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一出精心筹划的大戏(2/2)
四乡百姓早闻讯赶来,人山人海。
幸而有镖局赵泽一众维持秩序,方才不至于混乱。
下葬吉时一到,棺椁缓缓吊入青石墓圹。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大和尚高亢的诵经声一并响起,瞬间将气氛推至顶点。
那震耳欲聋的声响,不仅是驱邪、告慰,更像是向天地与先祖昭告:
林氏子孙,功成名就,足以光宗耀祖!
封土之时,林向安上前,双手捧起黄土,率先洒落在祖父棺椁之上。
这一抔土,象征着孝子终极的担当与告别。
随后,林老太、王长田依次上前,各添一抔。
接着,族老们一一行礼,才由土工们将封土彻底完成。
林向安亲自朗读《安葬祝文》,字字铿锵,声声哀切。
至尾声,全场目光自然落在他身上。
他未准备长篇大论,只是转身,面向族亲、乡绅、官员,深深一揖。
他抬头时,眼眶泛红,嗓音因悲痛与疲惫而沙哑,却清晰传遍全场:
“今日,不孝子林向安……终奉祖父、舅舅、二姨归安吉壤!”
他顿了顿,强忍哽咽,再次高声:
“赖诸位长辈、乡亲见证!向安……叩谢!”
话音未落,他撩起孝服前襟,重重跪下,推金山,倒玉柱,结结实实叩了一个响头。
这一跪,胜过千言万语。
所有繁复的礼制与奢华的排场,都在这一刻被注入真挚情感。
人群中,老者们忍不住拭泪,低声感叹:
“孝子啊!”
“林家祖宗得安慰了!”
仪式一毕。
镖头即带人给轿夫、乐手、杂役分发厚厚的“利是封”。
众人接过那沉甸甸的铜钱、碎银,惊喜难掩,口中连声道谢。
“林相公仁义!”
“谢林相公厚赏!”的声音此起彼伏。
不需刻意宣传,这些人便会将“林家仁义阔绰”的名声,传遍乡里。
*
这场迁葬,已远非单纯的丧礼。
它更像是一出精心筹划的大戏。
舞台的布景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观众是满城百姓与乡绅官员。
而它传递出的唯一信息,清晰而有力:
林向安,回来了。
他不仅有财有势,更有情有义,有礼有节。
这样的存在,不可轻易动摇。
隔日,共同祭祀如期举行。
场地设在林氏宗祠,仪式规格空前。
林向安身着素服,于香案前长跪,双手捧文,高声诵读:
“……吾今日之微功,皆赖林氏哺育之恩,王氏扶持之义。祖宗在上,砚必不负两族厚望,光大门楣……”
这一番言辞,不仅公开承认并感谢两族情义,更将自己确立为两姓之间承前启后的桥梁。
祭文毕,他郑重取出“奉旨督办”的朱漆官牌,安放于香案一侧,片刻供奉。
此举象征:皇权认证,祖宗蒙荫。
那一刻,满堂族亲与乡绅皆心头震撼。
祭毕,祠堂外早已摆开流水席,长桌连绵。
所有林、王两族男丁与乡中绅士齐聚。
席间,专设“林氏席”与“王氏席”。
林向安来回穿梭,举杯轮番,亲自敬酒,口中连声道谢,姿态谦恭而真诚。
等到酒足饭饱之后,他更准备了一份“谢恩红包”。
宴后,林向安按户分发红包,内装小块碎银,还有京城带回来的点心。
里面的金额不大,但每户都要有。
那是对两族族人的实实在在的关照,营造出一种“普天同庆,全族同光”的氛围。
这一日之后,林向安的形象,在两族与乡里百姓心中,彻底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