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王靖国返回到忻州(2/2)
“不仅如此,三六五师的官兵们训练有素,战术运用娴熟。他们懂得利用地形,巧妙地避开我们的火力点,然后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攻击。“
“他们的士兵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无论我们如何抵抗,他们都毫不退缩,一次次地向我们的阵地发起冲击。”
“就拿之前863旅指挥的那场战斗来说,他仅仅用一个团的兵力,就把楚云飞所在的新二旅全旅给歼灭了。“
“当时,新二旅的部队也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然而在陈振华的指挥下,三六五师的那个团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他们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先是佯攻,吸引新二旅部队的注意力,然后从侧翼发起突然袭击。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将新二旅打得落花流水。”
“这场战斗的消息传来,我就知道,我们面对的三六五师,绝非等闲之辈。此次在繁峙县城,我这一个师的兵力,在三六五师三个团的攻击下,很快就败下阵来。“
“这并非是兄弟们不拼命,实在是对方太过强大,我们的力量与之相比,实在是不堪一击。”王靖国的声音低沉而无奈,仿佛充满了自责与不甘。
听到这里,在座的61军将领们不禁交头接耳,神色变得愈发凝重。他们的脸上,有的露出担忧,有的则是恐惧,还有的陷入了沉思。
他们心里本就清楚晋绥军与三六五师战斗力的差距,如今经王靖国这么绘声绘色地一描述,这种担忧更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加深了几分。
王靖国见状,进一步说道:“我这一个师的兵力,在三六五师三个团的攻击下,很快就败下阵来。这也怪不得兄弟们不拼命,实在是对方太过强大。”他的声音低沉,仿佛充满了自责与无奈。
这一番话,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61军高层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众人心中都明白,此次陈振华带着三个团的兵力前来,若是再有129师、120师、115师的兵力协助,忻州城即便驻扎着一万四千余人的61军,也绝无胜算。
一时间,会议室里气氛压抑,众人脸上都流露出担忧与不安,甚至有人小声嘀咕着:“这仗,怕是没法打了……”,投降的念头在不少人心中悄然滋生。
然而,王靖国虽然察觉到了众人情绪的变化,但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他却不能直接劝众人投降。
因为他十分清楚,61军的军长陈厂捷则是阎长官的心腹亲随,虽无真才实学,军事指挥水平极差,但对阎长官却是忠心耿耿。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劝降无疑是自寻死路。
所以,王靖国只能通过这种夸大三六五师战力、贬低自身的方式,在众人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让他们自行去思考、权衡利弊。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能够突破这层阻碍,成功劝降众人的时机。
此刻,王靖国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但内心却如波涛汹涌。他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不仅劝降计划会功亏一篑,自己和众多将士的性命也将岌岌可危。
但他心中的信念无比坚定,为了忻州城的百姓,为了抗日的大业,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里,忻州城内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王靖国密切关注着61军众人的动向,寻找着那个可以打破僵局的契机。
而61军的将领们,也在内心的挣扎与纠结中,思考着自己的出路。整个忻州城,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迷雾所笼罩,等待着被拨开的那一刻。
当陈振华率领着独立十一团与独立一团的将士们如钢铁洪流般来到忻州城下时,忻州城内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王靖国早已在城内与61军的101师的郭静云师长进行了深入沟通,然而,由于忻州城尚未遭受来自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五团的实质性攻打,61军众人还未真切感受到即将面临的危机,所以尚未做出投降的举措。
王靖国深知局势紧迫,在与101师的师长郭静云交谈过后,趁着夜色的掩护,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士兵,将城内的详细情况以及61军的态度等信息,通过秘密联络渠道,悄悄地传递给了城外的陈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