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956章 炮轰忻州城

第956章 炮轰忻州城(1/2)

目录

陈振华接到消息后,深知此时必须采取果断行动,给61军施加足够的压力,以促使他们尽快做出正确的抉择。

于是陈振华迅速召集独立四团和独立五团的炮兵指挥官,展开了一场紧张而细致的作战部署会议。

此时的作战室里,一盏昏黄的油灯在桌上摇曳,豆大的火苗将众人的身影投射在墙上,影影绰绰。

陈振华站在一幅巨大的忻州城防图前,这张地图由粗粝的羊皮制成,表面已经被摩挲得微微发亮,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符号和线条。

忻州城的轮廓在地图上清晰呈现,城墙被描绘得厚实而蜿蜒,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方形的城楼标志,代表着城墙上的防御据点,城楼的四角还细致地画出了了望孔和垛口。

环绕着城墙,是一圈用虚线勾勒的护城河,河中水流的走向也通过箭头清晰指示。在城门的位置,用红色墨水着重圈出,并详细标注了门的名称和开闭状态。

南门最为宽阔,设有两道厚重的木门,门后还设有千斤闸,地图上用简略的线条描绘出闸的起落结构。

城内的街道如同蛛网般纵横交错,主干道用粗线突出显示,通向各个重要区域。小鬼子步兵大队的驻扎地位于城西,地图上这里被绘制成一个规整的方形营地,内部划分出营房、训练场、弹药库和指挥所的区域。

营房排列整齐,以小矩形表示,训练场是一片开阔的空地,用波浪线表示地面的起伏。

弹药库则用一个黑色的实心菱形标注,并在旁边注明“危险,易燃物存放处”。

指挥所位于营地中央,是一座两层的小楼,用立体的线条画出建筑的轮廓,窗户和门口都清晰可辨。

61军的总部设在城中心的一座大院落内,地图上大院的围墙用双线表示,四角设有岗楼,内部有几座主要建筑,分别代表着军长办公室、会议室、参谋室等。

61军的两个师则分别驻扎在城东和城北,城东的101师部用一个较大的五角星标注,周围环绕着一片营房和仓库的标志。城北的72师部同样以类似的方式呈现,但规模稍小一些,因为72师只有1500人回到了忻州城中。

此外,地图上还标注了城内的制高点,如钟楼和鼓楼,用高耸的塔楼图案表示,旁边注明了高度以及可用于了望和指挥的优势。

尤其是忻州城内的小鬼子驻地,更是标注的无比清晰,城内的水井、粮仓等重要设施也一一详细标注,粮仓用谷仓的图案表示,并注明了大致的储粮量。

陈振华目光如炬,手指在地图上精准地比划着,说道:“同志们,根据王靖国同志传来的情报,忻州城内不仅有晋绥军的61军,还有小鬼子的一个大队驻扎。“

“这小鬼子的大队,是61军的精神支撑,我们必须先把它打垮。同时,也要对61军形成足够的威慑,让他们明白抵抗毫无意义,从而促使他们投降。”

“我们原本拥有24门九二式步兵炮以及12门四一式山炮,现在经过调配,又增加到了36门九二式步兵炮以及24门四一式山炮。这些火炮就是我们手中的利器,必须合理运用,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陈振华详细地分析着作战计划:“其中三十门九二式步兵炮以及十八门四一式山炮,对准小鬼子步兵大队驻扎的地点。”

“这个地方是他们的核心据点,防御必然坚固,我们要集中火力,一举摧毁他们的防御工事,打乱他们的部署。“

“从地图上看,小鬼子营地的弹药库是个关键目标,我们的炮火要重点关照这里,一旦引爆弹药库,必将引发连锁反应,重创敌军。”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红色的笔在地图上小鬼子驻扎的区域重重地画了个圈,接着说道:“其余的30门九二式步兵炮以及18门四一式山炮,分别对准第61军的101师以及第61军的总部。“

“对61军军部的打击,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实力和决心,但又不能过度打击,以免引起他们的拼死反抗。“

“我们的目的是一打促降,让他们明白,与我们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61军总部的通讯设施和指挥中枢要重点炮击,让他们的指挥系统陷入瘫痪。而101师的营房和训练场也要适当打击,削弱他们的战斗力和士气。”

炮兵指挥官们纷纷凑近地图,仔细聆听着每一个细节,不时用手指点着地图上的相应位置,心中默默规划着炮击的角度和顺序。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每一门火炮的发射都关乎着战局的走向。

当陈振华一声令下,“开炮!”,刹那间,365师那由独立四团、独立五团临时组建的火炮团,如苏醒的钢铁巨兽,发出了震撼天地的怒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