盼的眼神,与地图上那条关乎汉国未来的、闪烁着金色光芒的渠江水道,在他脑海中激烈地交织、重叠、碰撞。两种选择,仿佛两条岔路,一条看似稳妥却可能失义于天下,一条充满风险却可能赢得未来。

他甚至有一瞬间的后悔,后悔将都城迁至相对安稳的郫邑,致使最倚重的智囊——足智多谋的黄婴、老成持重的鲍季平——未能随侍在侧。若他二人在,定能从这纷乱局势中,剖析出最清晰的利弊,为他指出最明智的方向

然而,就在姬长伯犹豫不决,麾下争论愈演愈烈之际,一个让姬长伯意想不到的身影,从文官队列中沉稳地站了出来。

原本作为宗正留守江州的堂兄姬无患,手持玉笏,越众而出。他声音洪亮而沉稳,瞬间压过了帐内的嘈杂:

“王上,臣有奏。”

姬长伯目光一转,落在自己这位平日里多掌管宗族礼法、看似与军国大事略有距离的堂兄身上,微微颔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与疑惑:

“宗正请讲。”

姬无患上前一步,身形挺拔,朗声道:“王上锐意北上,修缮通道,实乃强国之基,臣深为赞同。然,臣之所虑,在于‘名’与‘实’须得兼备。我汉国欲北出中原,不可仅恃力强,更需手握大义名分,方能令天下诸侯心服,而非徒增忌惮。”

他稍作停顿,见姬长伯若有所思,便继续深入:“如今,盘踞上庸之庸国,虽在楚军围攻下风雨飘摇、濒临灭亡,然其国祚来历非凡!庸国乃武王伐纣时,牧誓八国之首,资格最老,功勋卓着。周天子册封,其爵位为‘伯’,位尊子爵、男爵之上。在整个长江以南,再无第二个诸侯拥有如此崇高的法统地位!”

“楚国虽强,不过一子爵之国,竟以下犯上,吞并宗周元勋,此乃悖逆礼法、大不敬之举!我汉国此时若以‘存亡继绝’、‘尊王攘夷’(攘的是不守礼法的楚蛮)为旗号,发兵救庸,实乃名正言顺,占尽天下大义!中原诸侯,即便不敢明助,亦无从指责。”

说到关键处,姬无患语气陡然激昂:“此计若成,其利有三,远非单纯打通商路可比!”

“其一,救庸实为控庸。我军击败楚师后,庸国存续皆仰仗于我,我可顺势将其纳入庇护,实则控制盘龙及周边要地,将此‘跳板’彻底化为‘基石’。”

“其二,兵锋直指云梦泽。盘龙城乃荆山之门户,救庸之战若能取胜,我军兵威便可趁势东进,渗透乃至控制云梦泽西缘。此泽乃楚国之粮仓与水道核心,得其一部,便如握紧楚国之咽喉!”

“其三,扬威于天下。以此堂堂正正之师,击败强楚,救古老盟邦于水火。此等功业,必将震动中原!天下将知,我汉国非但兵精粮足,更深明大义,乃礼乐文明之守护者。国威之提升,岂是寻常商路可比?届时,四方贤才来投,中原诸侯侧目,我汉国方真正具备号令群雄、问鼎中原之资格!”

姬无患言毕,深深一揖:“故臣以为,北伐之前,当先举义旗。此乃假途伐虢、一石三鸟之天赐良机,请王上明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