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547章 吵成一团糟,最后周部长拍板!

第547章 吵成一团糟,最后周部长拍板!(1/2)

目录

“老刘,你这叫蛮不讲理!”科技司的孙司长气得脸都红了,平日里的斯文荡然无存。

“图纸是图纸,工艺是工艺!这么精密的永磁体怎么烧结?这么巨大的叶片用什么复合材料?这些技术细节不搞清楚,你让工厂怎么生产?拿铁锤硬砸吗?”

“我们装备司对接的都是全国最顶尖的专家和技术员,我们自己不会组织人研究攻关?用得着你们科技司在这里当婆婆?”刘司长寸步不让,高大的身躯像一堵墙。

眼看两人就要吵出真火,规划司的李司长也坐不住了。

他清了清嗓子,试图扮演一个和事佬的角色,但说出的话却同样带着自己的私心。

“两位,两位,都少说两句。这么大的项目,不是单靠技术或者单靠生产就能成的。依我看,最重要的是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他拍了拍自己面前的文件:“选址在哪里?第一批示范风场建几个?电网如何配套改造?上下游产业链如何布局?”

“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必须由我们规划司来牵头,先拿出一个总章程来,不然大家都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最后只会把好事办砸!”

李司长话音刚落,一个坐在角落里,一直没怎么出声的财务司副司长也幽幽地开口了:“规划得再好,没钱也是白搭。这么大的盘子,启动资金怎么算?后续投入谁来批?”

“我看,应该先成立一个项目财务监督小组,由我们财务司主导,先把账算明白了,不然项目一上马,花钱如流水,到时候窟窿堵不上,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还有我们生产调度司!”王建国也忍不住了,热血上涌,猛地站了起来,“图纸有了,钱也有了,工厂也定了,可生产所需的特种钢材谁来协调?精密轴承从哪里调拨?”

“还有那么大的叶片、那么重的机头,怎么从工厂运到几百上千公里外的风场?铁路运输要不要开绿灯?这些具体的调度执行工作,舍我其谁?”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彻底变成了一个菜市场。

装备司的要主抓生产,科技司的要主导研发,规划司的要统领全局,财务司的要管住钱袋子,生产调度司的要掌控供应链……

几乎每一个司局,都能从这份厚厚的报告中,找到自己部门的核心职能,找到自己可以深度参与、甚至一马当先的理由。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部门之争了。

这是赤裸裸的功绩争夺战!

在座的都是人精,谁都看得明白,白杨这次拿出来的东西,和以往那些需要漫长周期、冒着巨大风险去攻关的高精尖项目完全不同。

这份《总体规划方案》写得太细了!

细致到什么程度?

不仅仅是技术原理和设计图纸,就连核心部件的工艺流程、材料配比、良品率控制的关键节点,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正如刘司长那句粗话所说,这真是白杨同志把饭做好了,掰开揉碎了,直接喂到了所有人的嘴边。

技术风险?

几乎为零!

只要按照这份方案按部就班地执行下去,成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一个注定成功,而且意义如此重大的项目,它的功劳有多大,简直难以估量。

在如今这个讲究实干、讲究成绩的年代,谁能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会战中占据主导地位,谁就能为自己的履历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不仅仅是进步的问题,这是未来数十年,在整个国家工业体系内话语权的问题!

所以,没有人愿意退让。

每个人都涨红了脸,唾沫横飞,引经据典,从部门职能的重要性,到过往项目的成功案例,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的部门才是最适合牵头的那个。

王建国坐在人群中,激动的心情也渐渐被这股狂热的气氛所感染。

他攥紧了拳头,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自己还能从哪个角度,为生产调度司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

这场争吵,足足持续了十几分钟。

从一开始的据理力争,到后来已经隐隐带上了一些火药味,要不是还顾忌着这是在部里的一号会议室,恐怕早就有人要拍桌子了。

坐在主位上的周部长,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

他就像是风暴中心的礁石,任凭周围波涛汹涌,自是岿然不动。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深邃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因为激动和欲望而涨红的脸庞,将所有人的表现尽收眼底。

终于,当争吵声达到一个顶点时,他轻轻地抬起了手,用食指的关节,在厚重的实木会议桌上,不轻不重地叩击了两下。

“咚……咚……”

声音不大,却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

原本沸反盈天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