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959章 再建两个团

第959章 再建两个团(1/2)

目录

陈振华指着地图说道:“咱们看看现在的局势,忻州城已在我们手中,但周边地区的小鬼子,包括太原的小鬼子,随时可能反扑。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力量,扩大抗战成果。”

郭静云师长思索片刻,说道:“陈旅长,依我看,我们得尽快巩固忻州城的防御,加强巡逻警戒,防止日军突袭。”

陈振华点头表示赞同,“郭师长说得对,防御是重中之重。不过,我们不能只守不攻。咱们手中现有这一万六千余兵力,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得好好谋划如何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

王靖国皱了皱眉头,“陈旅长,这一万六千多人,成分有些复杂,之前战斗减员后,剩下的士兵状态也参差不齐,该如何整编呢?”

陈振华微微一笑,“这正是我要说的,我打算将独立四团和独立五团留下,以及115师的队伍留下,然后全力以赴的攻打太原。“

“那我们这些人呢,陈旅长不打算让我们参加吗?

“同时我打算让两位每人,从咱们现在忻州城内的晋绥军中,挑选出三千名精锐将士,各自组成一个加强团。”

“王师长组建的团,算是863旅的独立十二团,郭师长所组建的团,就是独立十三团吧。这两个团将被派往冀省中部,负责冀省与晋省交界部分区县的管辖和防御工作。”

王靖国眼睛一亮,“陈旅长,这主意好啊!冀省中部的战略位置重要,我们过去可以进一步扩大抗日根据地,牵制日军力量。”

郭静云也表示认可,但郭静云随即提出疑问:“陈旅长,咱们八路军挑选士兵可有讲究,怎样才能选出真正的精锐呢?”

陈振华神色严肃地说:“首先,要挑选战斗意志坚定的。这些士兵必须抱着必死的决心,一心抗日,不畏强敌。“

“其次,身体素质要好,能适应高强度的战斗和长途行军。最后,要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懂得基本的战术和配合。”

郭静云立刻接着说:“那对于那些不适合去冀省的士兵,比如老弱病残,该如何处置呢?”

陈振华沉思片刻,“对于这些士兵,我们不能弃之不顾。愿意回家的,则是发放银元,可以自行回家,但是不允许再参加伪军和晋绥军了。“

“积极参加八路军的老兵,可以安排到后方,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后勤保障、伤员护理等,他们同样能为抗战做出贡献。”

王靖国点头称是,“还是陈旅长考虑得周全。不过,我们组建新团后,武器装备方面还需您多费心。”

陈振华拍了拍王靖国的肩膀,“这方面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协调各方,立刻为新组建的团,配备充足的武器弹药,全副日械装备。“

“但有一点,两位要清楚,新组建的团不仅要承担军事任务,还要注重与当地百姓建立良好的军民关系。到了冀省,要联合群众,发动群众,让老百姓支持我们的抗战事业。”

王靖国和郭静云两位师长齐声应道:“明白!”

陈振华看着两位师长,目光中充满期待,“此次前往冀省,任务艰巨,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出色完成。这不仅关乎我们的抗战大业,也关乎晋绥军的荣誉和传承。”

王靖国站起身来,挺直腰杆,“陈长官放心,我们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郭静云师长也跟着站起身,表情坚定。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众人身上,为这场商讨战后事宜的会议画上了句号。陈振华与两位师长带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开启抗战的新篇章。

王靖国和郭静云师长,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部队的优化筛选和训练当中。他们根据陈振华的指示,制定了一套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方案,同时借助此时在忻州县城内的独立四团,对那些筛选出来的晋绥军,开始有条不紊的开展训练起来。

清晨,天还未亮,训练场上就响起了他洪亮的声音:“同志们,想要打胜仗,就要有过硬的本领。从今天起,咱们的训练强度加倍!”

独立四团的将士们,首先帮助独立十二团和独立十三团强化了战士们的近战格斗训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