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秦人的重叠墓(2/2)
【我去,还是第一次听说秦人的“屈肢葬”,那也节约不了多少空间。】
【秦人即使死后,居然连身体都不能完全伸展开,简直太憋屈。】
【别这么说,每个族群有他们自己的规矩。
也许有的秦人想,但是却不能摆脱族群的约束。】
【古先生所在秦人墓这么大,应该属于贵族。
而古先生说的“屈肢葬”,应该只得是普通贫民墓。】
古先生接着说道:“在古代都是分等级,在秦国也是分等级制度。
秦国的“国人”,即平民和低级贵族墓地。
它们虽然很集中,但似乎缺乏像最高等级“秦公陵园”那样,事先长期规划和严格的管理。
秦公陵园有壕沟(隍壕)划分界限,内部布局相对清晰。
就我现在所处的贵族秦人墓,也是规划布局相当清晰,可惜不知道墓主是谁。
而平民墓地则显得更“自然生长”,后代埋葬时只知道大概范围。
于是出现挖到谁的就算谁的,这也导致了重叠打破现象的普遍性。”
【在任何时候的古代,权贵都是有特权。
贫民都“屈肢葬”了,而权贵的墓却空出许多。】
【别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是一样的权贵特权。】
【尼玛,贫民在任何朝代都这么憋屈。
现在还花钱买墓地,而且就那么一两个平方。】
古先生继续说道:“其实在以前,考古证实了这些。
最着名的例子,就是位于雍州凤翔县的“雍城秦国人墓地”。
考古学家在此就发现了上万座秦墓,其时代从春秋早期延续到战国晚期,历时数百年。
这里的墓葬极度密集,打破关系异常复杂。
常常是一座墓打破另一座墓,甚至有多座墓相互叠压打破。
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这里是秦人“重叠墓”最直观、最有力的考古证据。”
“另一个地方则是宝鸡的益门村秦墓,也发现了类似的密集叠压现象。”
【我去,还真有意思,连墓地都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简直无法想象。
有机会一定要去见识一番。】
【上万座墓连在一起,那的需要多大的地方来埋葬。】
【后面埋葬的人,难道不害怕埋在自己老祖的头上?】
古先生说道:“所以,大家说的秦人是不是喜欢修建重叠墓,或者有个性。
显然不是,他们不是“喜欢”或“刻意”去修建重叠墓,这其中也没有特殊的审美或宗教偏好。
这只是他们的“聚族而葬”的宗法观念、固定有限的墓地面积、人口世代增长的现实。
以及屈肢葬节省空间的习俗等,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才产生的一种自然且必然的考古学现象。
这种现象,反而深刻地反映了秦人社会重视家族、强调集体而非个人的文化特质。
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实用主义的精神,在遵循传统的前提下,灵活地解决现实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