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芳明1128 > 第1178章 一一七六章 丰原难渡

第1178章 一一七六章 丰原难渡(1/2)

目录

永乐十四年五月,库页岛的春天才真正挣脱了寒冬的锁链,展现出它短暂而蓬勃的生机。冰雪消融,溪流欢腾,漫山遍野的鞑靼蔷薇和北地杜鹃顶着残存的寒意,绽开出浓艳却短暂的花朵。空气中混杂着松针的清香、湿润的黑土气息,以及从海上吹来的、依然凛冽的咸风。

丰原市的码头是整个库页岛最繁忙的地方。蒸汽船「北海龙珠号」粗黑的烟囱喷吐着煤烟,吊臂吱呀作响,正将来自明州的布匹、倭国的铁器、以及金浦特区的粮食卸下,又将一捆捆珍贵的毛皮、一桶桶腌鲑鱼、和刚刚锯好的原木装船运走。号子声、车轮声、蒸汽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开拓的乐章。

市长金允赫穿着略显宽大的明式官袍,站在新落成的市政厅二楼,望着窗外这一切。他原是北高丽小吏,因精通汉话、处事公道而被擢升。此刻他眉头微锁,手中拿着一份刚收到的文书——《关于永归县三等垦地赋税减免的批复》,落款处盖着「北冥总督府」的大印。

「只减两成…杯水车薪啊。」他喃喃自语。永归县的艰难,他何尝不知。但总督府也有难处,库页岛自身产出有限,大半需仰赖本土输血。

街市上,人流如织。来自天南地北的口音在此交汇。一家挂着「北海商行」牌匾的店铺前,北高丽移民崔氏正用流利的汉语夹杂着几句倭语,向一位虾夷猎人推销新到的铁锅。那猎人用几张上好的黑狐皮换走了锅,又指了指角落里堆放的稻米。崔氏笑着摇头,比划着要用盐或干货来换。米,在库页岛是硬通货,轻易不换毛皮。

不远处,由北冥都督府督办的第一所「丰原义学」里,传出了孩童们参差不齐的读书声。十几个北高丽、河北移民,甚至还有两个阿伊努人的孩子,正跟着一位老夫子念《三字经》。窗边,一个河北来的小女孩偷偷望着窗外飞过的海鸟,被夫子用戒尺轻轻敲了桌面,慌忙收回心思。

这里是大明统治力量最直接的体现,秩序井然,充满希望,却也暗藏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隐忧和不同族群间微妙的隔阂。

向北千余里,永归县则是另一番光景。这里的春天来得更晚,融雪将土地化作一片无边无际的泥淖。垦荒者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划定的地块上劳作,试图将盘根错节的草甸和灌木丛开辟成良田。空气中弥漫着烧荒的烟火气和汗水的气息。

朴敬修赤着上身,虬结的肌肉上汗水与泥点混杂。他怒吼一声,将镐头狠狠砸入一片顽固的冻土层下,撬起一大块草炭。他的地契上写着「百亩」,但真正能耕种的可能不过十之一二。妻子在一旁用耙子仔细地将挖出的树根归拢,这些是宝贵的燃料。他们的窝棚低矮潮湿,但门口却整齐地种着一排从故乡带来的金达莱花苗,倔强地展现着一丝对美的渴望。

不远处,传来一阵骚动。几名移民围着一个倒在地上的男子——他是累垮的。永归县缺粮、缺药,更缺人手。舟山军派驻此地的医官和农技员像救火队员一样奔波,却往往顾此失彼。

「看!军爷们来了私密达!」有人喊道。

一队舟山军士兵护送着几辆牛车艰难地驶入营地。车上装的不是粮食,而是一袋袋灰白色的粉末和奇特的农具。

领队的年轻军官跳下车,找到此地管事:「奉李都督令,送来‘矿粉’(水泥)和‘新犁’!都督有言,地硬非人力可敌,令我等协助尔等,先修灌溉渠,再以新式深犁试垦!」

绝望中的人们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微光。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是水泥,但那坚实的犁头,看起来确实比他们的镐头更可靠。

在丰原市的喧嚣与永归县的挣扎之外,库页岛广袤的中部山林依旧保持着古老的沉默。

山谷深处,虾夷部落的酋长卡姆伊蹲在溪边,磨着他的猎刀。水流冰冷刺骨,映照着他布满皱纹却依旧锐利的眼睛。不远处,几个部落的年轻人正笨拙地尝试使用换来的铁犁,翻垦一小块坡地。这是明国人的建议,说是能种出更多的粮食。

但卡姆伊的心中充满疑虑。汉人的船来了,树倒了,土地被翻开,野兽惊走了。他们承诺的粮食和铁器确实诱人,但代价是什么?是猎场的缩小,是子孙后代忘记如何追踪驼鹿、如何尊崇山神。

「阿塔伊。」他唤来最勇猛的猎人,「南边那些垦荒的人,有没有越过标记的石堆?」

「还没有,卡姆伊长老。」阿塔伊恭敬地回答,「但他们砍树的声音,一天比一天近了。林子里的鹿,已经很少到河谷来了。」

卡姆伊沉默地望着南方,那里升腾着汉人定居点的炊烟。他握紧了猎刀。合作?还是对抗?这是一个关乎部落存亡的抉择。明国人太强大了,他们的火枪和蒸汽船如同天威。但就这样让出祖祖辈辈狩猎的山林,他又如何面对祖先?

几个阿伊努人的孩子跑过,嘴里蹦出几个生硬的汉语词汇,那是他们在丰原市集上听来的。卡姆伊的目光更加深沉了。

五月的库页岛,就在这希望与困顿、融合与隔阂、开拓与守护的复杂张力中,艰难而又坚定地呼吸着。北海道的残雪方才化尽,库页岛的春天却仍带着刺骨的寒意。丰原港笼罩在灰蒙蒙的海雾中,咸湿的风里夹杂着松脂、煤烟以及未及清理的鱼获腥气,扑面而来。

一阵低沉而有力的汽笛声撕裂了港口的喧嚣。由「沧海龙吟号」铁壳蒸汽明轮舰率领的一支小型船队,劈开铅灰色的海浪,缓缓驶入丰原港。舰首那面红底金日的明海商会旗帜,以及更高处飘扬的北冥海军旗,让码头上忙碌的人们纷纷驻足。

然而,与往常运送移民和物资的船只不同,这支船队的气氛显得格外凝肃。那二十条吃水颇深的定海级风帆船上,挤满了面黄肌瘦、眼神惶恐的男女老少。他们来自饱经战乱的伪齐商丘、亳州一带,衣衫褴褛,是王大虎舰队回加国公封地启门寨途中「顺道」搭载的淮北难民。他们将在丰原港接受初步安置和检疫,随后大部分将被转运至北海道,其中强健者最终前往传说中的「北俱芦洲」垦荒。

但在「沧海龙吟号」上,却是一群截然不同的乘客。

赵多富——曾经的大宋柔福帝姬,如今大明雷霆营的特工连长——身着一袭便于行动的深青色劲装,外罩防风的油布雨披,静静屹立在舰桥一侧。海风吹拂起她几缕散落的发丝,露出清减却坚毅的面容。她的目光越过嘈杂的码头,投向远处郁郁葱葱、山势陡峭的库页岛内陆,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要穿透那层层迷雾,直抵彼岸那片囚禁着她至亲骨肉的苦寒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